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哲中 1925年生,陕西省永寿县人。13岁入私人戏班兴民剧社学戏,拜班主晁天民为师,初习小花旦,曾排演过《香山还愿》《柜中缘》《三回头》《五典坡》《小姑贤》等戏。后改习小生,演了《激友》《伐子都》《抱妆盒》《坐窑》等。后来他闻知乾县名流刘文白、范紫东、张秦伯等人仿效西安易俗社创办了乾县晓钟学社,就考进了晓钟社。副理事长范紫东看了他的几个戏后,特别欣喜,就把他原来的艺名任兴华改为任哲中,任哲中如鱼得水,经过苦练,唱腔浑厚、淳实、洪亮、耐久,观众赞为“金嗓子”。任哲中受其指点先后参加排演了《软玉屏》(双本)《翰墨缘》《新和氏璧》《玉镜台》《盗虎符》《伉俪会师》等。1939年晓钟社排演《周仁回府》,为了演好这个戏,他多次到西安买票观看易俗社的演出。后来晓钟社与上林剧校合并。任哲中又得到封至模、刘毓中、李可易等名家指点,演周仁活灵活现。1951年任哲中进入陕西秦腔实验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经过马健翎、黄俊耀、袁多寿诸家对剧本的加工锤炼,他的《周仁回府》演红西北,人们誉之为“活周仁”。任哲中演出的现代剧《祝福》中的贺老六、《血泪仇》中的王东才,名盖艺坛,为人称颂。任哲中培养的专业演员胡屯胜、左福成、舒茶花技艺精湛。演员中仿学其行腔演唱者不计其教,老幼皆迷,以致在陕西形成了学任派唱腔艺术的高潮。有《任哲中演出剧目集》《唱谱集》等出版。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剧协、陕西剧协会员,陕西秦腔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张海辰1925年生于河北省。国家一级演员。1949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西北文工团(陕歌前身)。现为全国剧协会员、剧协陕西分会会员、省歌剧研究会成员、音协陕西分会会员。从事歌剧艺术事业40年,曾主演了《草原之歌》《小二黑结婚》《兰花花》《江姐》《甜蜜的事业》等数十部剧目,以其表演的细腻、形象逼真,深得广大观众赞誉。20世纪50年代曾担任独唱演出,演唱过《俄罗斯之歌》《好久没到这方来》《日落西山》等。他导演了《大海作证》和《芳草心》。80年代,他在电视剧《东周列国》《临时爸爸》《孙思邈》《封神榜》等剧中担任角色。 崔兰田 1926年生,山东曹县人。5岁随父母逃荒至河南郑州,11岁入豫西调老艺人周海水科班学艺,初演须生,后攻旦角。16岁入洛阳豫剧团,后来西安、宝鸡等地演出。唱腔浑厚深沉,表演含蓄。擅演剧目有《三上轿》《秦香莲》《李双双》等。《秦香莲》已于1980年拍摄成影片。她解放后返回河南,加入安阳市豫剧团。曾任安阳市豫剧一团团长、安阳市戏曲学校校长、河南剧协副主席。 周辅国 1926年生,陕西蓝田人。西安三意社演员,功底扎实,嗓音高亢深沉,攻净。主演《斩颜良》《斩单童》《古城会》《铡美案》,广受欢迎。在秦腔艺术片《火焰驹》中扮演艾谦,深受欢迎。 张德厚1926年生,陕西兴平人。自幼从师学艺,后专习木偶表演。他生、旦、净、丑兼备,长于袍、靠、帽、稍子戏表演,有“杆杆王”之称。几十年来,他以兴平为基地,足迹遍及陕、甘、宁等地。1956年参加陕西省第一届皮影木偶观摩演出,荣获一等奖。他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新秀。 王集志 1926年生,陕西周至人。1938年进西安集义社学艺,工小生擅长武戏。从艺50余年,演出近百出戏,《马超哭头》《白玉楼》《卧薪尝胆》最受欢迎。他也培养了一批青年演员。 李 越 1926年生,河北武强人。中共党员。从艺40多年,饰演各类人物角色逾百个。话剧《在新事物面前》1953年获西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演员甲等奖。演出的剧目有《日出》《万水千山》等。1956年获西安文化局先进文化艺术工作者奖。