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名人首页 | 西安名人 | 宝鸡名人 | 咸阳名人 | 铜川名人 | 渭南名人 | 延安名人 | 榆林名人 | 汉中名人 | 安康名人 | 商洛名人 | 杨凌名人
陕西名人网:让更多人了解,陕西当代名人
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名人 > 正文

陕西文学人物简录

 2013-11-17 17:14:53   来源:三秦游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欧阳山 1908年生,湖北荆州人。原名杨凤岐,笔名罗西、龙贡公等。20世纪30年代参加左翼文学运动,作品有中篇小说《单眼虎》《青年男女》《崩决》以及短篇小说集《七年忌》《鬼巢》《失败的失败者》等。1941年赴延安,创作著名长篇小说《高干大》,是解放区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品之一,曾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文联主席、作协广东分会主席、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院长、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英雄三生》《前途似锦》《红花冈畔》等,自1957年起开始写作多卷本长篇巨著《一代风流》。
    艾 青 1910年生,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3年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知名,1941年赴延安,同年11月,被选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参议员,并在“鲁艺”任教。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华北大学第三部副主任、中华全国文艺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建国前先后出版的诗集有:《大堰河》《他死在第二次》《旷野》《北方》《火把》《向太阳》《毛泽东》《愿春天早点来》《献给乡村的诗》等。建国后的作品有:诗集《宝石的红星》《欢呼集》《黑镘》《春天》《海岬上》。还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文艺论集》《新诗论》等。
    公 木 1910年生,河北省束鹿县人。曾在延安主编《部队文艺》,后在鲁迅艺术文学院任教。历任东北大学教育长、长春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主任、吉林大学副校长、吉林作协主席等职。1939年在延安创作了著名的《八路军进行曲》歌词(郑律成作曲),解放战争中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李登峰 1911年生,陕西省礼泉县人。1937年挑钉锅担子出外谋生,往来西安与兰州。1935年开始写日记、诗歌。1945年他把反映钉锅生活的歌谣寄给《民众导报》,李敷仁(主编)命题《锢漏锅的生活》予以发表。《钉锅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的《话说一九五一年》《冬学歌》流传甚广。1988年,礼泉县文化馆张廉和咸阳市群众艺术馆梁澄清及丁纪龙摘编他150首作品,编成《钉锅匠李登峰日记歌谣》(1989年10月出版)。同年11月12日《陕西日报》发表《王老九式的农民诗人李登峰》。《文艺报》《文汇报》《江西信息报》陕西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西北民俗》等全国30多家新闻单位和报刊发表他的作品、照片和评论。1990年他被陕西电视台评为十大新闻人物。
    胡 采 1913年生,河北蠡县人。原名沈成立,曾用名沈超、王牧、沈超之。延安时期任《大众习作》主编、陕甘宁边区文协大众文化工作委员会主编、《群众文艺》主编等职。建国后,历任西北文联副秘书长、《西线文艺》主编、中国作协理事、作协西安分会主席、《延河》主编。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名誉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中国文联第四、五届委员,全国第六、七届人大代表。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从事文学评论工作,著有《从生活到艺术》《胡采文艺评论选》《新时期文艺论集》《文艺散论及其他》等。
    张光年 1913年生,湖北光化人,笔名光未然、华夫。1938年出版过《街头剧创作集》。1939年1月赴延安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1940年以后在重庆从事文艺活动,写有长篇叙事诗《屈原》。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第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出版有诗集《五月花》,论文集《文艺辩论集》《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等。
    草 明 1913年生,广东顺德人。20世纪30年代参加左翼文学运动开始创作,作品有中篇小说《绝地》及一些短篇。1941年赴延安,出版有短篇小说集《今天》。1948年写出著名中篇小说《原动力》。新中国成立后,写有长篇小说《火车头》,短篇小论《爱情》《延安人》等。
