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名人首页 | 西安名人 | 宝鸡名人 | 咸阳名人 | 铜川名人 | 渭南名人 | 延安名人 | 榆林名人 | 汉中名人 | 安康名人 | 商洛名人 | 杨凌名人
陕西名人网:让更多人了解,陕西当代名人
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名人 > 正文

陕西戏剧人物小传(1)

 2013-11-17 17:11:52   来源:三秦游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优 旃 生卒不详。《史记·滑稽列传》载:“优旃者,秦倡侏儒也。”活动秦在汉代。司马迁评赞其“善为言笑,然合乎大道。……岂不亦伟哉!”秦始皇准备修一个大苑囿,秦二世又打算用漆漆长城,皆因优旃的滑稽讽谏而作罢。
    马 钧 生卒不详。三国时机械制造家,字德衡,曹魏扶风(今兴平)人,曾任博士、给事中等职。他改良和制造了丝绫机、灌溉机具、攻城器具、指南车和“水转百戏”等。时人称“天下之名巧”。傅玄在《马钧传》中称他制造的“水转百戏”:“以大小木为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之水发焉。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縆、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春磨、斗鸡、变巧百端。”
    李龟年 生卒不详。唐代宫廷乐师。善歌又善奏羯鼓、筚篥。玄宗时他在梨园供职,曾作《渭州曲》。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杜甫有《江南逢李龟年》诗,吟咏此事。
    雷海青 生卒不详。唐代宫廷乐师。精通琵琶,据《明皇杂录》载,安禄山叛兵攻入长安,掠文武朝臣及宫嫔、乐师,送至洛阳,在凝碧池作宴,并露刀威迫众乐师奏乐。雷海青将乐器掷地痛哭以示抗拒,被安禄山肢解示众。王维有诗咏其事。旧时梨园戏、莆仙戏剧种所供“田公元帅”,据传即雷海青。
    黄旙绰 生卒不详。唐玄宗时宫廷艺人。擅参军戏,曾用滑稽风趣的语言讽谏玄宗要疼爱自己的儿子和勿在马上打球,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和信任。安禄山作乱,黄仍留长安为安禄山表演,玄宗自蜀返亦未加罪。据说宋代陕西同州《霓裳羽衣曲》石刻,即根据黄旙绰手书翻刻。黄晚年留落江南,死而葬于昆山。唐赵璘《因话录》、段安节《乐府杂录》等书均载有他的轶事和传说。
    张野狐 生卒不详。原名长徽唐玄宗时宫廷艺人。擅参军戏,能吹筚篥及箜篌。安禄山作乱,玄宗入蜀,张野狐随行,并一同返京,途中为玄宗制《雨霖铃》与《还京乐》二曲。张祐有《雨霖铃》诗:“雨霖铃夜却归秦,犹是长徽一曲新”。
    李可及 生卒不详。唐宫廷艺人。咸通年间伶官,擅参军戏,精通音律,善唱歌,腔调凄婉曲折,京中少年争相模仿,称之为“拍弹”。曾编《叹百年》《菩萨蛮》等歌舞,深得懿宗欢心,曾授以都知、威卫将军等文武官职,宰相曹确力阻,懿宗对其信任不疑。唐僖宗时被逐,死于岭南。唐高择《群居解颐》说他“虽不能托调匡正,然智巧敏捷,亦不可多得”。唐高彦休《唐阙史》则指斥他“狐媚于上”。
    夏秉衡(1726—?) 上海人,乾隆十七年(1752)举人,乾隆三十年(1765)任陕西周至县知县。著有传奇三种:《百宝箱》写杜十娘的故事,《诗中圣》写杜甫与李白的友谊,《双翠园》写胡宗宪用名妓王翠翘诱杀徐海的故事,合称“秋水堂三种”。另有文集《清绮轩初集》。
