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李赋都(1903~1984) 李约祉次子。民国11年(1922)毕业于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德文科。12年(1923)由叔父李仪祉资送德国留学,就读于汉诺威工业高等学校水利专业。17年(1928)毕业回国。先后在重庆、哈尔滨等地水利工程部门工作。21年(1932)再次赴德,在阿朋那黑水工试验所参加治理黄河模型试验,获博士学位。22年(1933)8月,在大津承担中国第一个水工试验所的筹划、设计、施工任务,建成后出任所长。先后进行官厅水库大坝和芦沟桥滚水坝的消力及透水丁坝等多项试验。26年(1937),主持灞河决口堵复工程,取得成功。27年(1938),任四川都江堰治本工程设计室主任。31年令37年(1942~1948),先后在西安、开封任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设计组主任、工务处处长。37年(1948)10月,在武功县任西北农学院水利系主任、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49年7月武功解放后参加革命工作,在西北农学院继任原职。1950年以后,先后出任西北黄河工程局局长,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水利部部长,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水利局局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兼黄河水刊科学研究所所长。1978年以后任黄委会顾问。他继承叔父李仪祉兴水利、治黄河的思想,毕生献身于治黄事业。他主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应当始终把泥沙问题放到首位,要特别重视和大力开展黄河中游水上保持工作,提倡农林水牧结合,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修“千坝万库”,鼓河下游要进行河道整治,固定中水河槽。著述主要有:《黄河问题》、《河流总论》、《泥坝的拦泥作用》、《黄河下游河床演变和河道治理问题》、《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区的沟壑渝治理》、《治河与泥沙》、《根治黄河》等。他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第二、三、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届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公委员,政协河南旨第二、三、四届委员会副主席。他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三至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和民革河南省第五、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还担任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组织委员会京外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河南省科协主席,中国水利学会常务理事等职。1984年11月26日在郑州病逝,终年81岁。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