    鲁 藜 1914年生,福建同安人。1938年7月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次年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1941年出版反映抗日根据地生活的诗集《醒来的时候》《希望社》和《锻炼》,曾在延安“鲁艺”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散文集《枪》《时间的歇》《星的歌》《红旗手》等。
    李尔重 1914年生,河北丰润人。抗日战争前在北京大学、日本帝国大学就读。抗战时任冀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铁道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长,黑龙江鸡西县委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武汉市委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委、宣传部长,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等职。学生时代开始创作,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有长篇小说《领导》和短篇小说集《落后的脑袋》出版。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长白山的自卫队》《杜厂长》《三个战士》《战斗英雄李学文》《石德路》《我们的报》《多消灭一个敌人》《翠英》等。另有长篇小说《战洪水》出版。
    刘白羽 1916年生,北京人。1937年出版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草原上》。1938年赴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工作团,遍历各抗日根据地,创作有短篇小说集《五台山下》(1939年)、《幸福》(1946年)、《龙烟村纪事》(1949年)及散文集《延安生活》《游击中间》(文化工作社)等,以及反映陕北抗日根据地的报告文学作品多篇。建国以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总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作品主要有中篇小说《火光在前》、短篇小说集《早晨六点钟》(1952年),以及通讯报告集《朝鲜在战火中前进》(1951年)、《对和平宣誓》(1954年),短篇小说集《战斗的幸福》(1955年)、《青春的闪光》(1959年,作家出版社)、《一幅灿烂的生活画面》(1958年,北京出版社)、《踏着晨光前进的人们》(1959年,作家出版社)等。1978年出版《刘白羽散文选》,粉碎“四人帮”后,他发表有散文《红太阳颂》《伟大的创业者》《巍巍太行山》。
    李碧岩 1916年生,江苏省溧阳县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法律系,抗日战争开始,参加学生救亡运动,从事抗日宣传。1938年7月,随救亡队离开上海,前往武汉,参加当时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领导下的抗日宣传第三队。同年10月,徒步前往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后担任戏剧系秘书。解放战争后期,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第四团团长,指导排练《三打祝家庄》。后调南京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华东前线》编辑部工作。在华东炮兵政治部及浙江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工作期间,创办了内部文艺刊物《战士创作》。1958—1979年间,担任浙江省文化局领导工作。
    林 野 1916年生,福建闽侯人,中共党员。1938年赴延安,在抗大学习,后到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及文学系学习。曾任延安鲁艺美术工场干事、陇东抗日军政大学七分校语文教员、《北京工人日报文艺副刊》编辑。1958年调河南省文联民歌整理编辑组采风。后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河南分会副秘书长。“文化大革命”前在《奔流》《小朋友》杂志上发表过一些诗歌。编选出版过《幸福花儿遍地开》《抗旱抗得天低头》等民歌集子10余种,内部资料《河南民歌快板选集》46卷,《河南民间文学》5辑。
    侯唯动 1917年8月2日生于农民家庭,陕西扶风县城关镇北安村人。抗日战争前高小毕业,家贫,自学成才。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十六七岁时干农活间隙以两年时间写成长诗《斗争就有胜利》。抗战开始,同郭铁、袁勃在西安编出《抗战文艺》(一期),在延安鲁艺期间的诗作有《大众文艺的野战兵团》。任民众剧团教育科长期间的长篇叙事诗作有《将军的马》《美丽的杜甫川淌过的山谷》《黄河两岸的鹰形地带》等。这些诗作解放后被冯雪峰收入文艺创作丛书。《西北高原黄土变金的日子》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长诗《红头巾》《劳动英雄刘英源》由东北出版社出版。1938年他的长诗《斗争就有胜利》刊入胡风主办的《七月》,同年经日本进步作家鹿地亘推荐,这首长诗由冼星海谱出五首曲谱,并由张曙演唱。1957年因故被监禁,1981年被平反出狱。1983年台湾出版的《抗战文艺特集》中人选他《斗争就有胜利》中的《遗嘱》。1987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日子里,中国作家协会向他颁发了“以笔为枪投身抗战”青铜奖牌。他曾被特邀为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总会会员。他各个时期的诗作曾被入选《解放区文艺出版社》《四十年代诗选》《延安文艺作品精编》《延安文艺丛书》《中国抗日战争短篇精粹》《中国新文学大系》等。87岁仍写作不辍。
