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印咸 1900年生,江苏沭阳人。1938年8月经汉口八路军办事处来到延安从事摄影和电影工作,拍摄了《延安古城》《延河》《驼铃丁冬》《抗大午餐》等照片。曾任《延安与八路军》新闻纪录片摄影师与队长,在华北根据地拍摄了《白求恩大夫》和纪录片《白求恩大夫》。1940年6月电影放映队与电影团合并后任摄影队长,主持团的日常工作。1940年至1941年间为朱德、周恩来、彭德怀、董必武等拍摄了肖像照片。1942年,以电影界代表身份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会议结束时,他为毛泽东和全体与会者拍了合影。后相继参加了陕甘宁边区劳模大会、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和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等重大历史事件的采访摄影工作。他请求毛泽东为《南泥湾》(原名《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当时边区群众都亲切地称之《南泥湾》)影片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945年1月13日,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大会举行授奖典礼,他同陈波儿、张水华、钟敬之等16人获文艺界甲等奖。同年同月26日延安《解放日报》载《电影技师吴印咸同志》说:“他从事摄影工作近20年,作品不仅在中国摄影界享有盛誉,而且在法国沙龙影展会和瑞士国际影展会上,都曾得到荣誉奖章……自己动手解决冲洗、晒印、放大等设备困难。这是了不起的成就。”《组织起来》(组照)《挥手之间》《周恩来同志讲话》等成为不朽之作。对解放区摄影工作有突出贡献。著有《摄影艺术表现方法》《摄影用光》等。 郑鸣玉 1901年生,北京市人。1927年学摄影,1931年在保定开“玉光”照相馆,1938年经西安迁汉中。1946年在汉中、成都分别举办“祖国风光影展”,主要作品有《石门》《古栈道》《玉盆》《衮雪》。1945年捐资8两黄金,给张良庙建莲花亭,于右任题额避谷亭。国民党人向他索贿未成,以“日本汉奸”罪名将他关进监狱,经多方营救得出。抗日战争胜利后西迁咸阳开“艺华”照相馆。长期奔波于名山大川,拍摄的《关中八景》《咸阳古迹》《张良庙》《北京名胜》《杭州桥》等组照,发行全国,曾被选为咸阳市人民代表,1958年被聘为《陕西画报》社摄影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陈叔亮 1902年生,浙江黄岩人。1938年赴延安,任鲁艺教员,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曾任《滨海画报》社长。解放后,历任华东文化部艺术处副处长、美术主任、中央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北京市政协委员。主要作品有《印工》《归来》《长征路上》速写集《西行漫画》和《叔亮书画》集。编著有《新美术运动及其他》《窗花》,美术论文有《新中国版画集序》《中日人民木刻艺术的交流》《国画问题》《为提高工艺美术创作水平而努力》《为了美化人民的生活》《漫谈工艺美术》等。 郑景康 1904年生,广东中山县人。1922年考入上海美专学摄影,1929年受聘上海柯达公司做专业摄影,1930年在香港开景康摄影室,1932年在北平办景康影展。1938年从香港到武汉,曾任武汉国民政府国际宣传处摄影室主任,1939年4月辞职,1940年12月经周恩来、叶剑英介绍,由重庆赴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任摄影记者。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拍摄了《铁水》《丰收》《打谷场上》。1944年拍摄了毛泽东第一幅标准像。1964年为毛泽东主席拍摄了悬挂于天安门城楼的标准像。 王曼硕 1905年生,山东省肥城县人,中共党员。1923年进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图案系学习,一年后辍学。1928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就读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系,毕业后又进该校研究室学习,1935年回国,任教于国立北平艺专及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卢沟桥事变后,随国立艺专南迁。1938年赴延安,任延安鲁艺美术系教员、系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任合江日报社、东北画报社记者、东北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东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等职。