    魏长生(1744—1802) 四川金堂人。行三,世称“魏三”。家贫,13岁来西安学艺演花旦。1774年随班经山西转到北京演出,卖座难,刻苦钻研多年,于1779年与徒弟陈美碧分别随双庆班和官庆班进京演出,“相继以秦声媚人,上演《滚楼》一剧轰动京城。”后到扬州、苏州演出,颇受欢迎。1801年,魏长生师徒再次进京演出,适逢昆曲、汉调和奉乾隆之诏于1790年进京的四大徽班在京演出。《中国戏剧史》记魏长生这次演出称“秦腔适至,六大班伶人失业,遂争相附入秦腔班觅食,藉免冻馁之虞。秦腔初入都时与京腔互争地位之时期,其后日益蓬勃。居然把握北京戏剧之主要部分,此亦可见其魅力之大矣。”秦腔盛行北京,出现了“海内咸知有魏三”之盛况。同年夏天,他刚演完《背娃入府》便与世长辞,终年58岁。据传,旦角踩和化妆“贴片”都由他创始。
    李十三(1748—1810) 名鹏,字林一,号秋岩、鹫峰。元末民间艺人,明洪武年间家乡华阴饥荒。他流落渭北小钟村安家、生息、繁衍,人丁兴旺,他排行十三,人称他为李十三,从此村以人名。他39岁中举,因家道贫寒而设馆教书几十年,怀才不遇退而作曲,有《香莲珮》《春秋配》《十王庙》《玉燕钗》《白玉钿》《紫霞宫》《万福莲》《蝴蝶媒》《火焰驹》《清素庵》和三个折子戏《城门洞子》《玄玄锄谷》《四岔》。后人称其剧作为十大本。渭南信义乡戏剧爱好者刘建侯先生于民国19年请李十三的后裔李茂华将十大本搜集起来,交刘亲笔抄录,刘把“十三”改为“石山”并以“珮、配、庙、钗、钿、宫、莲、媒、驹、庵”简称李十三的十大本。李的第十四世孙李芳桂亦颇好戏剧,对十大本几经加工提高日具影响。李十三与芳桂实非一人。乾隆十二年(1747)创作的传奇《春秋配》首次上演,嘉庆四年(1799)传人北京。嘉庆十五年(1810)大兴文字狱,禁演地方戏,李十三饮恨身亡。
    申祥麟(1750—?) 陕西省渭南人。幼习秦腔,后流转武汉,投身汉阳妓院二三年,悉心模仿女性举止动作和生活状态,出而演剧,大得观众赞赏。后回陕西、山西各地演出。他在长安的秦腔班社双才班演戏,与江东班的樊小惠、姚琐儿被称为“曲部三绝”:樊以声音擅“绝唱”,姚以扮相擅“绝色”,申以艺术擅“绝技”。
    红字李二 生卒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著名戏曲演员,所作杂剧有《病扬雄》《板踏儿黑旋风》《武松打虎》《全火儿张弘》《折担儿武松》等,皆水浒英雄故事。今均不存,曾和马致远合写《黄粱梦》,第四折为李所写,今存。
    卢 纲 生卒不详。陕西咸阳人。元代戏曲演员。明朱权《太和正音谱》中列知音善歌者36人,卢为其首,评曰:“其音寓宫而杂商,如神虎之啸风,雄而且壮,为当时之杰。”
    张银花(1759—?) 陇西(今甘肃)人,12岁因家贫卖与咸阳张某为子。1771年随张氏赴四川演唱秦腔,工旦角。1796年回陕,加入西安双赛班,为该班台柱。演出的《琴操》《春游》举止娴雅,陕江浙文人严长明、钱献之极赏识,《秦云撷英小谱》有传。
    樊小惠 生卒不详。陕西大荔人。西安江东班台柱,工旦角。乾隆年间西安剧坛“三绝”之一,“以声擅,绝唱也”。1778年又从严长明学昆剧,严赞曰“换羽移宫,穿线咽革,缠肩绕肚,变态无方”。他的演唱技艺,改变了江浙一带官对秦腔的看法,称秦腔为“霓裳羽衣遗响也”。周至县令徐元九赠诗曰:“渭河北去旧知名,一曲霓裳四座惊。西地梨园三十六,与郎细细辨秦声。”
    姚琐儿 生卒不详。陕西周至人。西安江东班台柱,“以姿首擅,绝色也”,与申祥麟、樊小惠齐名,并为长安剧坛“三绝”。乾隆四十年(1775)春,姚因赎其弟回周至,慕名至观者千余人,周至县令徐元九忧之,亟遣壮丁十余辈,以兵护送始得回家。徐赠诗赞之:“万千紫红古长安,到眼芳菲着意看。韦杜名花都赏遍,风流何似素心兰。”
    岳色子 生卒不详。陕西长安人。西安双赛班领班,与申祥麟齐名。扮相、唱腔、演技皆出色。严长明说他是:曲部中之刘真长也,以故名噪一时。1778年,随庄虚掩自秦赴浙,为孙西林方伯家班演员,后不知流落何处。善演贫女。曹仁虎著有《色子传》。
