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名人首页 | 西安名人 | 宝鸡名人 | 咸阳名人 | 铜川名人 | 渭南名人 | 延安名人 | 榆林名人 | 汉中名人 | 安康名人 | 商洛名人 | 杨凌名人
陕西名人网:让更多人了解,陕西当代名人
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名人 > 正文

陕西书法人物小传

 2013-11-17 17:04:44   来源:三秦游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仓颉黄帝时左史,观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以代结绳之政。《说文解字·序》云:“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迹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唐张怀瓘《书断》曰:“案古文者,黄帝史仓颉所造也……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仓颉传世书迹见《淳化阁法帖》卷五,仅四行二十八字。
    太史籀 周宣王太史。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说:“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称“石鼓文”为太史籀所书,故“石鼓文”历来被称为籀文。王国维《史籀篇叙录》《史籀篇疏证》言史籀实非人名。唐·张怀瓘《书断》称籀即大篆。秦并天下,统一文字,始有小篆。
    李 耳 生于东周灵王初年(约前571),卒年不详。楚之苦县人,字伯阳,外字聃,号老子,为周守藏史。后西出函关,隐于陕西楼观台,著《道德经》五千余言,后人尊为道教之祖。宋僧适之《金壶记》云:周濑乡石室中有老子篆书《道德经》。后蔡邕以隶书证之。著有《老子》。《史记》卷六十三有载。
    程 邈 生卒不详。秦代下杜县(西安市南乡),或作下圭 (渭南人)。初任县衙抄写公文的狱吏,长于大篆。李斯小篆颁行后,又成书写小篆之能手。他深感用小篆书写公文的繁琐,遂留心收集民间的简易文字,后触犯律令,被押云阳,在狱中,他积累资料增减大篆书,去其繁复,为新体,创新型文字3000多个,并上奏朝廷采用。秦始皇批准在隶人(从事文字抄写贱役的人)中使用这种新型文字,并定名“隶书”,程邈遂被释放出狱,并担任御史。从小篆过渡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重大革命,史称“隶变”。程邈的隶书,刚从小篆脱胎出来,史称“古隶”或“秦隶”。汉代,经改进完善,改圆转笔画为方折,即成“汉隶”。唐张怀瓘《书断》赞其:“隶合文质,程君是先。”
    胡毋敬生卒不详。秦栎阳(今西安附近)人,狱吏,后为太史令。秦统一文字,他参与之,作《博学篇》,唐·张怀瓘《书断》称其“与程邈、李斯省改大篆”。
    赵 高(?—前207) 秦宦官,本赵国人,秦始皇时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书,始皇崩,与李斯合谋矫诏废太子扶苏,立胡亥为二世,后又谋杀李斯,居丞相位。参与了秦统一文字,与李斯、胡毋敬均在史籀大篆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他作《爰历篇》。唐·张怀瓘《书断》曰:“赵高善篆。”
    史 游 生卒不详。西汉元帝时人,为黄门令,以隶草写《急就章》,后人因名其体为“章草”。唐张怀瓘《书断》载:“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王愔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兼书之,汉俗苟惰,渐以行之是也。此乃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张安世(?—前62) 杜陵人,字子孺。御史大夫张汤之子,汉昭帝时为右将军,光禄勋,封富平侯。昭帝死,与大将军霍光定策立宣帝,以功拜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汉书》有传,谓其“用善书给事尚书”。《汉书·张安世传》谓彭祖少时与汉帝同席研书。
    谷 永 生卒不详。西汉长安人,字子云。少为长安小吏,博学经书。元帝时,被举为大常丞,汉成帝元延元年(前12)为北地太守,迁至大司农,善书。长安号称“谷子云笔札”。《汉书》有传。
    张 敞(?—前48) 字子高,原籍平阳(今山西临汾)人,随祖迁徙茂陵(今陕西兴平),官京兆尹,后拜冀州刺史等。善书,能识钟鼎铭文款识和古文字。《汉书》有传。
    张 良(?—前186) 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字子房,刘邦重要谋士,封留侯。他与萧何、陈隐论用笔之道云:“笔者意也,书者骨也,力也,道也,塞也,决也。”《史记·汉书》有传。
    萧 何(?—前193) 西汉大臣,沛县(今江苏沛县)人,秦末佐刘邦,起兵反秦,楚汉相争中守关中,建汉封为酂侯,拜相国。工书,尤善署书,用秃笔题额。刘宋羊欣《笔阵图》云:“何深善笔理,尝与张子房(张良)、陈隐等论用笔之道,何为前殿,覃思三月以题其额,观者如流水。”《汉书》有传。
    朱 赐 东汉杜陵(今西安境)人,与张芝同时,官太仆,工书。唐张怀瓘《书断》有载。
    杜 度 东汉京兆杜陵(今西安境)人,字伯度,原名操,章帝时为齐相。善章草,崔瑗父子学其书,后世并称“崔、杜”。杜度以草书见称于章帝,章帝贵其迹,诏令草书上事,因以章奏,后世谓之“章草”。张怀瓘《书断》评曰:“史游始其草,传不纪其能,又绝其迹。创其神妙,其惟杜公。”《法书要录》载其事。
    李 郃 东汉南郑(今陕西汉中南郑)人,官司空、司徒,通五经,善书,游学京师,常售书自给。《后汉书》有传。
    苏 班 东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兴平)人,工书。《古今文字志目》《书断》载其事。
    罗 晖 东汉京兆杜陵(今西安境)人,字叔景,官至羽林监。工书,善章草,与赵袭齐名。《书断》《墨薮》《古今文字志目》载其事。
    陈 遵(?—25) 东汉杜陵(今西安境)人,字孟公,封嘉威侯。善书,与人尺牍,人皆收藏以为荣。刘宋羊欣谓陈遵:“善篆、隶,每书,一座皆惊,时人谓为陈惊座。”《汉书》有传。
    杜 林(?—47) 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境)人,字伯山,杜邺之子,官至大司空,能书,尤工古文字,超过其父。《后汉书》有传。
    班 超(33—103) 东汉扶风安陵人,字仲升,班彪少子,东汉外交家、军事家,能书。据记载,永平五年(62)与母迁至洛阳,空贫,为官佣书以供养。《后汉书》有传。
    贾 逵(30—101) 东汉扶风平陵人,字景伯,贾谊九世孙。著名经学家、传承家学。北朝书法家、书法评论家王愔《古今文字志目》有录。《后汉书》有传。
    章德窦皇后 生年不详。卒于东汉永元九年(97),东汉扶风平陵(今咸阳境)人,章帝纳为贵人。六岁能书,亲家皆奇之。《后汉书》有传。
    马日(?—194)东汉扶风茂陵(今兴平县境)人,字翁叔,经学家马融族孙,少传融业,以才进学,与蔡邕、杨彪等校中书《五经》文字。事载《后汉书·蔡邕传》。
    赵 袭(?—158) 东汉京兆长陵(今咸阳境)人,字元嗣,曾任敦煌太守。工书,尤善章草,与罗晖齐名。《采古来能书人名》《墨薮》《古今文字志目》有载。
    徐 幹 东汉扶风平陵(今咸阳境)人,字伯章,为班军司马,善章草,唐·张怀瓘《书断》列徐干章草为能品。《班兰台集》载其事。
    曹 寿 东汉扶风平陵(今咸阳境)人,班彪婿。工草书,《新唐书》之《艺文志》载《急就章》一卷,为其所解。《古今文字志目》录其事。
    曹 喜 东汉扶风平陵(今咸阳境)人,字仲则,章帝时为秘书郎。工篆书,尤善“悬针垂露”之法,宋僧梦英云:“悬针垂露,悬针篆者,抽其势,有若针之悬锋芒。垂露篆者,以书表章奏事,谓其点缀如轻露。”唐《书断》谓其“篆隶之工,名收天下”。《四体书势》《十八体书》录其事。
    张 芝 生年不详,约卒于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敦煌人,字伯英。父张奂,为太常卿,徙居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张芝好书。他吸收了民间草书艺术精华,创造了别于章草的“一笔书”(一笔写成一字),善章草,创今草。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载:“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人谓‘草圣’。”其书迹唐已罕见,张怀瓘《书断》称“伯英即草书之祖也”。《书断》卷中谓有其章草《金人铭》、草书《急就章》;《宣和书谱》卷十三著录其草书《冠军帖》、章草《消息帖》;《淳化阁帖》卷二有其章草六行,八十字。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等书家大都钦佩和师承草圣张芝。其弟张昶,汉黄门侍郎,亦能草,世传张芝草书笔迹,多有其弟张昶之作。