1957年后在中国美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78年后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早期油画作品有:《日本妇女肖像》《故乡之晨》《破石膏》等,著有《简明艺用人体解剖图》(1951年上海“万叶书店”出版)《曼硕印存》(1981年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 何海霞 1908年10月7日生于北京一个满族家庭,父何子元靠写字为生,他幼年随父学习书法,1942年投师韩公典学中国画。1926年加入中国画研究会。1935年人“大风堂”拜张大千为师,1936年同张大千、齐白石、于非在长春举办联展。1939年经篆刻家寿石工介绍入北平古学院作画为生。1950年迁居西安在卫生局做美术宣传工作。1956年经石鲁、赵望云介绍加入陕西省美术家协会。1959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61年他应中央美术学院聘请授课二年,培养了一批国画优秀人才。1962年同石鲁、赵望云举办《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在北京、上海巡回展出,从此他们被誉为“长安画派”。“文化大革命”期间遭不公正待遇。1975年回到陕西省美协复职,1976年应文化部之邀,赴京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及大饭店创作了《大地长春》《爱我河山》《盛世海歌》《大地一统锦绣山》等巨幅山水画。1979年任陕西国画院副院长和陕西省政协委员。1984年任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1986年在北京举办生平第一次个展。何海霞的画气势磅礴、意境幽远。晚年仍探索不已,将“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画”乃至“西洋画”融为一体,为中国山水画的创新树立了一座丰碑。主要著作有《山水画谱》《何海霞画集》《何海霞书画集》《中国画名家作品精选·何海霞》等。 王朝闻 1909年生,原名王昭文,四川省合江县人,先后在成都艺专、岷江大学艺术系、国立杭州艺专学习美术,幼喜绘画,主攻雕塑。1937年至1939年在浙江、湖北、安徽等山区做抗日宣传工作,并加人中国共产党。此后在成都刘开渠雕塑工作室任助手,南虹艺专、复兴艺专任教员,成都市民众教育馆任艺术部主任等职。1940年至1945年在延安鲁艺美术工场做研究工作,并在美术系任教员。曾为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墙面上嵌入毛泽东石膏浮雕像,为三五九旅新建大礼堂的建筑作《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在一起》浮雕。1946年至1949年任华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员。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央美院教授兼副教务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等职。主编《人民美术》和《美术》杂志。《中国美术》总主编。雕塑作品有《毛泽东浮雕像》《民兵》《刘胡兰》,论著有《新艺术创作论》《新艺术论集》《论凤姐》《开心钥匙》《再再探索》《不到顶点》,主编了《美学概论》等。 蔡若虹 1910年生,江西省九江人,中共党员。上海美专油画系毕业。1939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做教学和系主任工作。1947年在《晋察冀日报》专事漫画创作。解放后在《人民日报》社编画刊,后任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艺术局副局长及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等职,从事美术理论工作。 钟敬之 1910年生,浙江嵊县人,中共党员。1927年进上海劳动大学学习,1929年起参加话剧活动,1935年秋在上海加入“左翼剧联”。1938年赴延安,任延安鲁艺戏剧系舞台美术教员,先后兼任鲁艺实验剧团及鲁艺美术工场主任。他在延安时期的艺术创作主要是戏剧舞台美术设计,其中有话剧《大丹河》《冀东起义》《日出》《秋瑾》,歌剧《农村曲》《军民进行曲》《松林恨》和《白毛女》,以及《钦差大臣》《铁甲列车》《带枪的人》《前线》等。这些设计部分已收入《延安十年戏剧图集》。雕塑作品有《小八路》胸像(参加1950年全国第一届美展)。还做过“刘志丹陵园”设计工作(1940年)和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的部分设计工作(1941年)。全国解放后,参加创办北京电影学院的工作,后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电影学院顾问。 胡一川 1910年生,原名胡以撰,福建人。在杭州艺专参加“一八艺社”,1930年参加“左翼美联”,1933年被捕,坐监三年。1937年到延安,在鲁艺当木刻教员,后任鲁艺木刻工作团团长,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解放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后任中南美专校长,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全国文联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全国美协常务理事,美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顾问。 