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张井(?~1835年),字晴槔,号芥航,陕西肤施(今延安市)人,原籍中部县(今陕西黄陵县)。嘉庆六年(1801)中进士,初授内阁中书,改授知县,调任广东乐会县。嘉庆帝特命改为河南正阳县,加知州衔。后迁为许州、直隶州知州。奉命协助办理黄河马营坝合龙工程,署为汝宁知府。道光四年(1824),升为开归陈许道。不久,再以三品衔署为河东河道总督。次年,实授河道总督,兼漕运总督。 张井热心于黄河治理事业,在任多年,颇建成就,他查勘了黄河的实际状况,向朝廷上疏陈述了治河的长远规划。他认为当时的黄河是有防无治。每年到夏秋汛期,各段管理官员,只求临时堵塞。待洪永过后,则以为可保眼前无事,并不求治河之良策,致使河床逐渐淤高,水流速度减缓,影响漕运。这就是数十年来只知筑坝加固,以防代治,未能深入研究治理之策的结果。他报告说,目前河底未加疏浚,仍守旧规,以河堤来束水,而水不能冲沙,河身日渐淤积。他建议必须采取刷深之策,才能使水流将泥沙带走。这些见解本来是很可行的,但道光皇帝没有采纳他的主张,只命他与两江总督琦善、南河总督严烺等人商议,致使他的治河良策无法实现。所以,他也只好加高培厚堤岸,疏通各湖斗门引渠。 道光六年,他再次向朝廷上疏,论述黄河之病在于中满,淤积过于严重,应该因势利导。他认为应仿照前大学士阿桂改河避险之法,引导河水主流绕越高淤河道,以北堤改作南堤,中间开引河,使河水旁旧河道而下。至入海处仍归故道。这样以来,无淤滩阻隔,河水可畅通东流。去路既畅,上游之淤必被刷深。待黄河与清河相平,即启开御黄坝,引清河水畅流人黄河,冲刷黄河河床,则可成建瓴之势,以消黄河淤积现象。道光皇帝看了他的奏疏,认为他有见识,即调他任江南河道总督。七年春汛期,黄河水倒漾,仍高于清河水位,御坝难以启开,致漕运船只倒灌入运河。他上书自请治罪,被降为三品官衔。后黄河水位下落,启开御坝,漕运船只幸得全渡。道光帝责斥他急于求功,又拘泥于师古,被革职留任。 八年,他复上疏陈述治黄的4条措施,即:一为黄河接筑海口长堤,并于下游多筑埽坝以资刷掣;二为洪泽湖添建滚水坝,加宽湖堤,三为南运河移建昭关坝,加帮两岸缚堤;四为北运河修复刘老涧石滚坝,补还南岸缚堤。九年,道光帝以两年中汛期安全无恙,恢复他二品官阶,并命他相机恢复河湖旧制。他又一次上疏说,南河利害,全系清江。必须使清洞水畅流,助黄刷淤,方能达到黄河漕运两治。 十二年,桃源县(在江苏淮安境)百姓聚众私掘官堤,形成决口,他被朝廷革职,暂留任效力。御史鲍文淳,宗人府府丞藩锡恩提出异议说,黄河水人洪泽湖,恐有妨碍运河航道。道光帝命穆彰阿、陶澍会同张井商议,他复上疏说,黄水人湖后,即由吴城七堡仍人黄河,仅淤沿堤,不会影响运河。河道乾涸,正可将桃南、桃北两厅间大加清淤,除去中满之患。十三年,于家湾工程合龙,朝廷复他四品官阶,十四年,他以有病请辞职。十五年卒于家。 张井任河道总督职10年,勤恳从事,锐意改革,满怀治理黄河水患的雄心壮志。但因道光皇帝因循守旧,不肯大力支持他实施治理计划,致使耗银三百余万两而收效甚微。但张井献身治黄事业的精神可嘉,不失为一位卓越的水利家。著有《二竹斋诗文集》。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