    三寿官(1764——1785) 原籍四川德阳,因家贫为陕西咸阳张某义子,改姓张,字南如。后随张至四川唱秦腔,1776年返陕,入西安双赛班,为台柱,“色艺称于时”(《秦云撷英小谱》),人称“赛色子”。他唱腔、扮相、演技采“三绝”之长,融于一体。“歌喉婉转,曼声徐引,四座皆倾”。1783年赴燕京,搭双庆部演唱秦腔,后失声,乾隆五十年夭亡。《燕兰小谱》《秦云撷英小谱》皆有传。
    姚翠官(1799——?) 陕西人,早期演出于西安,后入双和部,擅演《背娃进府》中之表大嫂、《滚楼》中之黄赛花和《温京盏》中之张元秀妻。表演风格继承魏长生的传统,但含而不露。留春阁小史《听春新咏·别集》评道:“翠官酝酿深醇,含情不露。”“绘影摩神,色飞眉舞,动合自然,绝无顾盼自矜习气”。
    杨金年 生卒不详。陕西紫阳人,汉调二黄演员。活动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幼随父杨履泰学会汉调二黄,后于西乡招收学徒,创办大型科班。首科出鸿、来雨班,又相继举办了永、清、长、福、吉、寿、元、双、协、安、荣、旭、玉、胜等科班。汉江派主流艺术骨干多为杨、查(查来松,首班学生)嫡系传人,汉中安康后世艺人皆尊他为二黄科班祖师爷。
    李文瀚(1805—1856) 安徽宣城人。道光八年举人,历任觉罗正黄旗教习、陕西大荔知县,鄜州(今富县)知州,四川夔州知府。作有传奇《紫金花》《凤飞楼》《银汉槎》等四种,此外,有《味尘轩文集》《西笑集》《听凤集》以及《治岐撮要》《户县修城记》等。
    杜进虎(?—约1872) 朝邑(今属大荔)李家洼人。他终身不仕,专学线戏。他对合阳线戏的文字、唱腔进行改进,并与王玉润一起,对线戏进行了第二次大改革,是合阳线戏“斯文派”奠基人。修改线戏剧本近百个,传统的“斯文戏”“三箱二楼金琬钗”就是由他改编加工并唱红的。他坐鼓板怀说戏,诗意盎然,儒雅恬静,群众称赞说:“黄河两岸大小戏,进虎唱的数第一”。他领导的戏班被誉为“四绝班”,群众称他为“戏状元”。
    范仁宝(1824—1893) 湖北郧阳人,道光年间随师学戏,主要活动于鄂、陕交界地区。1860年领仁瑞班两进安康,于安康城内售艺,并开办了“瑞、彩、方、盛”四字科班,成为安康(中路)派二簧的奠基人。
    润润子(1850—1916) 陕西长安人。早年坐科于玉盛班,满师后入庆泰班。他文武唱做不挡,嗓音洪亮且有沙音,富于感染力,是须生一代名宿。拿手戏有《春秋笔》《破宁国》《状元媒》《八义图》等,还擅演小生戏,如《和氏璧》《穷人计》《折桂斧》等。
    白长命(1856—1929) 陕西蒲城人。光绪年间习同州梆子,工青衣花衫。曾进北京“先在皇宫,作内廷供奉”,后出宫,搭六王爷歌班,旋又入源顺和班 ,改习京梆子。1925年返陕,曾在蒲城县泰义社演《断桥亭》,观众蜂拥挤倒围墙。他曾在北京名旦册中列次23位。美国利威唱片公司为他录有《白蛇传》《光汉图》唱片。
    王伯明(1859—1942) 陕西扶风人。曾任同州知府、陕西省议员、省政府顾问。易俗社发起人之一,先后任社监、社长、编辑。民国3年,易俗社首场开幕时,演出其改编的《重台别》,后陆续编大小剧本几十种,代表作有《开国图》《熊耳山》《梁上君子》《长生监》《共和纪念》《新糊涂判》等。
    李桐轩(萱)(1860—1932) 名良材,字桐轩、亦作同萱;号莲舌居土。陕西蒲城人。父智威是个农民,很重视子孙的读书。清光绪四年(1878),桐轩与胞兄异材同时考中秀才,因家境贫困,桐轩去华州任私塾教师。光绪十四年(1888)被陕西提督学政选拔入三原宏道书院深造。两年后应陕西舆图馆之请,参加测绘各县地图。光绪二十八年(1902)与同县举人张拜云在同州创办求友学堂,以科学知识和爱国思想教育学生。光绪三十年(1904)他的两个儿子约祉和仪考入京师大学堂,他做诗六首相送,诗中云“惟华人兮神明胄,不可奴兮不可虏”;“人生自古谁无死,死于愚弱最可耻”。清末,他曾主持续修《蒲城县志》,为民间豪侠“刀客”王改名立传。知县李体仁审稿时批“悖逆”二字,弃而不用。光绪三十一年(1905)井勿幕由日本返陕,宣传孙中山革命主张,发展同盟会组织。李率先加入中国同盟会。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蒲城高等小学堂教习。次年又与同盟会会员常自新等组织蒲城县教育分会,在学校内外进行民主革命活动。