苏 静 1910年生。青年时期侨居缅甸学摄影,后在厦门做摄影生意。1934年摄《朱德总司令在机枪训练班上讲话》,在平型关大战中拍摄了《开赴平型关前线》等。红军到达陕北后,他摄有部队在官河镇举行运动会的一组照片。在甘肃宁县王家禄摄有红一军团政治部战士剧团演出的《红军抢渡黄河》舞,还摄有抗日军政大学的学习生活等照片。是红军、八路军时期摄影工作的佼佼者。 汪占非 1911年生,江西贵溪人,1929年进杭州艺专,加入“一八艺社”,1932年转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加入北平“左翼美联”。1938年赴延安,全国解放后,相继在西安群众日报社、西北人民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工作,历任画刊主编、美术系主任、油画系主任等职。 牛 犇 1911年生,原名君彦,字硕民,祖籍北京。青年时入辽宁艺专学画,九一八事变后入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学习,1934年毕业。1935年去日本,入帝国美术学院研究部学油画,1937年回国任北平京华美术学院教授。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民族革命艺术学校”任教员,同年底至1942年秋,创办前方鲁迅艺术学校,任教务主任兼教员。1943年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留校工作。1946年冬任东北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教员,先后在“青干校”“哈外专”“东北工学院”等校工作。1955年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兼党委副书记,同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61年任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1979年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常委,天津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李思斌 1911年生,陕西蒲城县人。幼承祖业制作焰火花炮。曾为生活所迫去凤翔、洋县、三原出卖技术。解放后他向群众传授制作技术,在兴镇和雷坊村成立了花炮厂。1956年他被聘请到 陕西省焰火队担任技术指导和制作师,并三次赴京担任国庆和“五一”期间天安 门前的焰火施放。国庆10周年他放的盘子火方方两公尺,杆火点燃后,呈现出的天安门城楼纱灯闪烁,金碧辉煌,一群和平鸽从中翩翩飞起,景致十分壮观,受到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赞赏。改革开放以来,他年事已高,全力支持徒弟许天罗研制焰火技术。1987年10月,许天罗带领甜水井焰火队随团赴巴黎拉维莱特公园施放杆火。法国总统密特朗接见了他们,并向许天罗书赠一轴中文横幅“焰火放异彩,四海灿中华”。 罗 铭 1912年生,字西父,西甫,广东省普宁县人。1930年入广州烈风艺专学西洋画,1931年入上海美专学西画。1932年入上海昌明艺专教育系,从校长王一亭和教师黄宾虹、贺天健、潘天寿等学习国画。1933年至1947年先后在广东省普宁县、汕头市岭东等地学校教美术。1947年下半年至1952年7月,往香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写生,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罗铭国画集》《罗铭纪游画集》,享誉东南亚。在香港举办画展,以《百雀图》闻名。所画竹雀图皆生机勃勃独树一帜,故有“罗”称谓。1952年至1959年从南洋回国,应徐悲鸿之邀任教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1954年同李可染、张仃在北京举办“三人山水写生画展”,随后,应中央侨务委员会和中国新闻社之邀,往广东、福建侨乡写生,并举办画展,人民美术出版社有《罗铭访闽粤侨乡写生画集》出版(郭沫若、何香凝题,中侨委副主任方方作序)。1959年7月至1988年11月,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先后为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0年倡办陕西国画院,并兼任副院长,带领学生到秦岭、巴山、黄山、峨眉、桂林、陕北等写生作画,创作了《飞越秦岭》《华山图》等。1985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罗铭画集》,还应邀前往泰国、新加坡举行画展。1988年迁居北京,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熟悉中国山水画传统,深谙西洋画法,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中西融合式水墨写生画法。 