演出的《一代新人》1960年获陕西省话剧观摩会演奖,《西安事变》1978年获西安市文艺创作会表演一等奖,《小长安》 1987年获陕西省首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剧协会员,陕西剧协会员,陕西省朗诵艺术研究会会员。 丰 琪 1926年生,陕西西安人,国家一级指挥。1943年入西北音乐学院学习,1947年入南京音乐学院学习,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西南军区文工团、战斗文工团任组长、指挥,1953年调总政歌舞团,后任指挥,1962年任陕西省歌舞剧院歌剧团指挥。先后指挥演出了舞蹈、舞剧、管弦、民族乐作品及《白毛女》《江姐》《沙家浜》《秦俑畅想曲》等数十部作品,获奖章、勋章数枚。著有《指挥法》一书,现为中国音协、陕西音协会员。 常警惕 1926年生,河南开封人。民盟盟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剧协陕西分会常务理事,省文联委员,西安市文联副主席,民盟文艺支部主任委员。8岁学艺,工刀马旦。1940年随狮吼剧团来陕,改演文武小生。曾从师韩盛岫,梁善德,京剧名演员杨荣环、李元春。12岁演主角,16岁成名。演唱代表剧目有《刀劈杨藩》《湘江会》《涤耻血》《奇双会》等,驰名河南、陕西。1953年赴朝鲜及东北演出。1956年《小宴》一剧参加陕西第一届戏曲会演获演员一等奖。她与丈夫樊粹庭先生创办狮吼儿童剧团,共培训学生七期,为豫剧事业作出了贡献。她教的学生关灵凤、邢枫云、王淑惠、黄玉珍、樊桢华、潘雪芬、赵峰等都成为豫剧界的骨干力量,1979年获省培养青年演员奖,1988年获全国豫剧中青年演员电视大赛老师纪念奖。近30年来,导演了《红珠女》《王佐断臂》《刘胡兰》《李双双》等近百个大型剧目。其中现代戏《银河曲》获1978年省文艺创作会演导演奖,1985年导演的《齐桓公之死》参加河南省首届戏剧节获导演奖,《清水衙门糊涂官》一剧获陕西省首届艺术节导演奖。 郝 敏 1926年生,河北省无极县人。共产党员,国家一级演员。1944年参加革命,1945年考入冀中火线剧社,1946年调入前哨剧社,后调一八七师文工队,1951年考入西北艺术学院,1954年到西安话剧院。幼年随父参加了农村业余剧团,八路军七分区剧社到村后,她到剧社当了演员,在《打渔杀家》中演过李俊(女扮男装)、《王秀鸾》中演过妇女主任,曾获区、县嘉奖。到火线剧社后,主演了《王秀鸾》《血泪仇》《钢铁战士》《碗》等,自编自演的快板剧很受战士欢迎,曾立功受奖。从艺40多年,先后演了80多台戏和十余部影、视节目,以演老太太见长。1956年全国话剧调演中以扮演《如兄如弟》中的老阿奶获演员三等奖,1963年在《叶尔绍夫兄弟》一剧中扮老姑妈获演员二等奖,1986年西安市首届戏剧节演出《三十六任队长》饰秦奶奶荣获表演一等奖。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西安市戏剧家协会会员,晋察冀文艺研究会会员。 程士荣 1926年生,国家一级编剧。陕西高陵人。1938年入陕甘宁边区鲁迅师范学习。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民众剧团演员、陕甘宁边区文协说书组组员、陇东文工团队长。1950年人中央戏剧学院学习。后历任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甘肃省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第三、四届常务理事甘肃分会主席。是中共十二大代表。著有歌剧《小两口》、电影《黄河飞渡》等,与人合作话剧《西安事变》。 黄 悌 1926年生,江苏江宁人。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任西安话剧院编剧、副院长、西安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编写话剧《钢铁运输兵》《尖兵传》《巴山红浪》《巨龙飞舞》《将军巷一号》等。