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路易·艾黎 路易·艾黎(RewiAIler1897~1987),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1897年12月2日,出生于新西兰斯普林尔德一位农村教师家里。 1927年4月2日,来到中国上海。他看到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决心抛弃舒适的生活,为中国人民做些有益的事。先后在上海消防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任职。1937年冬,他与埃德加·斯诺等积极筹办“中国工业合作社协会”(简称“工合”)。1938年8月5日“工合”在武汉成立,路易·艾黎任代理总干事。同时,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他为行政院技术顾问。他以履行公务的机会,奔波于中国的东南、西北和西南等地。建立了“工合”东南、西北、西南办事处及所属工厂、合作社,安排大批难民就业。以其产品支援中国抗日战争。还与“工合”国际委员会取得联系,争取对中国“工合”的援助。 1939年3月,艾黎从宝鸡“工合”西北办事处来到凤县,成立“工合”双石铺事务所。在柏家坪山根下,打两孔窑洞住下,领导“工合”运动。先后建立机器、造纸、制革、纺织、供销等17个合作社,还在嘉陵江边安装水力发电机,使双石铺街市首次使用电灯照明。路易·艾黎在《关于工合生产技术的几点意见》中指出:“比较满意的是,双石铺和成都仿制小型毛纺机的设计,对甘肃和蒙藏边疆产毛区域的人民以莫大的希望”、“除了宝鸡机器合作社制造的织袜机、缝纫机、织背心机以外,双石铺机器厂是西北区唯一仅有的”。之后,又在双石铺建立“工合”小学及附属幼稚园、招待所、黄牛铺通讯处和“工合”医院。 路易·艾黎在双石铺,除为“工合”事业操劳外,还把心血倾注在创办培黎工艺学校上。他在自传中写道:“当‘工合’决定开始小规模地举办训练班,为合作社培养技术员和指导员。这种培训班就叫做‘工合培黎工艺学校’。我选用‘培黎’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约瑟夫·贝利(传教士,创办了南京大学农学院并执教),一个从1891年起一直在中国的美国人。他主张我们这种培训方法,而且在美国很出名;我们曾从美国筹集到大量资助。再者‘培黎’在中文里是‘为黎明而培训’的意思,我们认为这样命名很合适”。 培黎学校的座右铭是:创造、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开设基础课六门,专业课五科。经费由国际工合协会资助,设备齐全。学生多系沦陷区逃出的贫苦人家子女。首次招生80余名,实行半工半读。艾黎经常指导教学并带领学生在本校的纺织车间、机修车间和其他厂、社生产实习。 他为了专心致志为中国人民做事,不愿有家室之累,因此终身末婚。在双石铺期间收养4名革命烈士遗孤。对学校的学生和收养的孤儿,他既当严师,又当慈父,不仅教他们文化知识,又照顾他们的生活,亲自为他们理发、洗澡,使他们健康成长。 由于艾黎支持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和支持抗战,受到国民党政府的监视,把他定为亲共危险分子。1942年9月21日,重庆国民政府发电到双石铺,通知艾黎:“行政院决定终止你在中国工业合作社技术专家的职务”。1943年8月19日陕西省政府向凤县发出密令:“外侨艾利(黎)行迹诡密,即交由新镇长秘密监视,并电中央设法调离该地。”由于政治形势严峻和经济困难,艾黎计划把学校迁往延安或甘肃。随即给周恩来捎去口信,征求意见,但未得到信息。他权衡利弊,认为去西边可以得到设备和人员,在那里为解放作准备较为有利。于是,于1945年4月,带领部分学生和机器设备,迁往甘肃省山丹县。 1961年艾黎在我国各地旅行、考察时,又来到凤县双石铺看望故旧。他和凤县人民结下深厚友谊,群众亲切地称他“艾老”。 1981年8月21日,凤县遭受特大洪水灾害。艾黎心急如焚,不顾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劝阻,执意到凤县了解灾情,看望受灾群众。10月5日上午10时,在陕西省宝鸡市有关领导陪同下,乘轨道车来到凤县草凉驿,冒雨看望住在临时窝棚中的灾民。在红花铺又登高爬低,察看火车站受灾情况。在座谈会上,他全神贯注地听取县长关于灾情和抗洪救灾情况的介绍,又详细询问双石铺镇和嘉陵江大桥等设施的受灾情况。对抗洪救灾取得的成绩深表称赞,他说:“你们是英雄,战胜了这么大的灾害,佩服你们的革命意志”。 1987年12月27日凌晨,路易·艾黎因病在北京逝世,年90岁。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