    光绪三十四年(1908)与焦子静、王子端、张拜云等在西安办健本学堂,作为同盟会培养革命骨干的场所。同年10月16日“蒲案”发生,省城召开教育总会周年大会时,李与郭希仁等要求大会讨论“蒲案”问题,并向提学使余堃提出质问,又经过许多斗争,终使“蒲案”祸首、蒲城县知县李体仁被撤职,死者得到昭雪。他是全国读音统一会会员,1913年赴京参加制定“注音字母”工作。此前一年担任省修史局总纂,与修纂孙仁玉在整理史稿研究社会教育问题时,深感戏曲对移风易俗关系重大,遂与井勿幕等发起创办易俗伶学社。易俗社成立后,聘请名艺人陈雨农、党甘亭等为教练,招收学生,既学戏曲,又学文化,并在该社剧场演出,使易俗社在全国独树一帜。
    李在易俗社创建时期,先后担任社长、评议、编辑及名誉社长等职。他用半生心血倾注于易俗社,被誉为陕西“新剧界之星宿”。为了回答一些封建思想严重的人的讥讽,他写了《赠易俗社友》与《答长公》等诗,诗句有“晨兴教歌舞,亲履粉墨场,知我谓我乐,不知谓我狂”,“结社得良朋,易俗传清响,寻乐且偷闲,敢希识者赏”。李在戏剧创作方面成果颇丰。加入同盟会后,他就编写过《黑世界》《鬼教育》《英雄泪》等剧本,以后又写了《一字狱》《亡国痛》等大小剧40多个;还写了一本《甄别旧戏草》,对过去流行的几百个剧目,进行了分析评价,划分为可去者、可取者与可改者三大类,取舍标准“以影响于人心为断”。他的遗著还有《兵农说》《井邑说》《慈幼篇》及《莲舌居士传》等十多种。《民兴集》是一部白话通俗读物,有他自创的《注音字母教学法》,寓识字于纸牌游戏之中,不识字者学之数日可通。
    李怀着一颗爱国救国的赤子之心,不断撰文抨击误国害民的李桐轩在《莲舌居士传》中写道:“利国者不顾家,福民者必忘身。恶有问舍求田而为英雄者乎!恶有利己而不害人者乎!恶有以慈善假面示人而非恶魔者乎!”然而,身处新旧军阀混战、“恶魔”横行的时代,他无力回天,消极悲观,最后皈依佛教。1932年3月26日病逝。
    唐虎臣(1860—1953) 山东济宁人。自幼学京剧,专工架子武净,特长翻、打、跌、滚、仰面翻“背坷”。1915年来陕西易俗社任教,他的学生王秉中、李可易、王蔼民、李箴民等,不仅能演秦腔,也能演京剧。他教授学生一丝不苟,诲人不倦,既像严父,又为慈母,学生们都叫他“唐爸”。建国后他年事已高,但还参与了《陆文龙》《韩元山》等戏的教练。
    阎甘园(1864—1942) 名培棠,字甘园。雅号辋川樵者、晚照楼主。著名金石考古家、书画家。陕西蓝田人。18岁中本县第一名秀才,翌年在西安设馆教学。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力主废除科举,兴办教育。他的主张深受陕西著名学者毛昌杰赞赏。在毛资助下,他于1897年创办了陕西近代第一家以“宣传维新变俗、振兴中华”为宗旨的进步报纸——《广通报》。然清廷视该报离经叛道,于1889年1月强令停刊。1903年4月,他被任命为太原府经理,他弃官不就,随同英国传教士敦崇礼赴日本考察教育。同年7月归国,9月,在西安市车家巷办起全省第一所私人学校“绅立蒙学堂”,嗣后改名为甘园学堂,开设国文、算术、物理、生物、美术、音乐、体操、植物、人体解剖学等课程,同年又创办了陕西第一所女子学校“雅阁女校”,又设立了“文化教育用品商馆”,出售笔墨纸砚和教学挂图等。1908年“甘园学堂”被迫停办后,阎甘园开始从事古物收藏,经营古董。他漫游关中平原,翻越秦岭巴山,远跋陕北高原,收集了数以千计的金石文物,尤以至今保存在故宫博物院的西汉《侯小子碑》和描绘清乾隆三年会稽(今绍兴)太守李亨特邀集江南诸才子春游兰亭的《续兰亭修禊图》著称于世。