1960年评为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 李晓白 1926年生,陕西省韩城市人,国家一级编剧。解放前毕业于户县省立师范。1949年7月考入西北文艺工作团,从事文学创作。20世纪50年代深入关中农村,创作了歌词《拖拉机到了咱村庄》《丰收联唱》、歌剧《戴面具的凶手》、长诗《向毛主席汇报》等,先后在《人民日报》发表诗歌千余首。1962年创作歌剧《赤松血染》,1978年在《诗刊》发表长诗《石头歌》,出版散文集《天顺爹的愤怒》、诗集《秦川短歌》、儿童诗《勇敢的小号兵》等。发表小剧本《五子葬父》和短诗30余首。陕西省歌舞剧院艺委会顾问、民革陕西省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贺鸿训 1927年生,陕西米脂人,汉族,书香世家出身。1944年参加革命,遂入绥德分区文工团,爱好文艺。她先后演出的歌舞剧有《兄妹开荒》《风调雨顺》《俩姐妹》《动员起来》《王贵与李香香》等。她创作的歌剧有《喂鸡》《俩姐妹》(小秧歌剧,合作)《处处留神》(广场秧歌剧,合作),文学作品有《李老汉看见毛主席》、《张秋香和薛俊秀》。尤其是同妹妹鸿钧合作的小歌剧《喂鸡》情节真实、细腻,十分动人。此剧剧本当时在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副刊发表,出单行本时,贺敬之同志书写了前言。1945年分区文工团排演《白毛女》,她扮演的喜儿活灵活现,神情逼真,轰动了绥德县城,使文工团名声大振。解放后文工团排练由她参与改编的《王贵与李香香》,她扮演李香香。西工一、二团合并为西北文艺工作团后,她任歌舞队队长。1958年她调入陕西省作家协会,1959年任作协党支部书记和代理秘书长。“文化大革命”中遭批判,被赶往耀县山区安家落户。1972年调回省文艺创作研究室工作,后调任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党支部书记。1985年离休后继续从事文艺创作。 吴 于 1927年生,陕西西安人。1941年参加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1951年调陕西军区五一剧团,1960年调商洛地区剧团任导演。先后排导《逼上梁山》《火焰驹》等50多个剧目。其中《牧童与小姐》《秦俑魂》等获地区和省级导演奖,《六斤县长》获中央、省、地多项奖。 阎广春 1927年生,北京市人。1937年参加北平“文林社”,后转入尚小云先生创办的“荣春社”,主工武生、武旦。从1940年起致力于戏曲教学工作,曾在洛阳、原阳、西安戏曲学校、京剧团、越剧团任教培养演员,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教师。 姚月红 1927年生,上海市人。12岁进绍兴戏班学戏,主攻旦角,三年期满后,在《红楼梦》《西厢记》《孔雀东南飞》等戏中扮演角色,受到好评。1956年她来到西安,加入西安市越剧团。是年,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获演员二等奖。1959年,她随团在北京演出《红梅记》,周总理几次叮嘱她吹火时(扮演李慧娘)要注意保护嗓子,使她终生难忘。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红梅记》在上海演出,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芳、傅全香,对她的优美唱腔十分赞赏,她的启蒙老师“越剧皇后”姚水娟也由衷地为她高兴。系陕西剧协、中国剧协会员。 张凤云 1927年生,河南滑县人。曾任西安市民众剧团副团长、西安市豫剧团艺委会副主任。系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自1939年起,在西安从事豫剧表演艺术,拜林黛为师,主工青衣、花旦。先后在陕西、河南、甘肃等地参加汤兰香戏班、玉琴剧社、田恩培剧团、刘玉亭戏班。和豫剧演员常香玉、汤兰香、常警惕等同台演出。解放后,参加了西安民众剧团,与豫剧名家曹子道、张银花等长期合作,她以唱见长。