    胡 征 1917年生,原名胡秋平、河南省罗山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春入陕西安吴青训班学习。后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曾任八路军115师团支部书记、晋察冀豫边区文联研究员、刘邓大军随军记者、《解放军文艺》组长、《延河》编辑室主任等。出版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10余种。在西南军区创作的两部长诗《七月的战争》《大进军》曾获贺龙司令和邓小平政委亲自签发的一等奖。刘伯承元帅为《大进军》的出版题了词。小说《红土乡纪事》也获奖。后被卷入胡风冤案而被捕入狱25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之平反昭雪,安排在陕西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身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郭汉诚 1917年生,浙江萧山县人。1938年赴陕甘宁边区入陕北公学学习,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察哈尔省文化局副局长、省文联主任、华北行政委员会文艺处副处长。1954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剧目研究室主任。历年来发表戏曲理论、评论及戏曲剧本有《戏曲艺术推陈出新的成就和经验》《有关传统剧目教育意义的几个问题》及《双飞蝶》《听琴记》等。还有小说、诗歌等。曾任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戏曲研究》丛刊主编、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
    张东川 1917年生,河北省赵县人,七七事变爆发,奔延安参加抗日战争。经“陕北公学”学习,到西北战地服务团二团、烽火剧团工作。后入抗大学习期间,参加京剧《松花江上》的演出。抗大结业后,到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工作,在“鲁艺”期间,和阿甲、李纶、任钧等八位同志组成“旧剧研究班”(这是“平剧研究工作团”的前身,以后发展为“延安平剧研究院”)。后在“延安大学”俄文系、军委“外国语学校”学习俄文。日本投降后随军到东北工作,协助张学思、白希清、舒群、公木筹办“东北大学”。后任“东北文协”研究部副部长和戏剧委员会副主任,东北文协平剧(京剧)团团长。改编并出版京剧剧本《红娘子》,同宋之的创作京剧《九件衣》。东北解放后,任沈阳东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秘书长,《群众文艺》主编、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艺术处长、东北戏曲研究院院长、文化局副局长。1954年,调任中央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1958年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兼北京市文联主席。1961年任中国京剧院副院长兼党委书记。在京剧院协助阿甲排演了《红灯记》,曾多次带团到英国、法国、苏联、波兰、美国、古巴、日本等20多个国家访问演出。
    王文秋 1918年生,江苏省江阴人,中共党员。1938年夏杭州艺专毕业后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入延安“鲁艺”美术系学习,后分配在八路军一二○师政治部任宣传干事,在前方开展抗日美术活动。返回延安后任群众日报副刊编辑、延安大学美术教员。1949年南下,历任上海市总工会文教部宣传科科长、上海市文化局工人文艺工作室副主任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室副主任。曾与柯兰合著长篇小说《蔺铁头》(作家出版社出版)、《风满潇湘》(上、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表过一些散文、报告文学。后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79年起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工作部主任。
    钱丹辉 1919年生,江苏人,毕业于延安抗大,历任宣传科长、部长、新华社皖南分社社长、安徽日报社社长、安徽省文化局局长、西安电影制片厂党委书记、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曾主编过《诗战线》,出版过街头诗集《给自卫军》《力量》等。
    杜 夏 1919年生,山东省黄县人,少时在本村教会办的小学及中学读书,抗战前夕,考取国立戏剧学校,1937年到延安求学,同年9月,被分在陕北公学第一期,1938年毕业后到西安做救亡工作,1939年入党。回延安后到鲁艺编审委员会出版科工作,后入鲁艺美术系第四期学习。1941年冬到边区工业局系统实习,1942年回鲁艺参加整风,1945年毕业后改为研究生,为学习马列主义自学俄语。1949年由西北民大调西北俄文编译处工作,兼西北党校俄文班教员、校务委员、副教授、英语系负责人。1976年调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曾翻译过电影文学剧本《保卫察里津》与联共中央高级党校教材《政治经济学图解》及其他一些文章。