1924年7月,鲁迅先生在西安讲学时,专程拜会阎甘园,参观了他收藏的文物古玩,高度评价道:“风雅玉仲,学古有获”。五四运动前夕,阎甘园首次把话剧和京剧引进陕西。从1919年起,他先后编写了针砭时弊、抨击封建势力、提倡婚姻自由、发扬爱国主义的话剧《丙寅兵役之一瞥》《爱国赋》《车夫婚姻》《没有话说》《麦穗黄》等20多出。他组织起陕西最早的家庭剧团,冲破陈规陋俗,与妻子儿女同台演出。为了扩大京剧影响,推动秦腔改革,他又集资在南院门修起了“广益娱乐社”,组织京剧票友赵冠军、陈介伯、封至模、吴弢一等,多次演出《御碑亭》《击鼓骂曹》《南阳关》《三娘教子》等传统京剧。
    阎甘园书法娴熟,他的指书、指画独具特色。他的代表作“草堂月色明如画,银镯秋光淡似图”,书体宽博,刚健有力,百看不厌。1931—1934年间,阎甘园在上海先后出版《晚照楼书画集》两辑,举办“晚照楼艺术讲习班”两期,讲授书法、篆刻及《说文解字》,并著有《说文阶梯》《晚照楼六书讲义》等。1931年,日本东京召开中日书画联合会,中国政府派阎甘园与张大千、王一亭、张善子等20名书画界名流前往。甘园在日本期间,多次为日本观众做现场书画表演,以指代笔,即兴而作,观者惊叹,广为传诵。1937年七七事变后,由上海返回西安,继续从事论文及古籍研究,习书作画,终日不懈。1942年患脑溢血去世,终年78岁。
    王庚子(1870—1941) 陕西汉中人。11岁演戏,23岁领班,30岁任科班教师,对汉调桄桄剧种的继承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群众尊他为“汉调桄桄祖师爷”。王演“生、旦、净、末、丑、门门不档”,享誉汉中、川北及甘肃十余县。他任教“喜庆”“忠照”“五福”“艺华”“文化”等7个科班,授徒约300人,学徒中出现了“活曹操”“活周瑜”“活孔明”“小红桃”等数十个名演员。他创办了“明治社”“松柏社”“春和社”“周东社”等8个戏曲团体。他喜收藏戏本,据说他约有半背篓抄写成的剧本,走到哪里背到哪里,不时记唱,人称“记腹”先生。
    孙仁玉(1872—1934) 名瑗。陕西临潼人。16岁当塾师,后考入泾阳味经书院,受业于刘古愚。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人,被三原宏道工业学堂聘为教习。在宏道工业学堂,他结交了同盟会会员范紫东、高培支、刘介夫、李桐轩等,参加了中国同盟会。
    受刘古愚思想之影响,孙决心以教育救国。光绪三十二年(1906)联合同仁筹资办了雨金高等小学堂,并在该校增设女生班。后在陕西省一中和三中任历史、地理教员,还参与创办民立中学,任董事和教员,被誉为西安教育界“三老”之一,获得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发的八等嘉禾奖章一枚。民国元年以后,孙在陕西省修史局任修纂,常与同事李桐轩切磋启迪民智、普及教育之方法,提出组织新戏曲团社、编演新戏曲、改良社会、移风易俗的设想,得李赞同。孙、李遂制定章程,率先倡导,经张凤翙、井勿幕、张钫,以及高培支、王伯明、范紫东、师子敬、寇遐、刘介夫、杨西堂、薛卜五等100多位社会名人志士署名共同发起,创办陕西易俗伶学社(后改名陕西易俗社),孙还捐出700两银子作为开办费。1912年易俗社在西安土地庙什字街挂牌成立。
    易俗社创办之后,孙在任教之余,努力编写剧本,有时为了专心构思剧本的情节,越家门而过,忘却归路。他夜间提着玻璃马灯,又是高度近视眼,徒步从东关龙渠堡的民立中学走到城里的剧社,往来途中都在想剧情,先后编写大小剧本177个,数目之多,剧作界无人可比,在世界剧作家中亦不多见。他编写的《将相和》《火牛阵》《柜中缘》《三回头》《青梅传》《灭莽记》《镇台念书》《白先生看病》《巴里西烧瓷》《小姑贤》《看女》《鸡大王》《功狗记》等剧,受到三秦各界人士的欢迎,不少被移植成其他剧种,成了传统剧目。其中《杨氏婢》《三回头》《柜中缘》在台湾演出,也受到好评。