    皇甫规妻 生卒不详。东汉扶风人,规卒,董卓聘之不从,被杀。《后汉书》中《烈女传》称其:“善属文,能草书,时为皇甫规答书记,从人怪其工。”张怀瓘《书断》称其“有才学,工隶书”。唐韦续《墨薮·九品书人论》列其行、隶均为品中之中。
    韦 康(?—212) 三国魏京兆(今西安)人,韦诞兄,字元将。为凉州刺史,亦工书。《书断》录其事。
    韦 熊 生卒不详。三国魏京兆(今西安》人,韦诞子,字少季,善书,对人云“名公之子,不有二事”。《书断》录其事。
    王 育 生卒不详,晋京兆(今西安)人,字伯春,任成都王司马颖振威将军、破虏将军。少孤贫,为人佣牧羊,时有暇,即折蒲学书。《晋书》有传。
    杨 艳(238—274) 晋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字琼芝,晋武帝皇后。善书。《晋书》有传。
    杜 弼(?—559) 北朝齐京兆杜陵(今西安境)人,居中山曲阳。字辅玄,官胶州刺史。长于笔札,为时辈所推。神武破芒山 军命为露布,弼手即书绢,曾不起稿。《北史》有传。
    李思穆 北朝北魏人,字叔仁,初仕南朝宋,北魏太和十七年(493),携家自汉中归魏,晋爵乐平伯,累迁京兆内史。工草书,为当时所重。《北史》有传。
    韦 仲 生卒不详。南朝梁京兆(今西安)人,湘东王(梁元帝)府中兵参军,沮阳令。善“飞白书”,王融《古今杂体》64种书,湘东王遣沮阳令韦仲定为91种,功曹谢善勋增其九法,合成百体书。《南史》有传。
    杨 坚 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即隋文帝。能书,《淳化阁法帖》中有其行楷一帖,八行,八十二字。《隋书》《北史》有传。
    韦 霈 生卒不详。隋京兆(今西安)人。文帝开皇中搜访异本,召天下工书之士,韦霈等于秘书内补续缺残。据宋郑樵《通志·金石略》载,其书迹有隋开皇九年(589)书《广业郡守郑君碑》,楷书。
    杨 素(?—606) 隋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字处道。北周武帝时,以战功授司城大夫,封成安县公。隋文帝朝改封越国公,后任尚书左仆射,参与朝政,隋炀帝朝迁为尚书令,拜太子太师,改封楚国公。明陶宗仪《书中令要》谓其“工草、隶”。《隋书》有传。
    窦 庆 生卒不详,隋扶风平陵(今兴平县境)人,官至河东太守,卫尉卿。颇工草、隶。《隋书》有传。
    窦 琎 隋扶风平陵(今兴平县境)人,窦庆弟,官至扶风太守。工草、隶,颇解钟律。《隋书》《北史》有传。
    欧阳询(557—641) 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敏悟博学,仕隋为太常博士,唐高祖时累擢给事中。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工书法,自成面目,人称“欧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其书诸体皆精,楷书法度完备,严谨精绝,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公温彦博碑》《化度寺邕禅师塔铭》《房彦谦碑》等书迹传世。编有《艺文类聚》100卷。《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虞世南(558—638) 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字伯施,初仕陈、隋,入唐后,太宗引为秦王府参军。贞观七年(633)授秘书监,封永兴县子爵,后进封县公爵,故后人称虞秘监或虞永兴。博学、善文辞、工书法,为初唐四大书家之一。书承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尽得二王法。书风端庄典雅,姿荣秀出。传世书迹刻石有《孔子庙堂碑》《昭仁寺碑》《破邪论》等及多种法帖。著有《书旨述》《观学篇》《笔髓论》。编有《北堂书钞》160卷。《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杜如晦(585—630) 唐京兆杜陵(今西安)人。字克明,隋末任滏阳尉。唐兵入关中,李世民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太宗即位,历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至尚书右仆射。与房玄龄共掌朝政,时称“房杜”。《新唐书》卷九十六《杜如晦传》谓其“善书,以风流自命”。唐蔡希综《法书论》以为杜如晦于楷、隶、草法亦深有意。《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殷开山(?—622) 名峤,世居江南,徙京兆鄠(今西安户县)。屡从秦王李世民征战有功。能书, 史载“开山涉书,工为尺牍”。《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褚遂良(596—658) 杭州钱塘(今杭州)人,一说河南阳翟人,字登善。太宗朝,历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中书令等。高宗即位,封河南县公,进郡公。人称“褚河南”。累迁吏部尚书、监修《国史》、尚书右仆射。因反对立武则天为后,屡遭贬谪。其书初学史陵、欧阳询,继学虞世南,终取法二王,融会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为初唐四大书家之一。有《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碑》等及多种法帖传世。《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李 勣(594—669) 曹州离孤(今河南东明境)人,原名徐懋功,是初唐三朝的名臣,封英国公,官尚书右仆射。善书法。宋苏辙《答子瞻寄示岐阳十五碑诗》云:“英公与褒鄂,戈戟闻自荷,荷年学操笔,终岁惟箭笴,书成亦可爱,艺业嗟独夥。”《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魏 徵(580—643) 魏州曲城(今河北大名)人,字玄成。少孤,出家为道士,隋末,初从李密,后至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累拜谏议大夫、秘书监、侍中、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工书法,对书迹鉴定尤为精通。是初唐名臣之一。《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李 靖(571—649) 京兆三原(三原县)人,字药师,有文武才略,唐太宗授刑部尚书、右仆射,封卫国公。工书法,欧阳修《书简·与刘侍读书》云:“承示千文甚佳,或云此是李靖字。唐人集为《千文》。”传世书迹有《上西岳书》。《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房玄龄(579—648) 齐州临淄(今山东)人,字乔,一说名乔,字玄龄。隋时进士,授羽骑尉,隋末唐初投李世民,为秦王府记室,封临淄侯,太宗即位,为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后居宰相15年,进司空,封梁国公。善属文,书兼草、隶。张怀瓘《书断》云:“房行、草亦风流秀颖。”《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李世民(599—649) 即唐太宗,陇西成纪(今甘肃)人,高祖李渊次子。英勇善战,以功封秦王,任尚书令。武德九年(626)发动玄武门之变,遂立为皇太子,后继帝位,任贤纳谏,锐意图治。推崇王羲之书法,其《论书》云:“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其书法笔力遒劲,结体妍逸。传世书迹有《晋祠铭》《屏风碑》《温泉铭》以及刊人《淳化阁帖》中的法帖等。《旧唐书》《新唐书》皆有纪传。
    岑文本(595—645) 邓州棘阳(今河南新野)人,字景仁,贞观初为秘书郎,兼直中书省,至拜中书令,以文墨位至宰相。博考经史,善属文,工飞白书。《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上官仪(约608—664) 陕州陕县(今河南)人,字游韶。太宗贞观初擢进士,召授弘文馆学士,迁秘书郎。高宗时为私书少监,进西台侍郎。后见恶武则天并坐与为太子忠合谋,下狱死。仪工于诗,人多效之,谓“上官体”。善书法。《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冯承素 生卒不详。太宗时为将仕郎、直弘文馆工书。贞观年间太宗出王羲之《乐毅论》真迹,令冯承素摹,以赐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并与赵模等拓王羲之《兰亭集序》数本,以赐太子、诸王,褚遂良谓冯的拓本“笔势精妙,备尽楷则”。《黄文献公集》《褚遂良拓本乐毅论记》有载。
