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杨虎城 (1893~1949),爱国将领。原名忠祥、彪,号虎城。陕西省蒲城县人。贫苦农民出身。早年就读于本村私塾,后辍学做工。1908年在家乡组织丧葬互助的“孝义会”和“中秋会”,以“打富济贫”为号召发展会众。1911年10月下旬,陕西爆发了反清革命,杨虎城即率领部分“中秋会”会员参加了陕西民军,被编入秦陇复汉军张云山部向字营。后因不满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于1913年回乡,带领“中秋会”会众进行抗暴抗捐活动,打死了作恶多端的劣绅李桢出逃。因遭县衙下令通缉,被迫带领青年农民组织武装,除暴安良,劫夺官府税款,买枪炮,置武装,壮大队伍。到同州(今大荔县)、郃阳(今合阳县)一带进行武装活动。 1915年,在井勿幕等同盟会员的策动下,率部参加护国讨袁,在朝邑、华县、华阴一带截击袁世凯军,与陆建章部作战,屡获胜利。次年,所部被编为陕西陆军第三混成团一营,他任营长。1917年参加护法战争,任陕西靖国军左翼军第五游击支队司令和第三路司令。率不足千人之军与陈树藩万人之部,在临潼关山、界坊激战6昼夜,遏止了陈军之进攻。1921年,阎相文、吴新田等部入陕,对靖国军进行分化、改编。杨虎城坚持靖国军旗号,亲迎于右任,坚守武功县,与直系军阀多次激战。后因伤亡过大,率部转战千里,进入延安、靖边,部队归附陕北镇守使井岳秀部,杨虎城离开部队,暂住榆林。经杜斌丞介绍与共产党员魏野畴相识,魏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了辛亥革命不彻底性和靖国军失败的原因,指出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救中国。杨虎城受到启发,请魏野畴帮他训练军官,教育部队,并决心和共产党合作。 1924年1月加入中国国民党,1925年任陕北国民军前敌指挥,率部南下,与刘镇华的镇嵩军及麻振武部在渭北作战,并追击直军吴新田部,歼其两个团。国民军第三军孙岳率部入陕,任陕西军务督办,杨部被编为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他延聘共产党员到其举办的三民军官学校和所属部队任职,为陕西最早倡导国共合作的人士之一。1926年与国民军第二军李虎臣等部联合,坚守西安8个月,以不足一万兵力,抗击北洋军阀支持的7万镇嵩军。西安解围后,1927年初就任国民军联军第十路军司令,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军军长,参加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破裂后,他于1927年底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未果。1928年初离开部队,游历江、浙,并到日本参观。11月返回原部(已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暂编第二十一师)任师长。1929年背冯附蒋,所部改编为新编第十四师,参加了对冯玉祥、唐生智等部的作战。1930年蒋冯阎战争时,先后任中国革命军第十七师师长,第七军军长,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攻击冯军于豫陕。1930年10月,兼任陕西省政府主席。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1932年1月,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1933年6月,与红军第四方面军达成互不侵犯默契。他曾面见蒋介石,请缨抗日,遭拒绝。1935年2月,任西北“剿匪”第三路副总司令兼前敌总指挥、第一纵队司令,率部参加追堵红二十五军,遭到痛击。同年4月被授予陆军二级上将。不久,又任“剿匪”总司令部第三路总司令,参加“围剿”西北红军。11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1935年中央红军入陕,毛泽东致函商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表示同意。时张学良亦率东北军入陕,他们逐渐倾向联共抗日。后三方联络甚多,初步形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合作局面。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到西安,迫其参加“剿共”。他与张学良多次向蒋进谏无效后,于12日共同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并以八项抗日主张通电全国。在中共代表周恩来参与谈判和调解下,蒋介石被迫同意联共抗日的条件,西安事变终获和平解决。由此为蒋所忌恨,1937年1月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撤职留任,4月被迫辞职,6月以南京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专员名义去欧美考察。先后到达美、法、捷、奥地利、瑞士、西班牙等国,宣传抗日主张。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多次电蒋要求回国抗日,遭拒绝。11月底满怀抗日热忱回国,被国民党政府诱至南昌囚禁。先后关押于湘、黔、川等地。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