数十年来,主演过百余部古典剧和现代剧,成功地塑造了《哭剑》《柳毅传书》《杨八姐游春》《白毛女》《刘胡兰》中的不同类型人物形象。1956年获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大会演员二等奖。她演唱的《杨八姐游春》的主要唱段,由中国唱片社灌片出版发行。 苏 文 1927年生于印度尼西亚,祖籍广东省。共产党员,国家一级导演。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全国侨联委员,陕西省侨联常委,西安市侨联副主席,陕西省政协委员,曾任陕西省古典艺术团团长。1947年在新加坡参加了新中艺剧社,任歌舞演员。剧社巡演于马来西亚各大城市和泰国各地,在当地影响深远。1949年春,随剧社回国,在广东一带演出新歌舞剧《兄妹开荒》《白毛女》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评剧院成立后,拜喜彩莲为师学艺5年,调陕西省京剧团任导演。1980年与人合作的歌舞剧《绵桂花开》,获省直文艺调演导演二等奖。1982年和其他同志共同完成大型古典歌舞《仿唐乐舞》的创造和排练,并先后出访香港、日本、瑞典、挪威、芬兰、丹麦、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其中部分节目参加了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民间艺术节。获得1985年陕西省文联创作开拓一等奖。 胡 岚 1927年生,山西洪桐县人,国家一级编剧。1939年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后调陕北公学文艺队、西北文艺工作团从事戏剧工作,后在中央戏剧学院学习。1959年任西安市儿童剧院导演、编剧、院长。曾扮演过40多部剧中的主要角色,并导演过《刘文学》《童心》等大小戏20多个。编写剧本《父子俩》《陷阱》《红色少先队》《雷锋》等10多部。曾被评为劳动英雄、优秀工作者、五好干部、先进工作者及陕西省、西安市党代表。系陕西省和全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 孙冠全 1928年生,浙江嘉兴人。1939年入西安夏声剧校学艺,1949年参军,在海军青岛基地文工团,从事舞蹈教练。先后导演了《红军舞》《水兵舞》《大炮舞》等舞蹈,他创作主演的《抢救渔民》舞,获海军第一届文艺会演创作演出一等奖。1955年转业陕西省群众艺术馆,创作大型民间舞《陕西踢场子》,获陕西省和全国职工文艺会演一等奖。参与创办《群众舞蹈》,发行全国。 田永生 1929年生,陕西大荔人。16岁进工厂当学徒,后当科长。20世纪50年代他组织了西安搪瓷厂职工魔术队,主演、队长一肩挑,业余时间带一帮弟兄到工厂、矿山、军营、学校为群众演出。他出外演出风雨无阻,不摆谱浪费,不索取报酬。他常说:“只要大伙开心就好!”他同几个老工人潜心钻研制造的魔术道具参加过全国魔术道具交流会。1986年,他作为唯一的一位业余魔术师应天津电视台之邀,参加拍摄《中国魔术大观》。在全国历次魔术大赛中曾与职业魔术师同台竞技,并捧回铜牌。他一生带过的十几个徒弟,多数成为魔术杂技团的台柱子。曾为中国魔术艺委会委员、陕西省魔术杂技协会理事。 雷震中 1927年生,陕西蓝田人。1937年考入陕西易俗社第11期,曾任西安市秦腔一团副团长、西安易俗社副社长。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家二级演员。陕西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戏剧志》(编委)、《西安市戏剧志》(编委)、发表秦腔和易俗社研究论文300余篇,主要有:《翰墨春秋》(《陕西政协文史资料》1981年第11辑);《吹火源流管见》(《陕西地方志通导》 1990年第3期);《试论秦腔丑角艺术》(《当代戏剧》 1988年第1期);《易俗社在朝鲜》(《陕西地方志通讯》1990年第5期);《陕西易俗社1912—1949年社史》(合编,《陕西政协文史资料》1988年第21辑)及《秦声飞渡玉门关》(河西走廊慰问演出散记)等。