    裴行俭(619—682) 降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官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书法工草隶、行及章草,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云:“裴行俭以书知名,而世罕传之。尝见一帖,写兵法,字怪放。”《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武则天(624—705) 名曌,唐女皇。并州文水(今山西),年十四,太宗选为才人,太宗死后为尼,居感业寺。高宗复召为昭仪,后立为后,参与政事,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死,武后临朝称制,废中宗、睿宗,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神龙元年(705)病重,宰相张柬之拥立唐中宗即位,复国号唐。武后造字19个,通用于时。宋《宣和书谱》云:武后“本喜作字,初得晋王导十世孙方庆者家藏其祖父28人书籍,摹拓把玩,自此笔力益进,其行书骎骎稍能,有丈夫胜气”。传世书迹有《荐福寺题额》《崇福寺题额》《周升仙太子碑》等。《旧唐书》《新唐书》有纪传。
    杨师道 生卒不详。初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贞观中参与朝政,拜侍中,迁中书令,后改工部尚书,复太常卿。工诗,其书师法虞世南,善草、隶。宋朱长文《续书断》列其书入能品。《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李 治(628—683) 字为善。唐太宗第九子,即唐高宗。书善真、草、隶、飞白。传世书迹有《纪功颂》《孝敬皇帝叡德碑》《安乐山取丹经诏碑》《万年宫铭碑阴题名》《赐进经道士诏碑》。现存昭陵碑林的《李勣碑》为其代表作。《淳化阁帖》录其书12帖。《旧唐书》《新唐书》皆有纪。
    颜昭甫 生卒不详。唐京兆万年(今西安)人,颜真卿之祖,《颜氏家庙碑》称昭甫工篆、籀、草、隶书,“与内弟殷仲容齐名,而劲利过之”。《颜氏家庙碑》有载。
    颜元孙 生卒不详。唐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字聿修,颜昭甫之子,少孤,与弟惟贞(颜真卿父)养于殷仲容家,苦学书法,因家贫无纸笔,与惟贞以黄土埽壁,木石画而习之。尤善草隶,颜真卿说他的伯父元孙“于贞观中刊正经籍,因录字体数纸,以示仇校楷书,时号‘颜氏字样’”。元孙著有《干禄字书》。《干禄字书序》《书小史》录其事。
    于立政(?—679) 京兆高陵(今西安高陵县)人,官至太仆少卿,书法一时名手,书有《河间元王碑》《于志宁神道碑》《崔敦礼碑》等。明代赵崡《石墨镌华》评《崔敦礼碑》:“书法方整、圆健,与王知敬书李卫公碑如同一手。”清康有为称于立政书法“清朗爽健,与欧、虞近者”。《广艺舟双楫》有载。
    颜惟贞 生卒不详。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字叔坚,颜真卿之父,官长安尉,太子少保等。少孤,养于舅父殷仲容家。学书法,无纸笔,与兄元孙以黄土埽壁,木石画而习之,以草隶擅名,书迹有《唐国子祭酒武承规墓志》等。《颜真卿家庙碑》录其事。
    李 显(656—710) 唐中宗,善书、画。文明元年(684)武后撰《唐述圣记》为其所书。
    王方庆(?—703) 咸阳(今咸阳)人,官太子左庶子等。博学,家多藏书。武则天求王羲之书法,方庆献上十一世祖导等凡28人书共10篇。亦工书法。
    赵 模 生卒不详。唐太宗时翰林供奉拓书人。传世书迹有《申文献公高士廉莹兆记》临王羲之《兰亭序》集晋人《千文》等。清康有为称赵模书法“清朗爽劲”。《宣和书谱》《广艺舟双楫》录其事。
    怀 仁 生卒不详。唐僧人,太宗时居长安弘福寿,集王羲之行书为《大唐三藏圣教序》。相传王羲之的行书手迹,大部分集摹于此碑。清康有为说:“唐僧怀仁所集右军书,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可谓奇才”。《广艺舟双楫》有录。
    欧阳通(?—691) 字通师,欧阳询第四子,官中书舍人,殿中监。自幼失父,其母徐氏教学父书,购询书法遗迹,令其刻意临仿,不数年,得父法,大为出色,书法险峻过之,与父齐名,号称“大小欧阳”。其传世作品有《道因法师碑》《泉男生墓志》等。《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李 旦(662—716) 即唐睿宗。唐高宗第八子,中宗李显弟。温恭好学,通训诂,工草、隶书。唐窦蒙云: “睿宗好书史,尚古质,书法正体,不乐浮华。”延和元年(712)禅位于子隆基(玄宗)。传世书迹有《大相国寺碑额》《龙兴圣教序》《景龙观钟铭》《顺陵碑》等。《旧唐书》《新唐书》皆有纪。
    畅 整 生卒不详。唐高宗时人,能画善书。传世书迹《清河公主碑》(存礼泉昭陵)。赵明诚《金石录》有录并云:“陇西李俨字仲思制文,长安县品子畅整书。”清杨守敬评其书法“如千里马不受羁驾,可称奇品”。
    苏 颋(669—726) 雍州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字廷硕。武则天时拜中书舍人,玄宗时累迁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封许国公。修《国史》,以文章显,时号“大手笔”。宋朱长文《墨池编》云:“唐《陇右节度使郭知运碑》,苏颋撰并书,在京兆武功。”《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李 邕(678—747) 广陵江都(今扬州)人,字泰和,在京官户部郎中,左拾遗,曾任北海太守,故称李北海,工文,善书法。幼承家学,少年擅长辞章,晚年在太守位上遭人暗算,被酷吏打死。他学书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入手,后摆脱形迹,力求新意,自具风格。《宣和书谱》云:“夫人之多才不兼移:王羲之以书掩其文,李淳风以术映其学。文章书翰俱重于时,唯邕得之。”杜甫有诗赞其书:“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他自撰自书碑800通。传世作品有《麓山寺碑》(岳麓寺碑)、《李思训碑》(全名《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序》)。他是唐代书法家中唯一的一位能与王羲之比肩并立的人物。《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李隆基(685—762) 即唐玄宗,工书法,尤善八分体、章草。唐窦臮《述书斌·下)云:“开元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思如泉而吐凤,笔为海而吞鲸。”宋米芾《海岳名言》说李隆基的书法“字体肥俗”。传世作品有《竭玄元庙诗》《石台孝经》等,另有《道德经》注。《旧唐书》《新唐书》皆有纪。
    韦 陟(697—761) 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字殷卿,宰相韦安石之子,官吏部尚书,善文辞,工书法。《韦陟传》称:“书有楷法”。唐吕总《续书评》云:“韦陟真、行书如虫穿古木,鸟踏花枝。”《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李 亨(711—762) 唐玄宗第三子,即唐肃宗。好学,工书法,行书有家法。天宝九年(750)书《多心经》,《宣和书谱》录有七帖。《旧唐书》《新唐书》皆有纪。
    于经野 生卒不详。唐京兆高陵(今西安高陵县)人,中宗时户部尚书,工正书,书迹有《延安县幽堂碑》《金石录》有录。
    韦 同 生卒不详。唐京兆杜陵(今西安)人。官洪州都督,工八分书,书迹有《沙州司马杨荣碑》等。《金石略》有录。
    王行满 生卒不详。唐高宗时人,官 门下录事,书法著名。书迹有《韩仲良碑》《三藏圣教序并记》《周护碑》等。
    韩择木 生卒不详。唐代诗人、文学家韩愈的叔父,官工部尚书。工书法,尤以八分书著称。传世书迹有《告华岳文》《桐柏观记》等。
    卫 包 生卒不详。约唐玄宗时京兆(今西安)人,官至尚书郎。工八分、小篆,通字学。宋《宣和书谱》谓其书法:“作字点画不妄发,落笔必左规右矩”;又云:“卫包之书,论其入法度之域则可,谓其飘逸尘绝则未也。”传世书迹有《华岳庙堂修饰记》等。《唐书·艺文志》《宣和书谱》《集古录》录其事。
    贺知章(659—744) 越州人。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官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太子宾客等。善草隶,据说他好为人书,不复拒,然而一纸才写十数字。书迹有《孝经》《洛神赋》《胡桃帖》等。《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王 缙(700—781) 王维弟,官兵部尚书。善草、隶书,功超薛稷,明人评云:“缙名能书,结法老劲,真可与李邕伯仲,然姿态婉媚。”传世作品《清源公王忠嗣神道碑》等。《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韦 斌(?—756) 京兆万年(今西安)人,韦陟弟。官太子通事舍人、集贤院学士,以行草著名。《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张 旭 生卒不详。唐苏州吴人,字伯高,初为常熟尉,后官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性嗜酒,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进、崔宗之、苏晋、焦遂为“酒中八仙”。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疾书,或以头濡墨而书,故有人称其张颠,亦有“草圣”之称。所写碑刻、楷书有《尚书省郎官记》(石原在西安,已佚),草书有《肚痛帖》《醉墨帖》《平安帖》《草书古诗四帖》等多种,散见于历代集帖中。其传记附《新唐书·李白传》。