钱辛稻 1912年生,上海市川沙县人,中共党员。青年时曾在上海日本画家办的“上海洋画研究所”学绘画。七七事变前在上海与画友创办《线上画会》。1938年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协工作,后参加“抗敌演剧二队”,1936年离延安赴晋东南前线、敌后开展抗日宣传工作。皖南事变后,离开演剧二队参加由画家沈逸千领导的“战地写生队”,在各战区前线从事战地写生。1949年,参加上海军管会文艺处美术工场工作,后调华东文化部美术科任副科长,1953年调北京中央戏剧学院任舞台美术系主任。后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美学会顾问。全国文代会第三、四次会议代表。作品有油画《在新开垦的土地上》《黄山蓬莱岛》等。 胡 考 1912年生于上海,原籍浙江余姚。1928年进新华艺专学习,1931年毕业,此后长时期以投稿作画为生,作品散见于20世纪30年代上海各报纸杂志。抗日战争后参加革命,任武汉《新华日报》美术编辑。1938年至1940年在延安鲁艺任教,以后历任华中建设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大学教授。全国解放后,负责创办《人民画报》,并任副总编辑。其时以写作为主,有长篇小说《行军记事》《新四军的一个连队》《两重奏》等。近年出版有《素描肖像》画册,1982年出版长篇小说《上海滩》。 力 群 1912年生,山西省灵石县人。1931年入国立杭州艺专,1933年与曹白等组织木铃木刻研究会,并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后因“木铃木刻社”事被捕。1940年到延安,在鲁艺任美术系教员。作品有《饮》《伐木》《昨日的教堂》《打窑工人像》《女像》《帮助群众修纺车》《瓜叶菊》等。全国解放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美术》杂志副主编、《版画》杂志主编,曾出版《力群木刻选》。后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 孙 冶 1913年生,山东省肥城县人,中共党员。1936年至1938年在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38年赴延安,在延安鲁艺美术系美术工场作研究工作。1943年至1947年,先后在一二○师战力剧社、战斗剧社任队长、指导员、股长等职,从事木刻、连环画、宣传画创作,1947年到晋冀鲁豫北方大学做研究员工作,1948年随军参加北平解放的接管工作。全国解放后,做过华北大学教务工作、人民美术工作室编辑,北京幻灯制片厂艺术副厂长,后在文联美术组负责群众美术工作。中国美协会员、美协北京分会理事、作品有《捻线》等。 吴 咸 1914年生,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1934年考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美术,1935年参加上海学生救国会,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毕业于新华艺专。“八一三”上海抗战起,她在无锡参加太湖剧社第四队,进行抗战救亡宣传活动。曾任潜山妇女救国服务团副团长,1938年4月在田家镇要塞做民运工作。1938年与未婚夫王式廓一起徒步赴延安,在抗大、妇大学习,后在延安鲁艺学习、工作,曾任鲁艺托儿所所长。1949年到北京,在师大女附中任美术教员兼任政治课,1950年调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秘书,1951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党总支专职干部,1965年调文化部美术研究所任党支部书记。 丁井文 1914年生。河南省信阳人,回族,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赴延安,曾在抗大、鲁艺美术系学习。解放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曾任中央美术学院人事科长、办公室主任、国画系系主任、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校长等职。1951年与王式廓合作大型油画《毛主席与斯大林》,载于《人民日报》。1980年第三次美代会上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童小鹏 1914年生。福建长汀人。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延安较早的摄影人物。1936年12月17日随中共代表团为解决西安事变来到西安,经李克农指导帮助学会了摄影。在西安拍摄了中共代表团周恩来、叶剑英、徐向前、左权等人进行统战工作和红军办事处为延安输送青年的照片,《周恩来束装待飞》一帧极为生动。相继在南京、武汉、桂林、重庆等八路军办事处和中央长江局、南方局拍摄了大量作品。1987年在南京举办“业余摄影五十年”展览,展出作品300余帧。 夏 风 1914年生,河南省阳武县人,中共党员。1930年进河南艺术学校,毕业后进国立杭州艺专、国立北平艺专深造。抗日战争爆发后,创作了《抗日大事记》等许多宣传画。