舞台生涯数十年,演出剧目多次获奖,1953年赴朝鲜前线慰问演出被评为二等功。演出剧目有:《一家人》《游龟山》《红梅岭》《山村新风》《火焰驹》《三滴血》(参加艺术片拍摄)《万水千山》等。其唱段收入《秦腔百名演员唱集》。 梁文达 1928年生,山西定襄县人,国家一级作曲。1939年入第二战区抗日军事干部学校学习,同年转入晋绥边区抗日青年干部学校学习,1941年入延安部队艺术学校学习。1959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曾在绥德边保剧团、西北文艺工作团、陕西省歌舞剧院、陕西省乐团任演奏员、作曲。创作各类歌曲近百首,如《招待过路同志》《炸菜包》《做军鞋》《怀念周总理》《秋收》等。参加和主笔创作歌剧舞音乐20多部。论文专著有《陕西道情音乐》《陕北唢呐音乐与民歌的关系》《陕北唢呐音乐初探》等。曾任陕西省乐团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王拙成 1928年生,吉林省怀德县人,研究员。1947年人合江,“鲁艺”,后任东北鲁迅文学院戏剧研究室研究生,创作歌剧《十个滚珠》。1950年参加“鲁艺”抗美援朝文工团,创作了《女队长》等剧本。1955年任哈铁文工团研究室主任,1956年任中国铁道文工团创作员,1958年任西安铁路文工团副团长,创作话剧《春到秦岭》获省一等奖,并在《延河》《陕西戏剧》发表《乔老爷的生日》等剧本。1979年调任省群众艺术负责人,他创作的小戏《探亲路上》《拆墙》在北京怀仁堂演出,并拍成电影《泥土的芳香》,任电视剧《祝您好运》编导。 薛增录 1928年生,陕西绥德人,国家一级作曲。1942年参加工作,先后在绥德分区文工团、西北文工团、陕北文工团、陕西省文工团、陕西省眉户团、西安易俗社、陕西省艺校任演奏员、作曲、编剧和领导工作。多年来创作的歌曲、歌剧、眉户剧音乐几十部。秦腔艺术片《火焰驹》《三滴血》音乐蜚声全国,《双锦衣》《游龟山》《红梅岭》《沙家浜》等音乐名震西北。他编导的《红梅岭》及任艺术指导的《西安事变》《白龙口》《卓文君》均获奖。论文有《秦腔音乐应该继续发展》《浅谈易俗社的唱腔艺术》《古调独弹》等。曾任西安市音协主席、陕西省文联委员、中国音协委员、省剧协常务理事。 马 倬 1928年生,陕西绥德人,国家一级作曲。1944年到绥德文工团工作,先后任演奏员、乐队队长,1954年去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到陕西省歌舞剧院工作。1960年调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文化局工作,任团长、文艺处长。创作歌曲80余首,《在北京的金山上》,曾传遍全国和朝鲜等国。《采花》等几首歌曲由《中国名歌222首》改编,《采棉姑娘》《观灯》等6首歌曲由中国唱片社灌制了唱片。《漫谈眉户音乐》《人民的歌唱家才旦卓玛》等10余篇论文在省以上报刊发表。1980年以来,任陕西省音协刊物《音乐天地》副主任,编辑出版音乐月刊110期。 高 鹏 1928年生,陕西省米脂县人,国家一级导演。1940年从事戏剧艺术,1942年毕业于延安部队艺术学院三分校。先后在绥德民众剧社、分区文工团、西北文工二团、陕西省歌舞剧院、陕西省艺术学校任演员、导演、团长、艺术室主任、副院长、校长等职。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党组书记。1954年执导的大型歌剧《如兄如弟》连演百场,轰动古城西安。执导的《白杨寨的早晨》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获导演一等奖。执导的歌剧《草原之歌》、苏联轻歌剧《货郎与小姐》,成为陕歌的保留剧目,他参与排练了《红鹰》《珠穆朗玛峰》《攻坚战歌》《小二黑结婚》《夺印》《台湾剑客》等40余部剧目。 王 林 1928年生,河南滑县人,国家一级演员。1949年参加西北文工团二团,解放后在《龙须沟》《无敌民兵》《义和团》等几十部话剧、歌剧中担任角色,1956年全省文艺会演中获二等奖。