    康 濯 1920年生,原名毛季常,湖南湘阴人。1938年赴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作品有《我的两家房东》《工人张飞虎》《黑石坡煤窑演义》等。新中国成立后,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副主席、作协湖南分会副主席等职。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正月新春》(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春种秋收》(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户社员》(196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太阳初升的时候》(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公社的秧苗》(195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中篇小说《友谊和仇恨》(195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年出版长篇小说《东方红》,1978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腊梅花》,湖南人民出版社)等。还有儿童文学作品《红领巾星星》、民间故事集《新传说录》、散文集《在更高的路程上》、论文集《创作漫步》《初写集》等。
    华 山 1920年生,广西南宁人。1938年赴延安,在吴堡西北青年训练班、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抗战胜利后任新华社总社记者,抗美援朝时期赴朝鲜前线采访。1957年至1976年在河南三门峡、林县等地工作。作品有小说《鸡毛信》、通讯报告集《光荣属于勇士》《英雄的十月》《踏破辽河千里雪》《劳动旗手甄荣典》《黄河断流》《远航集》等。
    王汶石 1921生,山西省万荣县人。1936年参加抗战组织“山西人民牺牲救国同盟会”,任该会万荣县儿童救国会主席,1937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到西安上学,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到延安,在西北文艺工作团任创作员、组长、第二团团长。1949年后历任《群众文艺》《西安文艺》副主编,中国作协西安分会秘书长、陕西分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中国文联委员。著有短篇小说集《风雪之夜》、中篇小说《黑凤》、歌剧《战友》、评论集《亦云集》及《通红的煤》《挥起战刀的炮手们》等几十个短篇小说。
    杜鹏程 1921生,陕西韩城人。少年读私塾,1934——1936年,到一所乡村学校半工半读,在一些进步教师的指导下,接触了左联和许多进步作家的作品,向往革命。1937年,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到农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被介绍到韩城的“少年书报社”当送报工人。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和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新哲学大纲》,读了一些列宁、斯大林、鲁迅、邹韬奋等人的著作。1938年夏初,杜鹏程历经7天行程奔赴延安,被分配到八路军随营学校读书,后进入鲁迅师范学习。1942年,他进入延安大学学习,参加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1944年,调到延安专区被服厂当基层干部,搞政治文化教育工作,搞调查研究,经常写通讯、报告文学以及散文、秧歌剧等。194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初,到《边区群众报》工作。延安保卫战开始,他被派往西北野战军,担任随军记者,他选了王震将军领导的第二纵队第十团,和指战员跋山涉水、行军打仗,了解了一批骁勇善战的长征老战士和西北战场战斗英雄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音容笑貌,写下了200多万字的生活笔记,还有大量的新闻报道、散文、特写、报告文学和剧本,其中关于壶梯山战斗一则消息,曾经彭总亲自批准广播,歌剧《宿营》解放后正式出版。
    1949年杜鹏程随军抵新疆,直抵帕米尔高原,其间曾任兵团政治部副科长,兼新华社第一野战分社主编,驻扎喀什噶尔城。1951年从部队转业后,曾任新华社记者、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他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为军事题材文学的创作展现了新天地,标志着建国初期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里程。这部小说一版再版,发行近百万册,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赞许,并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到国外。