1938年到延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延安鲁艺学习、工作。1945年冬到华北联大任教,后辗转经朝鲜到东北解放区,在《东北画报》社、鲁迅文艺工作团工作,并在东北鲁艺任教兼任美术系主任。全国解放后,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北京中国画院工作,曾任艺术室主任。作品有:木刻《农民自卫军》《瞄准》《打谷场上》《控诉》《劳动英雄赵占魁》(连环木刻画)等。中国画《天寒心热》《饮》等。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曹自先 1914年生,陕西南郑人。研习国画花鸟。1938年毕业于南京美专,同时创作了《弱肉强食》。1948年作品《饥荒》《一致前进》等在南京展出,于右任极度赞赏,并给他题写了《自先画室》。1950年在南京的展品《中国妇女今昔图》和后来的作品《卫士》《美好生活》《饮水思源》等,试用了西画透视、光、色学原理,并融入国画的韵味。其画不拘于古代文人画笔墨,又无舍中华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特色,具有新意,代表作有《因果图》《空谷幽兰》等。陕西省美协会员。 莫 朴 1915年生,又名丁甫、夏仁波,南京人。中共党员。曾在苏州美专、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科及上海美专学习,1933年与沈逸千、黄肇昌等组织上海国难宣传团,1935年在南京等地任中小学教员。1937年在扬州组织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1939年任《中原》杂志及《大别山日报》美术编辑。1940年参加新四军,同年3月入党。先后在《战斗报》《抗敌报》工作,翌年任鲁艺华中分院美术系教员、系主任和新四军政治部鲁艺工作团美术组教员。作品有木刻《我们战斗在苏北》等。1943年秋到延安鲁艺美术系任教,创作有年画《平型关大战》等。抗日战争胜利后,随华北文工团到张家口。1946年至1949年任华北联大及华北大学美术系教员,创作有油画《清算》等。1949年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1953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创作有油画《宣誓》《南昌起义》等。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为全国美协常务理事,1980年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后为浙江省文联副主席、美协浙江分会主席。 华君武 1915年生,江苏省无锡市人。1933年开始在上海报刊发表漫画作品,1936年在上海大同大学肄业,1938年到延安鲁艺从事美术工作。他的漫画作品多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1942年在延安举办华君武、蔡若虹、张谔三人画展。1945年至1949年在东北从事漫画创作,作品多载《东北日报》。1950年至1966年任《人民日报》美术组长、文学艺术部主任、全国美协秘书长。曾被选为中共八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四次全国文代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英文版)美术顾问等职。出版《时事漫画》《华君武政治讽刺画集》《华君武讽刺画选集》《华君武漫画选》等漫画集。 刘 岘 1915年生,原名王之兑,字慎思,笔名柳涯、泽长、丁普、静平。河南省兰考县人。20世纪30年代初,就读书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2年开始木刻创作,翌年,创建上海未名木刻社,同年在上海的报刊上发表木刻作品,并出版了《木刻画》。1934年赴日本,入东京帝国美术学院学习油画,同年出版了《孔乙己画集》《阿Q正传画集》,编辑出版了《无名木刻集》,由鲁迅先生作序。1935年出版了《《怒吼吧中国之图》《未名木刻集》,1936年编辑出版了《罪与罚图》《子夜之图》《法复尔斯基版画选集》《木刻新辑》《木刻新辑续集》等。1937年七七事变后,由日本回国,编辑出版《抗战版画》。1938年春参加新四军四支队,次年调延安鲁艺教授木刻,出版了《刘岘木刻杂编》,并任陕甘宁边区文协美术工作委员会主任。抗日战争期间编辑出版了《木刻杂编》《点滴》、缩写本《铁流》插图、铅版复刻的《合同战术》、连环木刻画《炸桥》以及年画等版画作品。1942年在延安举办刘岘木刻画展,曾受到西北局的奖励,同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6年发表《灾难》,以后又发表了《虚狮伪凤》《被损害者》《桃花新扇》等连续木刻作品。解放后任中国人民印刷厂主任技师,人民文学出版社美术编审等职务。出版《刘岘木刻选集》《小螺丝钉》《刘岘木刻集》《百花齐放》等。曾出席第一、四次全国文代会,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 吴 劳 1916年生,浙江省义乌县人。先后在苏州美专和杭州艺专雕塑系学习,抗战爆发后创作的美术作品有《打回老家去》《抗战版画》及连环画《万古流芳》等。后到延安鲁艺学习,1939年到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大任美术教员。