    李云亭(1872—1921) 陕西省长安县人。幼时入西安东关中和班(后改名九胜班)学艺,继进德盛班,后入陈雨农之玉庆班,陈李珠联璧合,演出许多精品戏曲,人称李为“麻子红”。他们演出的《走雪》《送女》《进宫背舌》,成为“绝唱”。李去世后陈雨农失去老搭档,不再演这些戏。1912年,易俗社开办之初,李云亭即被聘为教练,开教第一期学生,导排了《开国图》《将相和》《马嵬驿》《美人计》《亡国恨》等20多出剧目,培养出杨启华、左醒民、田养民等一批著名演员。1915年离易俗社入棒苓社,1917年又入三易俗(当时名长庆社)任教练,1921年病故西安,年仅49岁。
    刘立杰(1874—1935) 陕西省临潼县人。15岁在泾阳县学木匠,酷爱秦腔,自幼听会许多戏词。22岁放弃木匠技艺,到本县魁盛班(后改毕清班)学戏。他唱腔清逸绵远、中气充沛,很快唱红关中,人们称他“木匠红”。专工老生。《八义图》《李陵碑》《让都城》《黄河阵》等,是他的绝唱。民国二三年他去棒苓社任教师兼教练,民国四年(1915)入陕西易俗社任导演,排演了《中牟令》《贺家坟》《文山殉国》《双烈女》等。1924年脱离易俗社,在三原成立了“秦钟社”后改“新声社”。他培养的名演员,有刘易平、王斌秦、崔晓钟、汤秉钟以及他的儿子、秦腔须生刘毓中等。1934年甘肃省曾慕名前来用飞机接他到兰州演出。翌年回陕,病故西安。
    王谋儿(1878—1967) 陕西渭南人,9岁入澄城县全盛班学艺,以扮演须生见长。1895年与同州梆子演员李桂亭在北京演御戏数年,名满京城,誉为“盖陕西”,1911年回陕继续从艺。演出的《辕门斩子》《斩韩信》,唱做并重,有“活韩信”之称。建国后,参加了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1957年被聘为陕西省戏曲学校同州梆子班教练,1958年参加全国戏曲会演。1960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他演出的《斩韩信》演唱片断。
    杜升初(1878—?) 艺名一杆旗,陕西渭南县人,自幼读书好学,后随同州“碗碗腔”艺人白单儿学唱碗碗腔皮影戏,三年出师,21岁为渭南焦家领班子唱皮影戏长达50年之久,成了“唱曲”名家。为1950年陕西省第一届文代会代表,1951年,以73岁高龄到西安演出了《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北京四十天》《红娘子》等戏,受到西北文化部领导重视。西北文化部接他到该部戏改处,记录了他口述的20多个剧本,还和西安剧作家、文艺工作者进行了座谈。杜戏很多,除了李芳桂的十大本外,还有被人称颂的曲译本,如《春灯迹》《燕子笺》《钗钏》等40多本。
    范紫东(1879—1954) 名凝绩,字紫东。陕西省乾县西营寨村人。少时,遍读经史,后为清末拔贡生,长期在礼泉、乾县开学馆,教学生。1908年,范以总分第一毕业于三原宏道学堂,旋被西安府中学堂聘请为理化学员,又应邀在健本学堂兼任语文教员。1910年经陕西革命党人井勿幕、焦子静介绍加入同盟会。1911年10月,辛亥起义,陕西光复,秦陇复汉军大都督张凤翙任命他为乾州(今乾县)州长兼西路招讨使署参谋。当时革命将领张云山与汪大吏升允战于乾州。范参赞戎机,协助革命军坚守乾州四个月。清帝退位,民国初建,他再任健本学校教员,并任陕西省议会议员、武功执事、省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曾获中华民国五等嘉禾奖章和三等嘉禾奖章。民国元年(1912),一批进步人士倡议成立以“助社会教育,移风易俗”为宗旨的陕西易俗社,范倾其全力赞助,并应邀为社员。1914年以后他历任易俗社评议员、评议长、编审部长、编辑部长等职务。在社执教同时,创作出大小剧本85个,其中折子戏51个。