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贾福荣(1902~1980),汉族,未央宫乡讲武殿北村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著名植棉能手。陕西省棉花研究员,省、市模范共产党员。 解放初,即率先组织10多家乡邻成立互助组,并开始实践棉花丰产技术试验。他坚持田间观察记录,在实践中探索提高。采取冬前深翻冻垡、浸种催芽、勤锄打杈等措施,亩产皮棉达到100公斤左右,高出一般产量3~4倍。195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农业劳动模范称号。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和1957年两次赴京参加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其佩戴劳动模范奖章。农业“八字宪法”①公布后,他严格按照“八字宪法”指导植棉,总结出一整套棉花丰产经验,最高亩产皮棉143公斤。1962年开始试验麦棉套种,亩产小麦210公斤、皮棉90公斤。继而又进行棉油套种、棉花豌豆套种、棉菜套种等间套技术试验,试行单行密植和旱地万株棉等新的栽培方法,均获得成功。 1968年,周恩来在一次棉花会议上向专家和植棉能手提出试验双季棉的新课题。他响应周总理的号召,一心扑在双季棉的试验上。造反派批斗他,他在批斗会后又走进试验田,苦心孤诣,刻苦钻研植棉技术。先后采用营养钵育苗、贴黄芽移栽、促早发、保全苗、整枝、打尖、抑制陡长等措施,使双季棉试验终于礅得成功,亩产早棉50公斤、晚棉90公斤(皮棉)。 贾福荣致力于棉花栽培试验30余年,在棉花的栽培技术方面有一定造诣,曾和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等世界著名植棉专家、学者进行植棉技术交流。1980年农历腊月三十日去世,享年78岁。 著有5万余字的《棉花栽培学》(手稿)。获得国家、省、市级奖牌、奖旗50多面,奖章30多枚。多次被选为省、市、区人大代表,系区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为便利各地学习贾福荣的植棉经验,表彰其在发展棉花栽培技术方面的贡献,1965年,省、市人民政府投资修建未央宫乡政府至讲武殿村全长6公里的炉渣路时,命名此路为“福荣路”。1985年改为沥青路面。 ①土、肥、水、种、密、保、管、工。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