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胡琏 胡琏(1907—1977),北会村(在今赤水镇)人,原名从禄,又名俊儒,字伯玉,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 胡琏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家,兄妹三人中,他排行第二。先读私塾,13岁入县立高等小学。他资质聪慧,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备受老师刘淼的称道。 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无法继续上学深造,就去河南投军。开始,在国民二军冯子明旅当一名文书。不久,胡琏又赴广州,于1925年中秋节前后,进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第七连学习。在黄埔军校时,他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和“孙文主义学会”。 1926年10月,胡琏从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随即投入北伐战争。1928年他任十一师六十一团连长。次年参加了蒋介石讨伐李宗仁的战争,以及蒋介石与冯玉祥、蒋介石与唐生智的混战,因作战有功,擢升为营长。自1931年6月起,胡琏参加对红军的第三、四、五次“围剿”,并于1933年升任第十一师第六十六团团长。 “七七”芦沟桥事变后,胡琏一直拚杀在抗日战场。1937年8月,在淞沪会战中,胡琏的第六十六团负责上海北面罗店的防守,在日本侵略军的飞机、大炮、坦克的进攻前,顽强抵抗。虽然伤亡很大,但滞缓了日军进犯。 淞沪会战后,胡琏升任第六十七师第一九九旅旅长,曾进军苏南,展开游击战,重创日军。1938年武汉保卫战中,胡琏率部在皖南长江南岸掩护海军特种部队在长江水道布雷,阻滞日军向武汉进攻。 1939年,胡琏升任第十八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并开赴湖南,参加了打击日军的第一次湘北会战及其它战役。次年5月,日军进逼宜昌,第十一师奉命驰援湖北当阳,当阳已是江北孤立据点,有人主张放弃。胡琏却认为,当阳是宜昌屏障,若当阳失陷,则宜昌不保,必须固守当阳。6月9日,日军疯狂进攻第十一师阵地,战斗十分激烈,尤其是九子山高地双方反复争夺,相持不下。胡琏亲率一个团增援九子山,同时派一支小部队,迂回夹击敌军。敌人恐被围困,慌忙撤退。第十一师同日军激战一周,重创敌军,完成了当阳阻击任务。1941年,胡琏调任福建省预备第九师师长,次年又调回第十一师任师长。 1943年5月,日军进犯湖北西部的石牌。石牌是长江上的一个江防要塞,若石牌有失,则日军不仅可以威胁鄂西的巴东、恩施一带,而且可以窥视四川,震撼西南。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严令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坚守阵地。蒋介石决定把守卫石牌要塞的任务交给胡琏第十一师。 胡琏接受任务后,表示誓与要塞共存亡,随时准备以身殉国。他决定利用石牌要塞岗峦起伏的地形,智取敌军,将主力部队隐匿于要塞东南北斗冲一带,只留部分兵力防守要塞。5月27日,日军向北斗冲发动进攻,当敌进至一个群山环抱的石谷时,胡琏一声令下,第十一师部队一拥而上,将敌人围住,并予以重大杀伤。第二天,日军继续发动进攻,胡琏组织强大机枪火力网阻滞敌人,并指挥部队与逼近阵地的敌人展开短兵相接的搏斗。胡琏采用攻守结合的战法守住了阵地,共歼敌1千多人,取得石牌保卫战的胜利。他因此功获青天白日勋章,并升任第十八军副军长。 1944年,胡琏带职调重庆蒋介石侍从室任参军之职。几个月后,又出任第十八军军长,因日军进犯,率部参加次年6月保卫湘西的雪峰山会战,抗战胜利后,第十八军奉调到武汉地区驻防。 1946年夏,第十八军改编为整编第十一师,胡琏任师长,随即投入内战前线。在进攻鲁西、苏北、山东解放区时,连遭败绩。1947年7月,胡琏的整编十一师与第八军在鲁中的临朐、南麻与人民解放军野战军作战。这年夏秋,胡琏率部移驻平汉铁路南段,且进攻鄂豫皖解放区。同年冬,任整编第十八军军长。1948年,胡琏的整编十八军番号撤销,所属部队并入新组建的第十二兵团。胡琏任副司令,并被授予陆军中将衔,兵团司令由黄维担任。10月底,胡琏因父病危和治自己牙病请假离开部队。 11月,淮海战役爆发,第十二兵团被人民解放军包围在安徽宿县双堆集地区。蒋介石发现胡琏不在前线,立即电召胡到南京,令空军将其空运到双堆集。12月初,人民解放军攻势更加猛烈,第十二兵团处于绝境。12月7日胡琏慌忙飞往南京,向蒋介石面告。9日,又飞回双堆集,准备突围。12月12日,人民解放军发动总攻,15日,第十二兵团突围不成,大部被歼。胡琏乘战车逃跑到南京。 次年2月,胡琏任第二编练司令部司令。5月,又任第二编练司令部改编的第十二兵团司令。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胡琏一直撤到广东潮汕地区,旋又退到金门。1949年10月25日,胡琏率部在金门古宁头村阻挠人民解放军登陆金门。 以后,胡琏任台湾国民党军队的金门防卫军司令、第一野战军团司令、陆军副总司令,以及台湾驻南越“大使”、“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先后被授于陆军上将、二级陆军上将、一级陆军上将军衔。晚年爱好文学和历史,喜读古书,并著有一些作战回忆和《越南见闻》等书。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