后多次参加电影、电视剧拍摄,演出的《彭大将军》《长城魂》等受到好评。1974年后任歌剧导演,独立和合作执导了《江姐》《洪湖赤卫队》《窦娥冤》《飘香的花手帕》等剧。曾任省歌舞剧院艺委会顾问,中国剧协、陕西剧协会员及歌剧研究会会员。 何 钧 1928年生,陕西长安人。1949年参加西北文艺工作团,后在省艺术馆、省艺术研究所工作。搜集整理了西安古乐、榆林吹鼓乐、佳县笙鼓乐、汉中寺院音乐、商洛花鼓音乐等10余种。发表论文《对秦腔戏曲历史形成的探讨》《西安古乐》等30余篇,其中《说鼓》获陕西鼓舞学会论文一等奖。曾任西安古乐研究中心主任。 杨天基 1928年生,陕西西安人。自幼师承雷毅甲、荆生彦学习秦腔板胡,常为李正敏、何振中、苏育民等名家伴奏。1953年入西北戏曲研究院,从事板胡演奏及作曲、教学工作。先后培养了7期戏曲艺术人才,为《祝福》《杨七娘》《盗仙草》等剧作曲,有的受到文化部嘉奖。合著出版《秦腔板胡简明教材》,编写了《秦腔音乐基本知识通俗讲义》。 玄 英 1928年生,山东泰安市人。共产党员,国家一级导演。1948年参加第三野战军新军旅行团,任演员。1949年随军南下进入上海,1952年调南京文工团,1955年调南京市文化局、南京市联友扬剧团任辅导员。1956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话剧导演进修班,1958年结业后在陕西人民艺术剧院、西影演员剧团任导演。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剧协陕西分会常务理事。早年曾参与排练和演出过大型歌剧《王贵与李香香》、大型秧歌剧《建设新上海》、舞剧《愤怒的火焰》《鸭绿江上》以及《红军舞》等。先后导演的戏曲、话剧有《东海最前线》《归队》《野火春风斗古城》《驯悍记》等40余部。为兄弟省和地方剧团排练了戏曲、话剧《归队》《风山春雷》《暖泉》等。 航海 1929年生,陕西省米脂县人,国家一级作曲。1944年参加革命,1947年随西北野战军转战陕甘宁边区,创作了《向大关中进军》,1949年创作《彭老总下了动员令》,获记功奖励。1952年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1956年任西安歌舞剧院歌舞团创作组长,合唱队长、作曲和指挥,1965年调延安歌舞团,1973年任西安歌舞团作曲。主要作品有:陕北道情《王秀莲送烟》《心中有支歌》,大小型歌剧、歌舞剧《朝阳沟》《爱》《毛主席是咱延安人》《贵妃之死》等40部,歌曲300余首。曾任陕西歌舞剧院音乐部副主任,西安市文联委员、市音协副主席、省音协常务理事。 王思克 1929年生,湖北随州人。毕业于重庆军乐学校,曾在重庆、汉中当中学音乐教师,1950年在陕西省军区文工团任音乐教师,后转业陕西省乐团、省歌舞剧院,从事音乐理论研究和钢琴教学。曾为歌剧《患难之交》《董存瑞》、大合唱《歌唱志愿军英雄黄继光》等谱曲。《患难之交》获西北军区首届文艺会演一等奖。发表《陕北民歌联奏》等歌曲20余首、音乐评论文章30多篇。 贺孝民 1929年生,陕西蓝田人。1942年入陕西易俗社学艺,从事戏剧表演9年。1953年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毕业,曾任易俗社编导组长、业务社长。专职导演40余年,排导古典、现代秦腔剧目40多出,《红梅岭》获1963年西安戏剧会演导演一等奖。重排 秦腔传统剧《三滴血》获中国首届秦腔节导演奖。陕西戏剧家协会会员。 马生采 1929年生,陕西佳县人,国家一级作曲。1948年到中共绥德分区党校学习,后到绥德师范文艺班,1949年调陕北文工团任演奏员,1950年入西北艺术学院学习。1952年与人合作谱写了《罗汉钱》《迎春花》等眉户剧音乐。1955年入陕西省歌舞剧院,先后谱写歌剧、戏曲音乐《屠夫状元》《杏花村》《万家春》《爱与恨》《杨贵妃》《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等90部作品。曾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音协会员,陕西音协常务理事。