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张法杰(1900~1970) 字汉三,西安市灞桥区狄寨乡唐村人。民国二十六年后季至二十九年(1937~1940)任朝邑县长。 张县长上任不几天,山西永济和风陵渡相继失陷,朝邑已成抗日前线,日寇飞机常来轰炸。且黄河西岸国民党守军突被调走,前来接防的军队还远在百里之外,河防异常空虚。1938年农历九月初七,县城突遭日寇炮击。霎时,人畜伤亡、房屋被毁,满城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张发杰县长深感自己身为一县之长,守土保民责无旁贷。他一方面命保安队副大队长王伯谟火速率全体保安队员扼守黄河要冲;一方面向省政府和驻扎在渭南的孔从周旅长急电求援。并于当晚召集全县13个联保主任及有关人员开会,决定了三条应急措施: 1.迅速从全县各联保抽调精壮的保丁和武器,组成朝邑河防队,任命穆云汉为大队长,协同保安队把守河防。 2.组织朝邑县城、区防空队,任命樊吉甫为队长,负责城、乡的防空工作。 3.安排财委会王仲材寻找车辆,把县政府的档案及重要文件转移到两宜,乌牛等安全地带。 孔旅长接到张的急电后,率先头部队于第二天赶到朝邑,令部队急奔河防前沿。张县长一见孔旅长,如释重负,将河防吃紧情况向孔讲明后,便赶忙动员县城各保迅速筹备好饭菜,给先头部队送往河防前线。 时朝邑每日需出动民夫千余名,大车二百余辆,去黄河滩挖战壕及修筑掩蔽部和机枪掩体。张法杰通过“军运代办所”分派调度,并与驻军十七师、预一师、警一旅、警二旅密切配合,特别是与警二旅旅长孔从周决策,使艰巨繁重的军征工作,不枉不误,井井有条。 民国二十六年(1937)深冬,在西安求学的朝邑籍学生组成“朝邑学生战时工作团”回乡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张极为支持,拨给麦子资助经费,并通知各乡、镇对工作团食宿特予关照。对工作团反映乡、保人员的不法行径,即时予以查处。宣传活动结束后,工作团成员张守身(后改名张华莘,中共地下党员,当时在西安教书),被张法杰挽留,任韦东乡联保主任。张守身以合法身份找来河南铁匠试制枪枝。成功后,正欲成批制造,地方劣绅闻知,联合控告张“私造枪枝,图谋不轨”。张法杰着人将张找来,让他看了状子,指出张做事太冒失,让其出走了事。 民国二十七年(1938)春,“朝邑学生战时工作团”部分同学又返乡开展救亡活动。张法杰与孔从周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嗣后经张支持,收集城内学校迁移乡间后遗留的零散学生,成立临时小学。 驻军预一师乱拉壮丁,闹得路断人稀。张闻知,化装为过路旅客,正行走间,被预一师拉去,秘书通知师长冯龙后,冯将张请到师部赔礼道歉,并命令各营、连将拉来的当地农民全部释放。 中共朝邑县工委创办“七七书报社”,县兴办“朝邑中学”及妥善安置迁往乡间的学校等有关文化教育事业,均得到张的重视与支持。 民国二十九年(1940),张奉调离任,朝邑群众在东大操场竖立一座“三楞碑”。一面雕刻:张法杰县长德政碑;一面雕刻孔郁文(即孔从周)旅长德政碑。而另一面空白,以待贤者。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