    李阳冰 生卒不详。唐赵郡(今河北邯郸)人。字少温,李白族叔,唐宝应元年(762)为当涂令。好古善属文,编李白诗集并作序。后历集贤院学士,晚为将作少监。书法以小篆最为著称,有“李斯之后,一人而已”的赞誉,篆书独创一格。曾刊定《说文》三十卷,已佚。传世书迹有《三坟记》《栖先茔记》等碑(原石已佚、西安碑林存有宋代重刻)。《宣和书谱》载其事迹。
    颜真卿(709—785) 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字清臣。唐秘书监颜师古曾孙。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5)考中进士迁殿中侍御史,出为平原太守,后历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平原、颜鲁公。唐德宗时,李希烈叛乱,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前往劝谕,为李所留,忠直不屈,被缢杀。颜真卿家世学渊博,工文章书法,学褚遂良,得笔法于张旭,并受姻戚殷仲容影响,终自成其端庄雄伟,气势开张、浑厚刚健、遒劲舒和的“颜体”书法。他的书体雄健丰润,端庄正直。宋欧阳修在《六一题跋》中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传世作品甚多,《郭氏家庙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感应碑》《东方朔画赞碑》《麻姑山仙坛记》《告身帖》《争座位稿》《祭侄文稿》等最有代表性。《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其他著述有《韵海镜源》360卷。《新唐书·艺文志》录其《礼乐集》10卷,今存《颜鲁公集》15卷,《全唐文》编其文9卷,《全唐诗》录其诗10首。
    徐 浩(703—728) 越州人,字季海,官至工部侍郎,吏部侍郎等。工书,尤长楷法,自成一家,他的书迹有《不空和尚碑》。《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季 泌(722—789) 京兆(今西安)人,字长源,七岁能文,号“奇童”,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工书,书体放逸。《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怀 素(725—785) 僧人,字藏真,为玄奘三藏法师门人。俗姓钱,长沙人,徙家京兆(今西安),颇好书法,尤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弃笔堆于山下,号曰“笔冢”;无纸,尝于故里广种芭蕉,以叶挥书,居名“绿天庵”。好酒,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无不书之,时人谓之“醉僧”。他字师张旭,书势如惊蛇走虺、骤雨旋风、千变万化、字字欲仙、笔笔欲飞,但终不离魏晋法度。传世书迹有《苦笋帖》《自叙帖》《律公帖》《千字文》《在东陵圣母帖》等多种。
    李 豫(727—779) 唐肃宗长子,即代宗。能行书,“笔法劲媚,尚可追配昔人”。书迹有《批答沙门佛藏表》等。《旧唐书》《新唐书》皆有纪。
    李 适(742—805) 唐代宗长子,即唐德宗。能书,《宣和书谱》云:“德宗批签群臣章奏,翰墨落落可观。”“唐以文皇喜字书之学,故后世子孙尚得遗法”。传世行书《批答河中尹浑贺表》《批答赵惠伯表》。《旧唐书》《新唐书》皆有纪。
    韦 皋(745—805) 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字城武,官至检校司徒兼中书令,封南康郡王。唐张群房《云笈七签》说:“韦皋以文翰之美冠于一时,南诏得其手笔,刻石以荣其国。”《金石录》载《金铜普贤菩萨像记》为韦皋行书。《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郑余庆(746—820) 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字居业,官至尚书左丞,拜相。善属文,工书法。宋朱长文《续书断》把郑字列为能品,赞云:“遒熟可喜。”传世书迹有《武就碑》《樊泽神道碑》等。《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柳公绰(763—830) 京兆华原(今耀县)人,字宽,柳公权兄,官兵部尚书、京兆尹。工书法,据载李白撰《紫阳先生碑》《武侯祠记》等为其手书。《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苏灵芝 生卒不详。唐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官承奉郎、守经略军胄曹参军,颇好书法。《宣和书谱》云:“灵芝行书有二王法,而成就顿放,当与徐浩雁行,戈脚复类世南体,亦善于临仿者,在唐人翰墨中,固不易得,盖是集众善而自成一家者”;清刘熙《艺概》说苏灵芝字妥帖舒畅”。陕西周至楼观台古碑中有苏灵芝书迹。
    史惟则 生卒不详。名浩,唐玄宗朝官集贤院待制兼校礼,殿中侍御史,在唐中叶以八分书著名,亦善篆籀、飞白。有《大智禅师碑》书迹传世等。
    柳公权(778—865) 唐代书法家、文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字诚悬,官至工部侍郎、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工书法,以正楷知名。他初学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楷法颜真卿,变颜的肥壮竖画,成瘦硬均匀的横竖画,并吸收虞(世南)、欧(阳询)楷法结体的严密纵势之长,其书法自成一家,与颜齐名,人称“颜柳”。时大臣家庙碑、墓志,非柳笔不可。唐穆宗问其笔法,回答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以此传为“笔谏”佳话。他博贯经史,尤精《左传》《国语》《尚书》《毛传》《庄 子》,著《柳氏小说旧闻》,《全唐诗》录其诗5首,《全唐文》录其文一篇。历代对柳字多有评论,有“颜筋柳骨”之说。明代王世贞在《合州山人稿》说:“柳法遒媚劲健,与颜司徒媲美”“柳书中之最露筋骨者,遒媚劲健,固自不乏,要之晋法亦大变”;明代项穆《书法雅言·正奇》谓柳林“骨鲠气刚,耿介特立,然严厉不温和”。柳公权书迹传世较多,《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金刚般若经》《西平王李晟碑》最具代表性。《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于 邵 生卒不详。唐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字相门。玄宗天宝末第进士,以书判超绝,补崇文校书郎。历官巴州刺史、礼部侍郎、杭州刺史等。书迹有《马燧新庙碑》。《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窦 蒙(?—约775) 扶风人。字子全,窦臮兄。官议郎、安南都护。后历检校国子司业、太原县令。工书法。书迹有篆书《宋武受命坛记》。
    李 诵(761—806) 唐德宗长子,即顺宗。喜学艺,善隶书。传世书迹有《太尉段秀实碑》《麟德殿宴群臣诗》《韦皋纪功德碑》等。《旧唐书》《新唐书》皆有纪。
    李 纯(778—820) 即唐宪宗,唐顺宗长子。能书,制《前代群臣事迹》14篇,书于六扇屏风示宰臣。《旧唐书》《新唐书》皆有纪。
    李德裕(787—849) 武宗时拜太尉,封卫国公。工篆、隶、草书,隶法遒媚,草势沉着,当代罕俦。《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裴 休(791—864) 字公美,历昭义、荆南、凤翔、河东节度,赠太尉。工书,楷法遒媚有体法,书迹有《圭峰禅师碑》(在户县草堂寺)。《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于 頔(?—818) 京兆长安(今西安)人,拜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子宾客等。工楷书,书迹有《唐秀州嘉兴县宝华寺塔碑》。《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张怀瑰 生卒不详。瓘弟,盛王府司马,官翰林集贤两院侍书侍读学士。能书大小篆、八分,与张怀瓘真、行、草书合成六体。《书史会要》《六体书论》《述书赋注》录其事。