    《保卫延安》出版后,杜鹏程离开新华社,调到中国作协西安分会当专业作家。此后十几年中,他先后到过铁路沿线的黎湛线、宝成线、三门峡、陇海线、西韩线、成昆线、大庆油田等重要建设工地,兼任过工程处副书记、宣传部副部长、基层工会主席等职,写出了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短篇小说集《年轻的朋友》、散文集《速写集》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建国初期火热、昂扬、紧张的工地生活和新型社会主义的人际关系,形成了他的“炽热的诗情与精辟的哲理性的有机结合”的艺术特点,在文艺界引起广泛关注。1967年12月19日《〈保卫延安>——利用小说反党的活标本》一文发表后,杜鹏程被抄家、批斗、游行、示众、蹲牛棚、劳动改造,身心几乎被摧毁。粉碎“四人帮”后,杜鹏程重返文坛,1977年在《延河》文学月刊上发表了《历史的脚步声》,修订整理重印了中短篇小说集《光辉的里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保卫延安》得以重见天日。以后,他陆续写出《漫谈深入群众》《从作品的“诗意”说起》《生活与写作》《文学生涯点滴》等创作体会、回忆文章、文学评论、文艺杂谈、随笔等,结集出版为《我与文学》《杜鹏程散文特写选》等。1991年10月27日逝世,终年70岁。
    柯 兰 1920年生,原名唐一正,湖南长沙人。1937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毕业后在延安从事文艺工作。1944年创作了章回体长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1945年又写了反映边区生产运动的中篇小说《红旗呼啦啦飘》。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劳动报》总编辑,1961年任湖南省文化局副局长、省出版局编辑部副主任等职。创作有长篇小说《蔺铁头红旗不倒》《祖国海岸》《不死的王孝和》《暴动》等;短篇小说集《竹楼夜话》《闪光发亮的新人》以及散文集《起飞的 孔雀》《上海散记》《新的生活等待着》《早霞短笛》等,还有儿童文学作品多篇。
    穆 青 1921年生。1940年6月到延安,遂进八路军部队干部艺术训练班,学习音乐、美术、戏剧和文学。他被推选担任文学小组组长。不久,部队干部艺术学院(简称“部艺”)成立,文学课老师天蓝推荐他到延安鲁艺文学系学习,系主任何其芳破格免试录取,他插入文学系第三期成为正式学员。学习艺术概论(周扬主讲)、市民文学(茅盾教授)、古典文学和诗歌(何其芳讲)、名著选读(周立波讲)。后任文学系党支部宣传委员。他的习作《搜索》刊入学院创办的文学杂志《草叶》创刊号,几篇前方通讯也分别在重庆《新华日报》和《全民抗战》上发表。1941年离开桥儿沟,去八路军385旅所在地——陇东庆阳学习。实习后期写的通讯《我看见了战士们的文化学习》被《解放日报》采用。1942年8月,他同张铁夫进入《解放日报》继续从事新闻工作。
    杨春霖 1921年生,陕西西安人。1946年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从事汉语、音韵学教学和研究,指导硕士研究生。著作有《关中人怎样学习普通话》《实用古汉语教程》,主编《中国传统语言文化普及丛书》《古汉语通假简论》等。先后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陕西省民盟主委、陕西省政协第七届常委、中国训诂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
    霍松林 1921年生,甘肃省天水市人。早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历任西北大学、陕西师大教授,陕西师大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研究生导师,中国诗词学会副会长、陕西省诗词学会会长,兼国务院学部委员。主要著作有《文艺学概论》《文艺散论》《西厢述译》《唐宋文学鉴赏举偶》等10余部。
    魏钢焰 1922年生。原名开城,山西繁峙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宣传队教员。曾在太行鲁迅艺术学校音乐系学习,后任分队长、指导员。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兰州空军文工团协理员、《延河》副主编、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作协西安分会常务理事。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绿叶赞》,抒情诗集《海灯曲》等。
    魏 巍 1920年生,河南郑州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不久去延安抗大学习,1938年入党,并转战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和华北战场,任宣传科长、团政委。以“红杨柳”笔名发表诗作,解放战争时期,出版诗集《两年》。抗美援朝战争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写了《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谁是最可爱的人》等20多篇通讯。以后,他与人合作了歌剧《打击侵略者》、中篇小说《长空怒风》,出版散文集《幸福花为勇士开》、杂文集《春天漫长》、电影剧本《红色的风暴》、诗歌集《不断集》、长篇小说《东方》等。建国后曾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总政创作室副主任、总政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北京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军区政治部部长等职。
