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中(1881~1941) 字允丞、允臣,张桥镇下刘村人。肄业于三原清麓书院。 清宣统元年(1909),加入同盟会。民国5年(1916),袁世凯窃国,“屠伯”陆建章督陕,摧残革命,杀害党人。他和胡景翼、岳维峻、董振五、邓宝珊等,以三原大有公司为革命机关,共谋发难。机泄事败,王绍文等20余人殉难。渭北民党愤起,发动护国讨袁。胡景翼等在富平击溃陆的中坚团,生擒陆承武,赶走陆建章,策划布署,刘氏之谋居多。民国6年(1917),段祺瑞组织“督军团”,解散国会,“约法”再毁。刘力促张义安、董振五、邓宝珊,发难三原,联合各路同志,竖起靖国军旗,拥护护法政府。先后推举胡景翼、于右任为总司令,井勿幕为总指挥,进军西安。 民国13年(1924),刘允丞奉孙中山命,同丁惟汾、王法勤,布置北方军事。他以胡景翼代表身分,策划、斡旋于冯玉祥、孙岳之间,促成三方协议,发动“首都革命”。捕贿选总统曹锟,逐满清废帝溥仪,击溃直系军阀吴佩孚主力。树起国民军一(冯玉祥)、二(胡景翼)、三(孙岳)军的旗帜。介绍中共北方局书记李大钊和胡景翼等携手协作。 民国14年(1925),孙中山、胡景翼相继逝世,岳维峻继任河南督办。刘允丞主张乘刘镇华败军气沮,豫西大捷之余威,南下武汉,彻底击溃吴佩孚,掌握南北枢纽,巩固华北、西北之胜局。李大钊劝告岳维峻不要自不量力,数面出击。岳氏一意孤行,四面受敌,国民二军瓦解于豫西。刘允丞渡河入晋,被阎锡山拘于运城监狱,囚入木笼十余月,臀股溃烂。诱降劝服,始终不屈。后被释出狱。民国17年(1928)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民国20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当选为国民政府委员。民国21年(1932),简派调查边疆地区实业资源,两入蒙古,遍历各旗;著《察(哈尔)绥(远)蒙旗实业调查记》,民国25年(1936),被推选为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默察时势,认为“东方战端当在明春”(引自《刘允丞六十自述》),卢沟桥事变果于次年7月7日爆发。民国27年(1938),视察黄河沿线,慰问台儿庄抗战将士。广州、武汉不守,中央国民政府播迁重庆。晋陕危殆,刘氏与张继联袂赴渝,直陈国策的得失。力倡“不守河东,则关中不固;无关中,不惟无兵可征,亦且无饷可筹。四川虽号天府,如精金外露,不可恃也!”(《刘允丞六十自述》)。中枢信服,才有蒋介石、白崇禧武功扩大军事会议,部署坚守晋、陕,巩固西北的布局。抗日战争进展到最艰苦阶段,刘与冯玉祥同舰往来于荆(门)宜(昌)三峡间,视察防务。日寇陆空肆虐,滥炸后方城市,他自重庆而成都、西安、三原,花甲垂老,疲于奔命。但仍力疾视察潼关防务。归而长眠,竟以61岁逝。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