    李 恒(795—824) 宪宗第三子,即唐穆宗。喜书法,问柳公权用笔法,悟其“笔谏”。《旧唐书》《新唐书》皆有纪。
    李 晔(807—904) 唐懿宗第七子,即昭宗,工书好文,能书。《旧 唐书》《新唐书》皆有纪。
    李 昂(809—840) 穆宗第二子,即唐文宗,工书法,御书《周易》示群臣。《旧唐书》《新唐书》皆有纪。
    李 忱(810—859)宪宗第十三子,即唐宣宗,能书。《宣和书谱》说“诸宗承袭太宗之学,皆以翰墨流传,至宣宗,复以行书称”。《旧唐书》《新唐书》皆有。
    皇甫鎛生卒不详。宪宗朝宰相。工书,据载《昭懿公主碑》为其所书。《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
    陆希声 生卒不详。唐昭宗时为给事中,拜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希声家世有书名,六世祖伯父陆柬之,以草书擅名,至希声复振家法。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云:“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希声得之,凡五字:擫、押、钩、格、抵,谓之拨镫法。”精楷书。《新唐书》有传。
    魏元忠(?—约708) 官尚书右仆射,后部尚书等。善草书,书迹有《端州石室题名》。《旧唐书 》《新唐书》有传。
    宋之问(650—712) 修文馆学士,工真、行书。书迹有《龙鸣寺碑》。《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萧 昕(702—791) 河南人,字中明,在京官中书舍人,工部尚书等。宋郑樵《通志·金石略》载《唐汾阳王霍夫人王氏碑》系萧昕所书。《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贾膺福(?—约713) 昭文馆学士,工书八分,笔法精妙,尤工小楷。书迹有《大云寺皇帝圣祚碑》《唐修封禅记》传世。《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萧 嵩(?—749) 玄宗时中书舍人、尚书左丞、太子太师。工正书,《金石录》载《后土神祠碑》为萧嵩书。《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白敏中 生卒不详。唐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官翰林学士,凤翔节度使。工书,书《白居易碑》。《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李 揆(711—784) 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在京官礼部尚书等。善文章,尤工书法。《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崔龟从(?—853) 官中书舍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工书,《宣和书谱》云崔龟从行书《宛陵帖》,“当时片文遗帖,往往为世所宝。”《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毕 诚(802—863) 翰林学士,懿宗时官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善书法,《邠州五夫人堂记》为毕诚撰并书。《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柳仲郢(?—865) 京兆华原(今耀县)人,字谕蒙,柳公权侄,官户部、吏侍郎。工书法,手钞《六经》,皆楷小精真,无行字。《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卢 携(?—880) 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文馆大学士等。工书,著有《监池诀》。《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萧 遘(?—887) 官翰林学士承旨、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楚国公。工正书和行书,宋御府曾收藏其笔迹《景公帖》《幽公帖》等。《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杨 钜(?—约904) 唐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县)人,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工正书,点画则柳公权法。《宣和书谱》有录。
    崔 远(?—905) 官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右仆射。工书,楷体可喜。《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薛昌容 生卒不详。武则天时工书人,历殿中丞。铸九州鼎,钟绍京、薛昌容等人题字。《旧唐书·礼仪志》有载。
    薛 曜 生卒不详。蒲州汾阴(今山西宝鼎)人,武则天时附会于武的宠臣张易之,官谏议大夫。工正书,清梁《评书帖》云:“薛曜书瘦硬,开山谷之门”,书迹有《万岁登封元年封祀坛碑》等。《唐书·艺文志》《金石录》有载。
    郭谦光 生卒不详。唐中宗时国子监丞大学助教。工八分书,书迹有《□部将军功德碑》《泌州刺史冯公碑》。载《寰宇访碑录》。
    杜 泽 生卒不详。唐玄宗时人,工八分书,书《华岳庙碑》,碑在陕西华阴县。载《金石录》。唐德宗末年以书官至待诏翰林,顺宗学书于王伾。《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吴通玄 生卒不详。唐德宗时翰林学士,谏议大夫,《宣和书谱》谓吴通玄“善画及书,于行、草尤长”。《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吴通微 生卒不详。通玄兄,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书法工行草,然体近隶,书迹有《鱼朝恩碑》《旧唐书》有传。
    许康佐 生卒不详。唐文宗时以中书舍人为翰林侍讲学士,书长安《华严寺法顺大师碑》。《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段 環 生卒不详。唐文宗、武宗、宣宗时人,与宰相崔铉桐睦,颇有往来,精于书法,“工于翰墨,有名当时”。《书史会要》有载。
    苏 诜 生卒不详。唐雍州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字廷言,秘书详正学士,工八分书,书《唐天竺寺碑》。《新唐书》有传。
    韦 鉴 生卒不详。唐京兆杜陵(今西安)人。官著作郎。工八分书。开元十八年(730),崔禹撰苏现铭,唐昙荣禅师碑均系他所书。又王龙马,妙得精气。《金石录》有载。
    崔 琳 生卒不详。官中书舍人、太子少保。工书,唐开元间,制加皇子荣王以下官爵,崔林等13人,各写告身进皇帝,玄宗大悦。《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于 敖 生卒不详。唐京兆高陵(今西安高陵)人,官户部侍郎等,书《韦绶碑》。载《墨池编》。
    卢藏用 生卒不详。唐京兆长安(今西安)人,亦作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字子潜,官尚书右丞。能属文,工草、大隶、小篆、八分书。唐张怀瓘云藏用“幼尚孙草,晚师逸少,八分有规矩之法”。《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陆 扆 生卒不详。唐嘉兴人,客于陕,字祥文,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尚书左丞。尚书法。《宣和书谱》云其“笔迹不减古人,翰墨耀映,真可尚也”。《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苏源明 生卒不详。唐京兆武功(陕西武功)人,字弱夫,官秘书少监,《通志·金石略》载《郓州五太守宴小洞庭序》是苏源明撰并书。《新唐书》有传。
    卢知猷 生卒不详。唐僖宗时拜工部侍郎,官户部尚书,太子太师。善书,有楷法,又工草、隶。载《新唐书·卢简辞传》《续书断》《书小史》。
    钟离权 生卒不详。唐咸阳(今陕西咸阳)人,俗传“八仙”一,号和谷子、真阳子等。能书,《宣和书谱》云:钟离权草书“字画飘然有凌云之气”。载《吕真人传》《宣和书谱》。
    杨归厚 生卒不详。唐扶风(今陕西扶风)人,官右拾遗,能书。载《衍极》。
    窦易直 生卒不详。唐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人,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晋阳郡公。工书,正书《左拾遗窦叔向碑》。《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李自正 生卒不详。本河西(黄河西地)人,徙籍京兆(今西安)。本姓安,诏赐姓李。官少府监,封凉国公。《金石录》载,自正正书《泽潞李抱玉纪功碑》碑阴。《唐书·宰相世系表》《金石录》有载。
