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刘鋕(?) 字介甫,范家寨乡大沙凹村人。清生员。为辛亥革命凤翔起义组织领导人之一。清军与地方革命军战于凤翔时,支持革命,办理地方军需供应,极尽心力,被选为第一届县议会议员。后居家研究医术,颇有心得,农民受益者甚多。殁于家,年83岁。 王丕卿(1886~1971) 又名肇基。凤翔县纸坊乡王家河人,清秀才。8岁就读于马家庄私塾,刻苦好学,深受老师李逢春赏识,与同学张维翰、刘治洲称为“三大学友”。后被选送到陕西省优等师范学校深造。1911年毕业,经西安革命军政府挑选,与千阳同学高丹桂返回凤翔,协助杨荟祯、刘鋕等劝说“凤翔革命同志会”首领马秉乾,服从西安民军政府,安定社会秩序,保护地方权益。 1912年初,与刘治洲等组织并率领地方民军,配合万炳南击败由甘肃进入凤翔的西路清军,解凤翔之围。 1913年,丕卿应聘在陕西省立第二中学(凤翔)任教,后又任教于三秦公学、省立第一中学,并兼授省立三中、第一师范、第一女子师范、承德中学等学校史地课程。在西安教育界颇有声望,被誉为西府“黑才子”。 1922年,被选为陕西省第三届议会议员。1929至1930年,曾任泾阳、澄城县县长。离任时,当地绅耆赠言“政绩卓著”,并送民歌五套、挂牌两幅。1938年,应陕西省立高级中学聘请,在翠华山任教,资助进步困难学生去延安投身革命事业。同年被派任凤翔中学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任凤翔县土改委员会委员和人民代表,后被选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副县长。1958年任县政协副主席。 王丕卿重视地方修志事业,1982年3月提出“社会已革新,修志不宜缓”,并亲自担任《凤翔县志》主编。丕卿和诸位同志在修志中多采访、多询问、多搜集,采取分工合作、集中意见、民主讨论的方式,将旧志中的观点、立场错误之处,予以改正;将有名无实,无关人民生活,且涉及迷信荒诞之记述,分别删去;将有关生产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足以为社会表率典型的人物,前所未论列者,分别编入。《重修凤翔县志》(初稿)上接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下限为1949年。共16卷,15.8万余字,1963年12月完稿。由于“文化大革命”干扰破坏,未正式出版,但填补了自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凤翔知县罗鳌《重修凤翔县志》以来182年的缺漏,为编新县志奠定了基础。 王丕卿“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于1971年8月11日蒙冤逝世,享年86岁。1979年2月,凤翔县党政组织为其平反昭雪。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