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谈到创作,茹桂教授说:“艺术家好比星星,使他发光的是作品,如果没有美的作品,星星也就黯然消失了”。上世纪80年代初,先生不仅有诗书画作品发表,同时还写出了《书法十讲》专著,为当时书法艺术起着筚路蓝缕的作用,此书陆续修订再版5次,一直畅销至今;相继又写出《美术辞林·书法卷》、《艺术美学纲要》、《书法教学手记》和艺术散文随笔集《砚边絮语》等论文著作。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应邀出访日本,先后讲学、举办画展、作学术报告,为诗界静冈县吟咏会成立题诗祝贺,为京都大仓纪念馆、四国空海总本山善通寺以及高野山、五剑山等名山胜迹题诗书碑,为已故首相大平正芳纪念馆题写“大海百川平野阔,正道千秋芳草馨”的嵌名联,这一切都给日本朋友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被日本媒体称为“刮了一阵中国书道旋风”。时任京都府知事的林田攸纪夫先生特意为他颁发了京都府的城徽,称他为友好使者。尤其令人惊喜的是,1998年8月应美国驻华使馆之邀,他为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西安,在临潼下河村讲演台背景布置书写的20余幅集古诗词和警句组成的各体书法作品,是那样的光彩夺目。 当时有记者亲临其境,颇有感触。事后,美方白宫随行访问的负责人表示:“总统很高兴,在西安用书法这一中国文化的独特形式接待总统是最高的礼遇”,此后将这些喷绘在幕布上的书法作品带回白宫收藏。
人文精神的坚守
茹桂先生常说:“人是文化动物和精神动物,是素质的合成,人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和独特的精神,所以才是万物之灵。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精神现象,是文化个性的核心,是人类智慧的果实,是因人而存在并为人而享用。人文精神的丰富与否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历程的标帜,它可以提高民族正气,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是增强民族自信、自尊、自强和正气的凝聚力。 书法创作之所以不同于工具性写字,就在于书法创作是一种将自己的心迹化为物质的艺术生成过程,是书家的才学、悟性、审美和感知转化为笔墨的表达过程。因此,在优秀的书法作品中,常蕴涵着书家的笔法锤炼、点画悟研、审美态度、人生体验以及精神观照等多方面潜在的文化内涵。茹桂先生对传统美学精神的认同在他的艺术理念中是一脉贯通的。他认为,站在古人和同代大家的光圈里,并不等于是自己在发光;他蔑视那些用非艺术的手段来掩盖或者填充自己艺术不足的作法;他愿意以无比虔诚的态度做人文精神的守望者。在他看来,“艺术不是单纯的自我调节或者宣泄,不是向社会索取的砝码,更不是‘敲门砖’;艺术是生命的追寻,是心灵的归宿,是精神的家园,是童心梦幻的继续和诗意的诉说,是从足下这片黄土地中放射出的理想之光。”他永远是心怀经典、在传统中汲取营养而力求创新的人。所谓创新并非简单的趋时立势,而应当是有教养的创新,并非一味猎奇求怪、低级迎合时俗,而是高级情感上的审美愉悦,能够激发人们健康向上的美感。 当前受市场冲击影响产生的某些功利浮躁现象,一味地将此归结为缺乏崇高艺术追求和人文精神的丧失,可能过于苛刻了些。但从事艺术创作不仅要有严谨扎实的学风,而且应当把思想放在高处耐得住寂寞,切勿将灵魂淹没在虚名物欲里,才能守护和发扬艺术自身人性中高贵的一面,也才能创造出真正美的艺术,从而真正体验生命的本真,享受到生命的大自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