    韦 允 生卒不详。唐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官吏部员外郎,工书法,书《临汝太守韦斌碑》。《通志·金石略》有载。
    明若山 生卒不详。唐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县尉,大理评事,工书。书法“婉媚巧密,似垂杨应律”。载《述书赋·下》。
    柳 玭 生卒不详。唐京兆华原(今耀县)人,柳仲郢之子,官御史大夫。善书法。其书“清直有父风”。《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王处存生卒不详。唐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能正书。载《寰宇访碑录》。
    韩 偓 生卒不详。唐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字致光,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能行书,“字极淳劲可爱”。《新唐书》有传。
    马 署 生卒不详。唐咸阳(今西安咸阳)人,能书,《裴乾正碑》为其撰并书。载《墨池编》。
    令狐楚 生卒不详。唐华原(今耀县)人,官尚书仆射、陕虢观察使,长于诗文,能正书。《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崔 植生卒不详。唐京兆长安(今西安)人,字公修。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户部尚书。正书《马先生庙碑》。载《金石录》。
    卢弘宣 生卒不详。字子章。唐宪宗元和中擢进士第,唐文宗开成年间累迁京兆尹、刑部侍郎、剑南东川节度使、工部尚书、秘书监等,以太子少傅致仕。有善书名。宋赵明诚《金石录》载,唐《襄州文宣王庙记》为其于唐太和六年(832)所书。《新唐书》有传。
    唐玄度 生卒不详。文宗时翰林待诏。开成二年太学立石壁《九经》,文宗令他复校字体,因作《九经字样》及《十体书》。宋《续书断》谓度“精于小草书,有楷则,学者资之”,并列其书为能品。书迹有篆书《千文》、正书《论书》《十体书》《李藏用碑》等。
    令狐彰 生卒不详。唐京兆富平(今陕西富平县)人,字伯阳,从安禄山,署左卫郎将,能书。据载《唐代宗送令狐彰赴河南诗序》,系令狐彰自书。《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令狐涣 生卒不详。唐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中书舍人等,著录中《安昌寺碑》系令狐涣重书。载《金石录》。
    归 融(?—853) 元和进士,官京兆尹、户部侍郎、秘书监等。《书史会要》云归融“工于翰墨,有名当时”,《旧唐书》《新唐书》有传。
    遗 则 生卒不详。唐僧人,俗姓长孙,京兆长安(今西安)人,草书独尽笔妙。载《高僧传》。
    郑 虬 生卒不详。唐长安人。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谓:“虬善八分。”
    封 绚 生卒不详。唐校书郎殷保晦之妻,字景文,黄巢入长安,与夫共匿被杀。工书法,能草、隶。载《新唐书·列女传》。
    吕 岩 生卒不详。字洞宾,唐京兆人,一作河中永乐人。懿宗咸通进士。黄巢起兵,移家终南山,号纯阳子,俗传八仙之一。《吕真人传》谓洞宾“善草书,作枯藤游丝势,一举笔数千络绎不断”。《竹坡诗话》言《大梁景德寺》有吕洞宾数语:“字画飞动,如翔鸾舞凤,非世间笔也。”
    韦 庄(836—910) 杜陵(今西安长安县)人,字端己。唐昭宗乾宁年中进士,以左补阙宣谕两川,遂留蜀事王建,梁篡唐改元,庄与诸将拥建称帝,开国制度,皆庄所定。累官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宋《宣和书谱》云:“韦庄在当时以作字名于世,但今所见者少,观《借书》诸帖,有行书法。非潜心于古而一意文词翰墨间,未易至此也。”传世书迹有《借乐章帖》。著有《浣花集》《笺表》及《蜀程记》。
    杨凝式(873—954) 字景度,陕西华阴人。历仕五代,官至太子少师,擅长诗歌笔札。《唐诗外传》云:“凝式笔迹遒放,宗师欧阳询、颜真卿,加以纵逸。”遇山水名胜处多有题书,落款或以姓名,或称“癸已人”“杨虚白”“希维居士”“关西老农”等。黄庭坚《山谷集》云:“余曩至洛师,遍观僧壁间杨少师书,无一不造微入妙,当与吴生(吴道子)画为洛中二绝。”宋《宣和书谱》云:“凝式喜作字,尤工颠草,笔迹雄强,与颜真卿行书相上下,自是当时翰墨中豪杰。”传世书迹有《韭花帖》《神仙起居帖》及石刻《长寿华严院东壁诗》等。《五代史》《新五代史》皆有传。
    陶 谷(903—970) 邠州(今陕西彬县)人,字秀实。仕后周为兵部侍郎,加承旨。宋初转礼部尚书,依前翰林承旨。博通经史,多蓄书法名画,善隶书。传有《劝进表》,字迹雄秀,法柳公权。宋亡,此表为元世祖忽必烈所得,即临摹之学汉字。《宋史》有传。
    李建中(945—1013) 其先京兆(今西安)人,字得中,后侍母居洛阳。历太常博士、直集贤院,迁金部员外郎、工部郎中。好吟咏,善书札,行笔尤工,多构新体,草、隶、篆、籀,八分亦妙,人多摹飞,争取以为楷法。宋黄庭坚评其书云:“西台出群拔萃,肥而不剩肉,如世间美女,丰肌而神气清秀者也。”传世书迹有《李西台六帖》等。《宋史》有传。
    宋 湜(950—1000)长安人,字持征。翰林学士,好学,美文词,书法遒媚,书帖之出,人多传仿。《宋史》有传。
    李行简 生卒不详。冯翊(今陕西大荔县)人,字易从。家贫,聚木叶学书,笔法遒劲。中进士第,官秘书省著作郎,迁太常博士、监察御史。擢龙图阁待制,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等。《宋史》有传。
    雷简夫 生卒不详。同州合阳(今陕西合阳县)人,字太简。起初隐居不仕,自号“山长”,以后仕至尚书职方员外郎。能真、行书。据宋朱长文云,简夫“尝守雅州,闻江声以悟笔法,迹甚峻快”,传世书迹有《江声帖》。《宋史》有传。
    吕大临 生卒不详。字与叔。其先汲郡人,祖通,葬京兆蓝田(今西安蓝田县),遂家焉。始学于张载,载没,又师事二程(程颢、程颐)。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号“程门四先生”。博阅群书,工文辞,善书翰。《宋史》有传。
    韩世忠(1089—1151) 延安人,字良臣,年十六以敢勇应募,勇冠三军,为中兴武功第一。能书,《寓意编》云:“韩世忠书法苏长公逼真”,有其书迹石刻及帖传世。《宋史》有传。
    石苍舒 生卒不详。京兆(今西安)人,一说雍州(今陕西凤翔一带)人,字才美,官承事郎通判宝安库等。书法善行、草,人谓得草圣三昧。宋苏轼《题石苍舒醉墨堂》诗云:“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苏辙又诗云:“石君得书法,弄笔岁月久,经营妙在心,舒卷功随手。”宋黄伯思云:“石苍舒书有骨气”,《东观余论》《东坡集》《栾城集》有载。
    薛绍彭 生卒不详。长安人,字道祖、向子。官秘阁修撰,知梓潼路漕,以翰墨知名,与米芾、黄长睿齐名。赵崡明《石墨镌华》称:“绍彭书作真行法皆自晋、唐,绝不作侧笔恶态。”明张丑说:“薛书紧密藏锋,得晋、宋人意。”周至楼观台存薛绍彭题诗刻石。《宋史》有传。
    韩彦直 生卒不详。世忠子。字少温,自幼好书,历官左中奉大夫、敷文阁侍制、工部、户部尚书、龙图阁学士等。书迹有《与萧燧等武林题名》石刻。《宋史》有传。
    党怀英(1134—1211) 冯翊(今陕西大荔县)人,字世杰,号竹溪。官国子祭酒,侍讲学士、翰林学士。能属文,工篆籀,时称第一。金赵秉文《滏水集》称:“党怀英篆籀入神,李阳冰之后,一人而已。八分自篆籀中来,故怀英书上轧锤、蔡,其下不论也。小楷如虞、褚,亦当为中朝第一。书法以鲁公为正,柳诚悬以下不论也。”康有为对其书评价亦高。著有《竹溪先生诗文集》。《金史》有传。
    辅 浦 生卒不详。京兆长安(今西安)人,宋开宝中历司门郎中,博学善持论,尤善笔札,人多藏其尺牍。《宋史》有传。
    张舜民 生卒不详。邠州(今陕西彬县)人,字芸叟,官秘书少监,陕西转运使等。平生工书嗜画,题评精确,书迹见于《群玉堂法帖》。《宋史》有传。
    李元直 生卒不详。长安人,字通叔,“学篆书数十年,覃思甚苦,晓字法,得古意,用钻锋笔,纵手疾书,初不省度。”《东坡集》有载。
    安宜之 生卒不详。长安人,工楷书,正书宋京兆府《新石经记》。《书史全要》《玄牍记》有载。
    常安民 生卒不详。宋长安人,以镌字为业,多收隋、唐铭志墨本,教其子以儒学,亦能篆。崇宁初,蔡京等为元祐党籍,徽宗新书刻石,立于文德殿门,又立于天下州治厅事,长安当立碑,召安民刊字,安民辞而不从。《邵氏闻见录》有载。
    张童子 生卒不详。陕西关中人,元蒲道源《顺斋集》称:“张童子七岁能作字至径丈者,紧结劲正,骨肉相副,笔力千钧,类非童子所到,不言其人,虽以为老于书者可也。”
    吴 懋 生卒不详。西安人,明洪武初以苏州知府迁大冶知县。工楷书。《湖广总志》有载。
    马 愉(?—1447) 临潼人,或作临朐(今山东临朐)人。明正统中官礼部右侍郎兼学士,直内阁。善书,明王世贞《国朝名贤遗墨》有马愉手迹。《明史·杨溥传》有载。