    贺敬之 1924年生,山东峄城人。1940年赴延安,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与丁毅等集体创作了新歌剧《白毛女》。曾获1951年斯大林文艺奖。以后创作了秧歌剧《栽树》《秦洛正》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剧协理事、剧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等职。他早期的诗集有《乡村之夜》《朝阳开花》。解放后,他发表了诗作《放声歌唱》《回延安》《三门峡歌》《十年颂歌》《桂林山水歌》《西去列车的窗口》《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颂歌》等。
    黄永年 1925年生,江苏江阴人。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从事唐史和历史文献学教学与研究。论著有《唐代史事考释》《唐史史料学》《唐代两税法杂考》《长恨歌新解》等。工篆刻,作品参加全国第一、二届篆刻展。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陕西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安 旗 1925年生,四川成都人。1945年四川大学中文系肄业,历任延安中学教员、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处长。《延河》及《四川文艺》副主编,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星星》诗刊主编。后从事文艺评论。1979年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任教,指导硕士研究生。论著有《论抒人民之情》《论抒事诗》《李白传》《李白研究》;合著有《李白年谱》《李诗咀华》等。《李白纵横谈》获1982年陕西省社科院优秀成果一等奖。出版和发表的书法著作和论文有《书法奇观》《四川摩崖》《二爨论》等。
    李若冰 1926年生,陕西泾阳人,笔名沙驼铃,1938年冬追随流亡的孩子剧团从泾阳县云阳镇到延安。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延安抗战剧团、西北文工团、中央党校、鲁艺文学系、中央宣传部、西北军区政治部工作。1946年参加人民解放战争。建国后,在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后到西北文联、中国作协西安分会专门从事创作。1978年后,任中国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陕西省文化文物厅厅长、中国作协理事、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他先后七进柴达木,体察石油工人的勘探生活,著有散文集《在勘探的道路上》《柴达木手记》《李若冰散文选》《旅途集》《神泉日出》《塔里木书简》《满目绿树鲜花》等。
    阎 纲 1932年生,原名振纲。陕西礼泉人。1949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6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文艺报》《小说选刊》《评论选刊》《中国文化报》工作,曾任编辑、评论员、常务编委、主编、副总编。著有《小说论集》《<创业史〉与小说艺术》《文学八年》《文坛徜徉录》《阎纲短评集》等。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编辑:秦人
陕西省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户县钟馗故里 世界八大奇迹馆 汤峪温泉大兴汤院遗址
常宁宫休闲山庄 汉中石门栈道风景区 高西沟
凤凰湖景区 周至县厚畛子镇 药王故里景区
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 武功县武功镇 程家川自然风景区
西安广新园民族村 彬县大佛寺石窟博物馆 姜女祠
陕西省美食 更多
怎么把鸡蛋炒得又香又嫩 当然有技巧
精致的袖珍美食 挑战灵活十指
怎么把鸡蛋炒得又香 精致的袖珍美食 挑
打假时间到 教你鉴 这些被扔掉的部分才
可以吃下去的美貌酒 告诉你真正的“日本
“可可树”新派甜品 睡前食物红黑榜 胖
不知道吧 微波炉原 风靡中国的潮汕砂锅
陕西省特产 更多
陕西特产大礼盒[图]
陕西的旅游纪念品 陕西八大怪泥塑
LED灯皮影系列 陕西土特产品旅游纪
陕西工艺美术品 文物复制品和仿制品
陕西旅游纪念品 榆林地毯
蓝田玉雕 安康绞股蓝
推荐信息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沈星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贺军
·李军朝
·穆海宏——国内走陵第一人
·80后剪纸艺术继承与发扬者——王宁
·记我省著名青年书法家石亮---三秦笔意写
·西安近现代人物——陈树藩
最新更新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名人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mingre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