作品有木刻年画《抗战到底》《平山县儿童团》《民兵》、木刻连环画《铁疙瘩》《学文化》等。1943年调回延安,从事美术创作宣传。作品有《爆炸英雄李勇》《原来是裤带》《咱们来到南泥湾》《送军鞋》等。解放后历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全国美协理事,北京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等职。 张映雪 1916年生,山西夏县人,中共党员。抗日战争开始,在抗日根据地从事文艺宣传工作。1939年在延安鲁艺美术系学习、工作,后任延安《新中华报》美术编辑。全国解放后,历任天津美术出版社社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事事、美协天津分会副主席、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天津市文联副主席等职。部分作品被选入《解放区木刻选》《新中国版画选》《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等画册,后来从事国画和传统绘画、民间美术研究工作,写有《法自我立,推陈出新》《雕琢有致,踵事增华》《天津艺术博物馆藏画序言》《中国博物馆》等六分册序言以及《杨柳青木刻年画源流及其艺术特色》等美术专论文章。 罗工柳 1916年生,广东人,1936年从事木刻创作,1938年到延安鲁艺,不久参加鲁艺木刻工作团到前方,在新华日报(华北版)从事木刻创作。1942年回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又深入农村做基层工作。1947年任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主任,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作品有木刻《左权将军像》《〈李有才板话〉插图》等。油画《地道战》《整风报告》《井冈山上》等。 张 望 1916年生,原名张发赞,曾用名张致平、克之。广东潮安人。中共党员。1934年毕业于上海美专西画系,是MK木刻研究会负责人之一,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曾在重庆《新华日报》、育才学校、延安鲁艺、陕甘宁部队艺校、“华北联大”、“东北鲁艺”工作。后任鲁迅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协理事、美协辽宁分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版画》杂志编委。 彦 涵 1916年生,原名刘彦涵,江苏省东海人,中共党员。1935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预备科,受师于林风眠、潘天寿。1938年赴延安,毕业于延安鲁艺美术系,不久参加了鲁艺木刻工作团,随军开往太行山敌后根据地工作。1943年春调回延安鲁艺从事教学与创作。先后创作了木刻《保卫家乡》《春耕大吉》《亲临前线指挥的彭德怀将军》《当敌人搜山时候》《不让敌人抢走粮食》《奋勇突击》《来了亲人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等作品。解放战争期间创作了《向封建堡垒进军》《豆选》《这都是农民的血汗》《诉苦》《审问》《选举》《卫生队》等作品。其中木刻《狼牙山五壮士》,20世纪40年代就由美国《生活》杂志印行。1946年至1948年任教于华北大学美术系。解放初,先后在浙江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从事木刻创作和教学工作。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1985年7月《光明日报》载出他的木刻《光环》和《箭公》(仿北魏石刻)。出版有《彦涵木刻集》两种和《彦涵画辑》等。 徐肖冰 1916年生,浙江桐乡人。1937年到延安,1938年入延安电影团,参与拍摄新闻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39年至1940年,他同李肃、吴本立到晋东南太行地区八路军总部拍摄了朱德、彭德怀、左权指挥作战,刘伯承、邓小平、李达在前线的活动和一二九师三八五旅陈锡联部攻打战略重镇南关的资料,在太行应邀为部队摄影训练班讲授摄影技术课程。作品有《毛主席在抗日军政大学讲课》《朱总司令在太行山上》《彭副总司令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八路军战士》《放学归来》《冲刺》《拆除日军碉堡》等。1989年当选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 董卜一 1916年生,河北保定人。1932年在顺德府(今邢台县)“玉光”照相馆拜郑鸣玉为师学摄影。抗日战争开始,随馆迁到河南信阳,后经泾阳、西安等地于1936年到汉中。1939年同郑伯纯、王可尼合资开办了启新摄影社。抗战期间在汉中被差为蒋介石、李宗仁、胡宗南、赵云飞等国民党将领拍摄过肖像。抗战胜利后郑伯纯回北京伙人开办大生照相馆。他于1946年带弟子李庆录、熊正山、程正志等到西安尚仁路开办启新分社,培养郭斌、王孝、李君让、胡保民等。1948年带李霖等到成都春熙路开设启新分社,1950年回北京在前门外大栅栏开设首都照相馆。他曾应邀为梅兰芳、马连良、齐白石等名人拍肖像。