    史 循 生卒不详。陕西咸阳人,明成化十八年(1482)输粟济边,拜散官。“善书翰,通《子》《史》大略,教乡社子弟二百余”。《咸阳县志》有载。
    杨 武 生卒不详。明陕西岐山人,字文宗,弘治丙辰(1496)进士,官至副都御史,善大书。《陕西通志》有载。
    张 潜 生卒不详。明陕西华州(今华县)人。弘治丙辰(1496)进士,授户都主事、官山东左参政。明过庭训《分省人物志》载:“张潜字用昭,号东谷,善吟咏,工书”。
    陈 凤 生卒不详。明金陵人。嘉靖(1535)进士,官至陕西参议。善书法。时人评谓“陈习伯行书,笔笔晋人”。《金陵琐事》有载。
    张 节(1503—1582) 明陕西泾阳人,字介夫,号石谷,官礼部给事中等,能书。《书史会要》有载。
    魏学曾(1525—1596) 陕西泾阳人,字惟贯,号确庵,嘉靖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文宗司马子长(迁),书法宗晋,俱得其逸趣。《明史》有传。
    赵 崡(1569—1637) 陕西周至人,字子函,一字屏国。著有《石墨镌华》,对清理、考证中国古代碑石书法遗存作出重要贡献。此书自序云:“余八岁时,朱秉器先生手虞伯施书,使予临摹,余私心窃慕古人,每获一名碑,心摩弄累日,不忍释去,片石只字,辄疏记之”;清钱谦益说赵崡:“所居近周、秦、汉、唐故都,古金石名书多在焉,援据考证略彷欧阳公、赵明诚、洪丞相三家,名曰《石墨镌华》,自谓穷三十年之力,多都玄敬,杨用修所未见也。”《石墨镌华自序》有载。
    华 爱 生卒不详。明栎阳(今临潼县北)人,或作鄞人。字仁卿,号石窗,正德进士,官刑部郎中等。被劾罢,读书自娱,诗摹盛唐,书法工行、草,评者谓其遒劲美泽,变化若风云,翱翔若龙凤。《书诗会要》有载。
    李 祜 生卒不详。陕西安定人,字宗吉,另号三川,善大书、草书。《何大复集》有载。
    王时任 生卒不详。陕西华州(今华县)人,字泽民。明王维桢《槐野先生存笥稿》曰:“泽民好酒工书。”
    任 杰 生卒不详。陕西华州(今华县)人,字汉臣。明韩邦奇《苑洛集》曰:“汉臣能诗文,善楷书,诵读书史、终身不忘。”
    郭宗昌(?—1652) 陕西华州(今华县)人,字允伯。入清隐居不仕,书法精善,议论淹通。清王宏撰《砥斋题跋》曰:“徵君分法,直逼汉人,不知有魏,无论唐宋。王孟泽(王铎)尝称为三百年第一手。先生于书法各臻其妙,其昌明汉隶,当与昌黎(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同功。”清王士祯《池北偶谈》曰:“华州郭宗昌,善鉴别书画金石,分法为当时第一,所撰《金石史》与周至赵孝廉赵崡明《石墨镌华》并行于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其事。
    曹玉珂 生卒不详。陕西富平人,字禹疏,号陆海,顺治举人,官寿光知县。善书,“生平雅善临池,摹古拓名帖如其真,尤好名篆图章,收聚法物古器,核鉴以自娱”。《潼水阔集》有载。
    王 杰(1725—1805) 陕西韩城人。字伟人,号葆淳,乾隆间以第一人及第状元。授修撰,累官东阁大学士,以疾乞休。清吴修《昭代尺牍小传》称王杰工书法。著有《荷淳阁集》《惺园易说》等。韩城县遗存有其墨迹。《清史稿》有传。
    毕 沅(1730—1797) 江苏(今太仓)人,字湘衡、秋帆,号灵岩山人,出身状元。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升任陕西巡抚,成为主持陕政的封疆大臣、学者。任陕西巡抚期间,兴修水利,垦荒造田,保护文物,对关中书法碑石进行全面修整和考察研究,写成《关中胜迹图志》,修葺了关中多处名胜古迹。重修了华岳庙,修葺了泰陵、西安碑陵,扩大收藏,加强保护管理。对保护书法遗迹,作出贡献。著有《关中金石记》,对陕西古碑、彝器以时为序加以考订,凡797件。刻《经训堂法帖》。《清画录》《吴门画史》有载。
    刘 晖(1851—1926) 字元宾,号春谷,陕西长安人。擅长书画篆刻。清末举人,曾任四川永宁县知事,辛亥革命后任长安商务会长,曾主讲于“少墟书院”。书法诸体皆能,尤长篆书和行书。精于篆刻,治印数万方。绘画于清末曾入选上海南洋博览会举办的“全国名人画展”。著述有《秦汉瓦当考》《景教入中国考》《石鼓赋》等。出版有《刘晖书画选》和《苔芳馆印存》(刘晖篆刻)。
    王世镗(1868—1933) 字鲁生,号积铁,天津章武人。擅长书法。少习龙门诸品,继攻章草,终生致力于章草书研究与实践。戊戌变法后,由开封来陕西,依附堂兄王世瑛(兴安太守)。民国初,出任褒城、镇巴、西乡三县知事。汉中、留坝等地多见其书迹。有石刻手书本《增改章草草诀歌》、百衲本《稿诀集字》及《于母房太夫人行述》《王世镗先生遗墨》《王世镗先生翰墨》等出版传世。所著《论草书章今之故》为其艺术理论之结晶。1933年初,于右任曾为其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引起一时轰动。殁后于右任并诔之曰:“古之张芝,今之索靖;三百年来,世无与并。”
    张 靖(1879—1969) 字仲民,号寒杉。原籍咸阳,生于贵阳。清末以童生保送日本,转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学。其间,结识宋教仁,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又曾为蔡锷幕僚,参与过讨袁斗争。1929年后,历任上海公学、贵州政法学校、上海大夏大学教授。“淞沪抗战”爆发,应杨虎城将军约请,携眷返陕。在西安和寇遐、张洁夫、党晴梵发起成立了西京金石书画学会。张寒杉于文史、诗词、金石、书画均有造诣,而尤以书画著名。早年受业于杨守敬先生,与陈师曾为同窗好友。善花卉,喜作红梅。篆书方圆兼备,自成面目;行、草方劲峭立,法黄道周。出版有《澄碧楼史界拾遗录》《篆隶形影》《张靖墨迹》《草书千字文》等。曾担任陕西省政协常委、文史馆馆长、西安美协副主席等职务。
    张凤翙(1881—1958) 字翔初。祖籍河南泌阳,生于西安。擅长书法,工篆书。曾任陕西督军、陕西省副省长等职。出身贫寒,其父由河南逃荒到陕西,以打铁为生。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能文能武,善篆书,取法李斯,中锋用笔,细瘦圆匀,雅逸静美。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民国书法选》入录他的书迹。
    沈尹默(1883—1971) 祖籍浙江吴兴,生于陕西汉阴。尹父、祖父均擅书法。尹30岁就任北京大学教授,后任北平大学校长。解放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文联副主席等职。他对汉碑、北魏及唐碑颇有研究,为普及书法艺术,他曾举办书法学习班、书法篆刻作品展,并致信毛主席和陈毅,提出发展书法艺术的设想和规划,得到支持。1961年上海成立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尹任主任委员。“文化大革命”中遭不公正待遇。1978年上海市委为他平反昭雪。书法著作有《书法论》《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二王书法管窥》及附自甲骨文及米芾书62种。另有香港出版的《沈尹默论书丛稿》等。
    李元鼎(1882—1946) 字子逸,陕西蒲城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国民党审计部副部长。擅长书法,工北碑及隶书,风格俊逸中见秀丽,传世书作极少。
    茹欲立(1883—1972) 字卓亭,陕西三原人。早年就学三原宏道书院。1905年赴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创办《夏声》杂志鼓吹革命。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和护法运动。历任陕西靖国军总参谋长、国民政府审计院副院长、审计部部长等。后因与蒋介石政见不合,弃官而去。建国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检察署副署长、全国政协委员等。勤政笃学,书法著称,挥毫染翰,书工行楷,尤擅长魏碑,于右任赞其魏体书法为百年所罕有。其书结体严整秀美,筋骨内涵。亦工篆隶及章草,临石鼓,习金文,遒劲圆润,苍拙雄秀。他十分重视人格修养,说:“古之论书者,兼论平生,苟非其人,工不贵”。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有《茹欲立书法集》。
    寇 遐(1884—1953) 字胜孚,号玄疵,陕西蒲城人。早年加入同盟会,是当时西安的进步青年积极分子之一。1934年在邵力子、杨虎城等支持下,与张寒杉、党晴梵等在西安组织“西京金石书画学会”,任会长,编辑出版有《西京金石书画集》。同年根据他的建议,杨虎城等人创办《秦风周报》,寇遐为之题写报头。建国后,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对金石书法,造诣很高,书法宗北碑,笔墨酣畅,苍劲古拙,气势雄杰,自成面貌。长于榜书、行草,在关中颇负盛名。寇遐多才多艺,擅长金石书画及收藏,又酷爱秦腔艺术,曾修改过《辕门斩子》《周仁回府》《葫芦峪》等秦腔剧本。