著《待雨楼戏曲》和《乐学通论》等,他创作的剧本有宣扬民族革命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宫锦袍》《颐和园》《新华梦》《关中书院》;有抨击封建思想、提倡男女婚姻自主的《软玉屏》《翰墨缘》《萧山秀才》;有提倡调查研究、批判教条主义的《三滴血》等。《软玉屏》早在20年代就传至江南,并被移植为京剧。《三滴血》一剧更被各个剧种移植。1942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时,把《三滴血》一剧列为批判教条主义的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滴血》又被拍摄为戏曲影片,广为流传。西方戏剧家还把范评价为“中国的莎士比亚”。范在教书和编剧之余,还编纂了《永寿县志》和《陇县新志》《乾县新志》。1946年,又编写了《关西方言钩沉》一书,以确凿有力的证据,列举关西方言,阐明关中民间语言源远流长,丰富了民族语言词汇。范能诗善画,在骈文、音乐、文字、金石、史学以及历数方面均有较高造诣。1950年,当选为第一届陕西省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9月,又被选为西北、西安市文化艺术联合会委员、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年过七旬,仍然手不释卷,日不停笔,先后创作了《老顾军人 》《一匹布》《夫婿拜寿》《三反五反》《勤俭好风》等剧;对传统剧《蝴蝶杯》进行了改编;撰写了《地球运转之研究》《关西周秦石刻摹本》等书。1953年1月,担任西安文史研究馆馆长,撰写出《胜迹志略》专著。在编写《陵墓志》一书时,以77岁高龄,亲赴秦始皇陵考察,徒步丈量陵园,不幸发病,经多方医治无效,1954年3月31日病逝于西安后宰门本宅。有《范紫东剧本选编》传世。
    党甘亭(1880—?) 陕西省三原县人,幼习花旦,11岁名震关中,人称“胎里戏”。20多岁,嗓音不支,又演做工戏与刀马戏。1913年入陕西易俗社任导演,教成的学生很多,如刘箴俗、张秀民、种玉花等。他导演了《燕子笺》《柜中缘》《小姑贤》《白玉瑱》《玉虎坠》《游西湖》等数十出名剧。1927年入正俗社,1928年又回易俗社。他演戏善唱善做,尤善模拟妇女,描绘人物,戏路极广;他导戏细致精湛,常以人不经意处,则有独特创造,令人叫绝。
    陈雨农(1880—1942) 名嘉训,号雨农,乳名德娃。陕西省长安县人。小时读私塾,因家贫转而学商,后加入临潼县华清班学艺,靠刻苦学习,终成著名秦腔演员。他邀集著名秦腔演员李云亭、张寿全、聂金铭、李鸿宾、屈景益、王果儿、郭长秀、白菜心等,成立玉应班。他擅演小旦、花旦,兼演青衣,他的拿手戏有《走雪》《周文送女》《周仁回府》《杀狗劝妻》《皇姑打朝》等。在《走雪》中饰曹玉莲过独木桥的表演,在《周文送女》中,饰周文女儿对丈夫又恼又怜的表演,“名誉之隆,为关中第一”。易俗社成立后,陈放弃了他的班主地位,参加了这个新型戏曲团体。他向易俗社捐赠了价值百金的化妆品、服装、道具,月薪24元,几十年从事教练工作。1927年,他对易俗社创始人孙仁玉、高培支等说:“我之入易俗社,原以诸君俱学界人,借以提高人格,为灵敏千年伶界增光也!”陈在易俗社期间共导演了近300个戏,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夺锦楼》《一字狱》《三滴血》《软玉屏》《庚娘传》《韩宝英》《双锦衣》《殷桃娘》《三回头》《镇台念书》《看女》《春闺考试》等。秦腔剧作家范紫东说过:“剧本叫雨农先生一排就活了。”陈唱腔设计,善于突破秦腔唱词七言或十言的格式,设计许多长短不一、重字叠句的句式,时人评云:“其为戏也,落落大方,高雅绝伦,于布景处亦自巧思。故戏曲一经其手,格外生色。陕人称其为戏剧界之泰斗。刘箴俗、刘迪民、马平民、刘毓中、沈和中、王在民等,都是他培养的秦腔表演艺术家。他被誉为“秦腔之瑶卿”。
