|
|
|
|
嬴则(前324~前251) 又名稷。秦武王之弟。初作为人质留居燕国,秦武王去世后,被迎回秦国继位,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谥称昭襄王,又称昭王。是继秦穆公、献公、孝公之后,为秦统一天下作出重要贡献的君王。 秦昭襄王继位之初,实权被宣太后把持。宣太后重用一批旧贵族,以外戚魏冉为相,试图废除新法,恢复旧制度。昭襄王在统治根基不固的形势下,一方面在宫廷虚与周旋,另一方面暗中积蓄力量,把主要精力用于对内平定诸侯公子的叛乱、对外与东方六国的角逐上。先后战胜韩、魏、赵、齐、楚等国,夺取魏国河东和南阳、楚国黔中和楚都郢。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其亲自率军灭义渠戎,置陇西、北地、上郡,巩固了秦的后方与侧翼。在拥有足够政治与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其改用范雎为相,政局大变,废黜宣太后,驱逐魏冉及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等旧贵族。秦昭襄王改变原先“越韩、魏而攻齐”的战略,实行远交近攻之策。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坑杀赵降卒40万之众,奠定了此后取得统一全国的基础。 秦昭襄王还成功地攻灭了东周。战国后期,东周实际上已成小诸侯国,统治地域只有三四十座城池,人口仅有3万,还分为西周与东周两部,由东周公与西周公分治。楚国企图抑制秦国势力扩张,派使者请周赧王以天子名义,号令各国协力攻秦。周赧王听从了此建议,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以西周公为大将,率5000兵力伐秦,并约六国诸侯到伊阙(今河南洛阳南)会合。但除楚、燕派兵外,其余各国都出于对秦的恐惧而失约不至,总兵力不过几万,远非几十万秦军的对手。等了3个月,周赧王只得带领人马无功而回。而秦国却抓住这一把柄,在攻下韩国的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负黍(今河南登封西南)后,直扑东周王城。惊慌不已的周赧王打算逃奔韩国或魏国,西周公劝说道:“秦吞并六国已是大势所趋,韩、魏两国也不能幸免。大王与其到那时被俘受辱,还不如趁早投降。”无奈之下周赧王只得率领臣下、家眷等向秦军投降,并献上图册。秦昭襄王封其为周公,命其居住于梁城(今陕西韩城南),并夺去象征国家权力的九鼎宝器。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