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李自成 (1606 ~1645),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原名鸿基。陕西米脂县人。贫苦农民出身。童年给地主放羊,天启六年(1626年)充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底,带领部分士兵,杀领兵军官和金县县令,参加了张存孟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活动于陕西地区。四年四月张存孟降明,他遂自立为一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绛州(今山西新绛县),参加了高迎祥农民起义军,被编为第八队,英勇善战,被称“闯将”。六年,收王自用遗部2万余人,与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击败明军,随后转战于山西、河南、陕西三省。 崇祯七年(1634年)春,被延绥巡抚陈奇瑜部围困于兴安(今安康市境内)车箱峡,他用诈降计出奇兵大败明军,声威大震。洪承畴代陈奇瑜会同豫、楚、晋、蜀四省官军,分进合击,妄图一举歼灭该部农民军。高迎祥、李自成率领义军突围后,东出潼关,连下灵宝、汜水、荥阳等地。李自成提议各路义军(13家72营)将领,于崇祯八年一月聚会于荥阳,商讨拒敌策略。与会者一致赞同并采纳李自成的“分兵定所向”策略。以部分义军分别抵御南、西、北三面进犯之敌,高迎祥、张献忠和李自成率义军主力向东南方向猛攻,不到10天,就行军千里,攻克明王朝的中都凤阳城。明毅宗闻讯,遣大军讨伐。农民军兵分两路,张献忠继续战斗在江淮流域,高迎祥、李自成经豫回师入陕。崇祯九年秋,高迎祥在黑水峪(今周至县境)被俘牺牲。李自成被拥戴为“闯王”,带领起义军坚持与明军战斗。 崇祯十年(1637年)五月,为摆脱洪承畴、孙传庭夹击,李自成率师入川。第二年在潼关南原被包围,经数日血战,失利突围,至商洛山区,整训队伍,总结经验,待机再举。十二年,重新举起“闯王”大旗,打土豪,劫官府,活跃在陕、豫、川边境。十三年,率部进入灾荒严重的河南,连克宜阳、永宁(今河南洛宁县)、偃师等地。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受到民众拥护。次年,乘明军中原兵力空虚之机,一举攻克洛阳,执杀福王朱常洵,围开封、走邓州,与罗汝才合兵,众号百万。十五年三月,率农民军在河南东部连克城邑10余座。四月,采取“围城打援”的战略方针,以百万大军列营数十座,并将开封团团围住。明廷令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迅速出关增援河南,又令督师丁启睿、总督杨文岳及总兵左良玉等率师约20万、炮车万辆驰援开封。六月下旬,丁启睿等率领的明军到达开封西南的朱仙镇,李自成占据朱仙镇西面的有利地形,痛击明援军。激战数日,明军见义军势盛,相继逃遁和溃退。李自成派精锐部队绕道截击,并发起猛烈进攻,左良玉部阵势大乱,纷纷堕入起义军所挖掘的深沟内,相互践踏,死伤惨重,农民军获降卒数万。年底,占领荆襄地区。 十六年(1643年)正月攻克汉阳,五月改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南)为襄京,李自成被拥为“新顺王”,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纳谋士顾君恩建策,制定了先取关中,再攻山西,后取京师(今北京市)的作战计划,遂率军入河南。九月,采取诱敌深入的谋略,在汝州(今河南临汝县)、郏县(今河南郏县)一带歼灭明军4万余人。十月挥师北上,攻破潼关,于渭南击毙孙传庭,攻占西安。随即北上延安,南下汉中,西出固原,攻占了陕、甘、青广大地区。十七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称大顺王,改西安为西京,定军制,封功臣,开科取士。二月率大军渡河人晋,三月十九日攻克京师,灭亡明朝。之后,明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迎战失利,被迫退还北京。四月二十九日,在英武殿即帝位,次日离京西行。五月间,在保定重创清军后,入晋返陕。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一月,潼关失守,李自成离西安转战湖北。五月到达通山县九宫山时被地主武装杀害。 李自成统率农民军奋战十余年,重视从严管理、训练部队,注意密切民众关系,善于把握战场主动权,常以灵活战法出奇制胜,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