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关秀卿 关秀卿(1874—1957),字中俊,瓦头村(在少华乡)人,毕生从事教育工作。 他是清末秀才,后在私塾教书。教育会附设两等小学堂建立的次年,他应聘到校任教。咸林中学创办后,关秀卿任斋务主任,指导学生生活。除本职工作外,学校师生之一切正义、进步的社会活动,如当时的男子剪辫,女子放足,植树造林,荒年散赈,扫盲识字,爱国宣传等,他莫不积极参与。 1921年以后,咸林中学因时局与人事问题,内外校务均由杨松轩一人负责,关秀卿积极予以协助。1928年杨松轩逝世后,咸中内外一切工作失去支柱。校董会为了挽救学校当时危局,选关秀卿为董事长,继承杨松轩总揽校务。当时地方政局混乱,学校经费拮据,各科教师缺乏,学生纷纷离校,学校几乎陷入停顿。继之1929年大旱,1930年和1931年的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混战,1932年瘟疫大流行,都使学校工作遇到极大的困难。关秀卿在此危难之中,苦思焦虑,费尽心血,使学校尽力维持。又值省教育厅欲停办咸林中学,他与部分校董力排众议,据理力争,团结一致,发奋图强,决心将咸林中学办下去。他毅然接受前任校长辞呈,聘请王子休继任校长,并聘请熊文涛、雷五斋、严木三、白伯旅、徐锡龄等一批优秀教师到校。同时提倡劳动教育,师生动手,自力更生,结合生产,建设学校。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情况逐渐好转。1934年,学生由原来的80多人,增至300多人。他还领导校董会与县府交涉,将县仓房周围与县府喊冤台故址20多亩土地拨给学校扩展校址,并修建了体育场。学校面貌大为改观。 学校摆脱困境后,关秀卿与校董会又力求发展,增设高中,并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合校。当时的封建习俗使男女合校遇到很大困难。关秀卿带头将自己的女儿、儿媳送到学校,并动员教职员工响应,男女合校逐渐得到社会认可。 关秀卿主持咸林中学校务期间,学校不但摆脱停顿状态,还得到很大发展。极盛期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部,教职员工60多人,男女学生800多人。学生来源除本县外,还有关中东部各县以至河南洛阳、山西永济,不愧“陕东学府”之称。 芦沟桥事变后,关秀卿以年事已高,辞去董事长及资产部监督职务,退居家园,仅以普通校董名义,充当顾问,时被咨询。 华县解放后,关秀卿以民主人士身份,参加社会活动,1957年去世。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