1986年退休,仍培养待业青年学摄影。 张 仃 1917年生,辽宁省人,中共党员。1932年入北京美专学习,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1946年到哈尔滨,任《东北画报》总编辑。194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57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同时,为全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他长期从事美术教育与美术普及工作,创作漫画、年画、宣传画,研究民间美术;曾多次出国访问,对世界现代艺术有广泛兴趣。近年创作装饰画、壁画及中国画写生,他的焦墨山水,别具一格。 苏 晖 1917年生,河北省藁城县人,中共党员。1937年考入抗日民族革命大学,1938年分配在青年抗敌决死三纵队,1940年抗日军政大学第六期毕业,并在晋东南鲁艺分院美术系及延安鲁艺美术系学习。1943年开始木刻、雕塑创作。1946年起任《东北画报》社美术及摄影记者。1948年参加哈尔滨烈士纪念馆《无名英雄》全身像的雕塑工作,并创作了抗日英雄杨靖宇胸像等。1950年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研究室从事美术创作。1956年设计了在朝鲜建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作品主要有招贴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光荣的岗位》《保卫祖国的边疆》、年画《消灭侵略者》、雕塑《保卫和平》《建设祖国的铁路网》《左权将军》《觉醒的非洲》及《翱翔的天鹅》等。1979年底,作为中国雕塑家考察团成员,赴意大利和法国学习考察,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室顾问。为全国美协会员、全国城市雕塑规划艺术委员会委员。 石少华 1918年生,广东番禺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接受了进步思想,1938年赴延安,在陕北公学学习。后为摄影记者,摄有抗大活动、延安风光、延安群众生活及党中央领导人活动等众多照片,其中《毛主席与红小鬼》最为传神。1940年任冀中军区摄影科长,在古长城内外、白洋淀边拍摄了许多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作品。1949年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建国后任国务院文化组秘书长、中国摄影学会主席,代表作品有《老贫农讲家史》《金字塔下的沙漠之舟》《胜利腰鼓》等。著有《中国摄影史》。 刘蒙天 1918年生,浙江省嵊县人。1938年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鲁艺美术系学习。翌年夏到晋察冀根据地,在华北联合大学从事美术工作,1942年到抗大二分校,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后回延安,在抗大七分校工作,并创作过不少木刻作品。1945年再入鲁艺进修,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晋绥军区政治部主编《战斗画报》。1949年出席了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木刻作品有《红军强渡大渡河》《突破天险腊子口》《红军抢夺泸定桥》《牧羊女》《慰问人民解放军》《治沙成良田》《延安庆丰收》《古城春色》等。1956年与画家关山月出访波兰,做过不少写生画,曾在华沙和北京展出。1982年与中国文联代表团去日本参观访问,其间做了不少钢笔写生画。版画新作有《新疆是个好地方》(全国七届版画展览会展出)《牧歌》《林中》《假日》《宝塔山下运粮忙》等。历任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西北艺术专科学校副校长,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院长。为全国美协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顾问、美协陕西分会主席。 王 琦 1918年生,四川重庆人,中共党员。1937年毕业于上海美专,1938年在武汉政治部第三厅工作,同年8月去延安鲁艺美术系学习。后在国统区从事进步文化活动,曾在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在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任教,并当选为中国木刻研究会及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曾在重庆、南京、香港担任多种报纸美术副刊主编,举办个人画展。解放后,任上海行知艺术学校美术组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美术》杂志主编。出版有《新美术论集》《论绘画》《艺术形式探索》等著作。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