    李约祉(1879—1969) 陕西蒲城人,清末就读于京师大学堂,曾任陕西省立女子高等小学及女子中学校长、陕西省教育厅督察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首届陕西省人民代表。编写的秦腔剧本有《庚娘传》《优孟衣冠》《韩宝英》等。
    冯玉祥(1881—1948) 原名基善,字焕章,安徽巢县人。生于直隶(河北)青县,少年从戎,1914年任北洋军第十四旅旅长,同年8月进驻西安,袁世凯阴谋复辟称帝时全国旅以上将领联名通电拥袁称帝,唯冯玉祥拒绝签名。1921年8月北洋政府正式任命他为陕西督军,督陕期间他尽力整顿地方政局统一政令,兴办实业,修筑道路,发展教育。1926年8月被推举为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同年9月在五原(今内蒙古)就职后接受中共北方局负责人李大钊“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建议,11月国民军联军击溃刘镇华部,被围困八月之久的西安城解围。他倡议联军总司令部于1927年1月15日决定置地一顷辟为公园,设置公墓纪念死难革命烈士,即今之革命公园。他于1948年被国民党开除党籍,同年7月他应邀参加中共发起召开的新政协。同年9月1日经苏联返回中国解放区途中因轮船失火,他窒息遇难。翌年,他遇难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在北京为之举行追悼会,毛泽东为追悼会题词,周恩来致悼词。他治军之余,好写隶书,间作山水。曾任北洋陆军旅长、师长和陕西、河南督军及陆军检阅使、国民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等职。1936年邀请赵望云在泰山合作《泰山石刻诗画》。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陕西省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户县钟馗故里 世界八大奇迹馆 汤峪温泉大兴汤院遗址
常宁宫休闲山庄 汉中石门栈道风景区 高西沟
凤凰湖景区 周至县厚畛子镇 药王故里景区
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 武功县武功镇 程家川自然风景区
西安广新园民族村 彬县大佛寺石窟博物馆 姜女祠
陕西省美食 更多
怎么把鸡蛋炒得又香又嫩 当然有技巧
精致的袖珍美食 挑战灵活十指
怎么把鸡蛋炒得又香 精致的袖珍美食 挑
打假时间到 教你鉴 这些被扔掉的部分才
可以吃下去的美貌酒 告诉你真正的“日本
“可可树”新派甜品 睡前食物红黑榜 胖
不知道吧 微波炉原 风靡中国的潮汕砂锅
陕西省特产 更多
陕西特产大礼盒[图]
陕西的旅游纪念品 陕西八大怪泥塑
LED灯皮影系列 陕西土特产品旅游纪
陕西工艺美术品 文物复制品和仿制品
陕西旅游纪念品 榆林地毯
蓝田玉雕 安康绞股蓝
推荐信息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沈星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贺军
·李军朝
·穆海宏——国内走陵第一人
·80后剪纸艺术继承与发扬者——王宁
·记我省著名青年书法家石亮---三秦笔意写
·西安近现代人物——陈树藩
最新更新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名人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mingre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