    党晴梵(1885—1966) 初名瀛,陕西合阳人。擅工书法及书画鉴定。早年加入同盟会,并参加靖国军讨袁。建国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副部长,西北大学教授,西北行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政协一、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等。书法篆、行、隶、草无所不工,尤以行草和篆书名世。行草书以魏晋为骨,杂以章草笔意,行笔疾速,锋芒劲利。后以二王为宗,温柔淳厚,疏朗秀逸。篆书以金文大篆见长,得力于《毛公鼎》,点画凝重,古藏蕴雅,平生所书碑刻墨迹遍布三秦。又精于书论,著有《待庐论书百绝》,阐微识著,考定核博,颇有见地。有《先秦思想史略》《古文字学》《中国文字变迁史》《华云杂记》(上、下卷)、《党晴梵诗集》等著作行世。
    郭 坚(1887—1921) 字方刚,原名振军,人称郭武举。陕西蒲城人。1911年陕西辛亥革命旗帜举起,他加入学生军,参与占领军装局战斗;1915年曾任陕西护国讨袁军“陕西游击军”统领;1918年任靖国军总司令、靖国军第一路司令。军旅之余喜文艺,好弹唱,善书法。书法师从宋代黄庭坚,得其形悟其神,奇崛流宕,别具风貌。
    岳松侪(1891—1964) 早年名鹤龄,号老松。山东邹县人,久居西安,擅长书法兼及国画和治印。早年曾任河南督军府书记长、军法处长、郑汉铁路少将、陇海铁路局秘书长等。1948年后以书画谋生,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西安影响较大,与赵望云、关山月、何海霞、寇遐、张寒杉等相友善。篆、隶、楷、行皆工,尤长行书。书作劲挺奇崛,结字稍宽,章法严谨,得力于二王和颜、米。有《岳松侪书画选集》行世。
    王雪樵(1894—1939) 名光荫,字雪樵,陕西神木人。擅长书法,工魏碑及隶书。1915年肄业于北京政法大学。曾任陕西督军陕李根源秘书、北洋政府农商部主事、府谷麻地沟县丞等职。幼而好学,天资聪颖,蒙学之余,雅好翰墨。后期致力于书法创作,浸淫秦汉魏晋及六朝碑版近30年,融汉隶魏碑为一体,以隶意和方笔入行草,以草法入隶书,形成了“魏中有隶,隶中有魏”的独特风格,自称“魏隶参半书”。为近代“法古开新”的著名书家,其书艺深受于右任先生激赏,惜其未能更臻化境而英年早逝。有《王雪樵墨迹选》出版行世。
    段绍嘉(1899—1981) 陕西西安人,字泮森。擅长书法及碑帖鉴定,幼秉父教,习书临帖,识甲骨,习钟鼎,功力深厚。后独辟蹊径专攻魏碑,有自家风格。方正平直中有变化,横细竖粗,方圆兼备,雅静闲逸,风神高迈,自成一格。作品曾参加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有多种字帖出版行世。曾为西京金石书画学会成员,他的甲骨文对联早年刊登在《西京金石书画集》中。魏书作品1976年入选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现代中国书法展。生前在西安碑林从事碑帖鉴定和书法创作。曾任陕西省书法篆刻研究会副会长。有《段绍嘉先生书画作品集》行世。
    高乐三(1900—1988) 亦名罗珊。陕西长安人。幼年即酷爱诗文书法,11岁时就为乡间戏台写对联。当过会计,当过兵。1928年在汉中拜了著名章草书法家王世镗为师,学习章草书,遂以章草书法名世。书法诸体皆能,尤以小楷和章草著称。章草书圆润浑厚,古朴典雅,行笔沉着,结字秀美,舒展雄逸,波磔分明,独具特色。工楷书、小楷,用笔不苟,精整严谨,端庄秀美。生前为中国书协会员。
    陈尧廷(1903—1968)一署尧亭,酷爱古琴,陕西西安人。擅长篆刻及书法,对绘画、音乐亦有研究,曾在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讲授篆刻和古琴演奏。曾参加西京金石书画学会,与长安著名画家党晴梵、寇遐、张寒杉等切磋技艺。治印注重传统又变法求新,师法秦汉,广涉明清。章法多变,静中求动,方寸之间,变化万千。巧妙地将甲文、钟鼎、秦篆、汉缪、汉隶、魏碑入印。印作白文博大精深,厚重朴实,方中寓圆。朱文细瘦不枯,情趣盎然。印作被选入《现代印章选辑》。有《十二古琴人家印谱》出版。
    胡景翼(1892—1925) 名崇文,字笠僧,陕西省富平县人。1910年加入同盟会,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先后在陕西发动了逐陆(建章)讨袁(世凯)的护国战争,领导了陈(树藩)伐段(祺瑞)的护法战争,1924年联合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一举推翻了曹锟、吴佩孚的军阀统治。曾任靖国军副总司令兼指挥。学识渊博,修文经武,擅书法,工行楷书。
    陈瑶生(1906—1979) 河南泌阳人,久居西安。1923年参加中国画学研究会,学习国画。又工书法,擅长行书。书画作品曾参加省和全国展览。国画作品有《春雨归来》等。生前任教西安美术学院,为中国美协会员。
    陈之中(1913—1987) 又名致和。山西临猗人,久居西安。建国后从事文物工作,曾担任西安鼓楼保管所主任、西安文管会委员等。擅长书画,国画工山水花卉,尤喜画梅,有“长安梅翁”之誉。书法以行草见长,笔力苍劲凝重,朴厚拙辣。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并被多家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协会会员,陕西省书协副主席。
    梁伯载(1914—1986) 陕西省凤翔县大沙凹营村人。从小立志求学读书习字,7岁始写毛笔字,60多年不辍。每进县城皆往东湖观赏苏轼留下的诗文墨迹,并仔细临摹赏析。省吃俭用购买了大量碑帖书籍。在西安张果哉、王子靖、李穆轩等先生指导下,他临帖200多种。书体清劲秀润,潇洒自如。他的行书被收入全国《优秀书法一百幅》和《中国现代书法选》。
    吴毓坤(1917—1986) 原名乔松华,陕西华县下庙乡三吴村人。农民身份,终生酷爱书法。在菜园子土炕上写成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曾在日本展出。陕西华县火车站落成之日,他应邀书写的“华县站”成为他有生之年最后一件作品。《人民日报》《中国新闻》《人民画报》《光明日报》香港《大公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陕西电视台先后拍摄和报道过他的作品和事迹。1978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中国书法艺术》也介绍过他的书法作品。
    余井焕(1915—1989) 河南离城人,久居西安。早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工文史,精鉴赏,善书法工行书。专攻清代张裕钊的“创体”,得其神韵风骨,方圆皆备,险峻开张,遒劲壮美。1987年曾在西安举办个人书法展,1984年参加日本善命书院主办的“张裕钊、宫葛咏七师弟书法展”。
    张 邯(1919—1986) 四川乐山人,久居咸阳。擅长书法、篆刻。书法工篆书从唐人入手,上溯秦汉,风格圆润朴厚。篆刻风格古朴浑穆,跌宕隽伟,又精细工巧,得秦汉玺印及魏晋官印之精神,深入探索铸凿印的真面目及腐蚀后的造化之妙,师古不泥,善于创新。陕西及全国许多著名书画家的印章都出自他手。书法篆刻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出版有《篆刻要略》。生前为中国书协会员、陕西省书协理事等。

编辑:秦人
陕西省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户县钟馗故里 世界八大奇迹馆 汤峪温泉大兴汤院遗址
汉中石门栈道风景区 高西沟 凤凰湖景区
周至县厚畛子镇 药王故里景区 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
武功县武功镇 程家川自然风景区 西安广新园民族村
彬县大佛寺石窟博物馆 姜女祠 黄河壶口瀑布景区
陕西省美食 更多
怎么把鸡蛋炒得又香又嫩 当然有技巧
精致的袖珍美食 挑战灵活十指
怎么把鸡蛋炒得又香 精致的袖珍美食 挑
打假时间到 教你鉴 这些被扔掉的部分才
可以吃下去的美貌酒 告诉你真正的“日本
“可可树”新派甜品 睡前食物红黑榜 胖
不知道吧 微波炉原 风靡中国的潮汕砂锅
陕西省特产 更多
陕西特产大礼盒[图]
陕西的旅游纪念品 陕西八大怪泥塑
LED灯皮影系列 陕西土特产品旅游纪
陕西工艺美术品 文物复制品和仿制品
陕西旅游纪念品 榆林地毯
蓝田玉雕 安康绞股蓝
推荐信息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沈星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贺军
·李军朝
·穆海宏——国内走陵第一人
·80后剪纸艺术继承与发扬者——王宁
·记我省著名青年书法家石亮---三秦笔意写
·西安近现代人物——陈树藩
最新更新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名人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mingre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