中共陕西省第五、六届代表大会代表。 王小民 1929年生,陕西西安人,国家一级导演。1939年参加“七月剧团”(后改为八一剧团),曾演出话剧、舞蹈、歌剧、眉户、秦腔等多种剧目,在《白毛女》《长坂坡》等几十出剧中担任角色。建国后从事导演工作,独立或与他人合作执导了《杨门女将》《三关排宴》《红灯记》等40多个剧目。他重视培训新生力量,曾办过3期导演训练班,并经常受聘外出讲课。 任宏谋 1929年生,陕西商州人。194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曾任商洛剧团副团长兼演员、编剧,改编、创作的《桑园配》《种核桃》《一文钱》,参加省、西北五省会演并获奖。后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创作《回乡》《火龙单》等小戏,在地县会演中获奖。陕西剧协会员。 杨若英 1929年生,陕西西安人。1948年参加革命,1952年赴朝鲜,在志愿军二○三师文工团从事创作。创作的京韵大鼓《独胆英雄潘世虎》获志愿军文艺会演创作二等奖。后转业地方文化馆、评剧团工作,1979年调西安市评剧团任专职编剧,写过10个剧本,合作编写的现代评剧《人生》,先后获陕西省及西安市创作开拓奖。 孙尔敏 1929年生,陕西韩城人。1949年参加西北文艺工作团,演奏板胡。1958年出版《怎样拉板胡》,1959年创作线腔音乐合奏《古树开花》。1962年与张长城等在西安举行了板胡音乐会,群众誉为“四大板胡”之一。后在西安音乐学院任教。1977年陆续创作的《边区太阳红又红》《女社员》《农家乐》《双龙戏梅》等,在省和全军文艺会演中获奖。倡导组织“中国陕西板胡学会”,被推举为会长。 李秀珍 1929年生,陕西绥德人,共产党员。1946年调延安西北文艺工作团,曾任歌剧团副团长、延安文工团团长、延安地区艺术馆副馆长、工会主席、省艺术馆馆长、党支部书记等职。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剧协理事。她跳过《小八路》,唱过《小放牛》,演过《白毛女》《边境上》。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曾为毛主席和中央首长演出,获得好评。先后在歌剧《货郎与小姐》《红鹰》《红梅岭》《战友》和话剧《龙须沟》《槐树庄》等几十部戏中担任角色。她参加演出的《白杨寨的早晨》在省首届戏剧会演中获表演一等奖。她导演的《收租院》《红灯记》《春风杨柳》《于无声处》《生动的一课》《上横山》《看望领袖毛主席》等节目,有的参加了省地调演并获奖。她参加了电影《边区劳动英雄》《太阳照亮了红石沟》的拍摄。曾被省文化厅评为模范共产党员。 杨 兴 1929年生,陕西扶风人。1949年7月参加革命。西北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先后在陕西省文教厅文化处、陕西省文化局艺术处、陕西省人民政府文教办公室工作。曾任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宣传处长、文艺处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及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主席。多年来从事文艺理论宣传和文化艺术组织领导工作,在全国及省级报刊发表戏剧评论文章百余篇,40多万字。在全国振兴秦腔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发扬两个传统,实现两个振兴》,获1989年陕西省艺术科研成果优秀奖,主编《陕西省戏剧志·省直卷》和《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志》。合作创作秦腔剧目《跃进之歌》《合家欢》,改编了《党的女儿》《西湖遗恨》。《西湖遗恨》参加中国艺术节和香港、芬兰艺术节及荷兰大剧院10周年庆典演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