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天(1904—1944) 名郊麟,字乐天,麟游县河西上庄村人。家境贫寒。幼读私塾,后考入县立高等小学,品学兼优。毕业后留校任职,坚持阅读进步书刊,受到“五四”新文化思想的启迪,常和师生探讨救国救民的之道理,积极追求进步。1927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麟游县共产党组织遭敌破坏,王乐天同其他党员一面设法营救被捕同志,一面组织学生宣传革命最后必将胜利的道理,鼓励同志坚持斗争。不久,他被选为支部书记,在青年学生和贫苦农民中开展宣传教育和组织发展工作,曾把革命传单贴到国民党县政府大门口。 民国十九年(1930)春,王乐天奉命打入甄寿珊部警卫第三营秘播革命思想,改造军队不良积习,士兵纪律明显好转,并发展了一批新党员,这些人大都成为后来武装斗争的骨干。同年11月甄遇害,经杨虎城骑兵团团长王泰吉(共产党员)活动,将
原第三营的骨干编入杨部驻麟游的赵慧生团第三营,王乐天专司党的政治工作,并秘任麟游县地下党支部书记。他常和士兵促膝谈心,了解士兵家庭困难和要求,并积极帮助解决。在过去等级森严的军队中,士兵一见王乐天,都围上来亲切呼之为“咱老王”。党支部根据三营较好的群众基础,贯彻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省委指示,积极发动武装暴动。 民国二十年(1931) 12月,他和营长赵伯经领导该营举行武装起义,当场击毙副团长杨德武和顽抗的警卫队长陈生华,缴步枪三十多支,迫击炮四门。起义后由王乐天率领,撤离县城,转战页岭南北,与敌围剿部队作战几次,终因力量悬殊,又无外援,即隐藏武器,疏散人员,保存力量,等待时机。他遂去王泰吉兵团学习。经过半年,掌握了许多军事知识,成为地下党以后领导游击武装的得力指挥员。 民国二十一年(1932)8月,麟游游击队成立后,王乐天任分队长,积极参与领导打土豪,分粮食、抗粮抗捐,救济灾荒,为让贫病交加者度过灾荒,他带领士兵送粮送衣上门,而他自己冬天只穿一件褪色的破褂子,白天当棉衣,晚上当被子。 在对敌斗争中,他总是身先士卒,置个人生死于度外。1933年10月,敌保安团300余人向游击队驻地雷家原窜扰,当进入伏击圈后,他带头冲锋,一举击溃两个中队,活捉了团长侯振国。1934年元旦国民党刘文伯部营长王耀寰以两连兵力包围了游击队驻地神家原。王乐天亲自断后,向敌人猛烈射击,直到所有人员撤出,他才离开。 1937年冬至1938年5月,王乐天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6月,任中共麟游县委书记,他废寝忘食地学习毛主席《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著作,认真研究我党抗日救亡的方针政策。为了减轻人民苛重的负担,他与当时任兵役科长的赵伯经商议,在全县找来几十名大骨节病患者,亲自带到凤翔团管区交兵,验兵军官怒责,王以地方病据理驳斥,从此,麟游县每年摊派兵额比原来减少了一半。 他在任县委书记期间。坚决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了一批爱国进步人士,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这时党员已发展到200多人。1940年,他在担任地下党秘密武装——麟游县自卫队队长时,推行抗大的教学方法,组织士兵学习军事、政治、文化。利用节、假日,在街道、农村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当时士兵军饷仅够糊口,他便带领大家种粮、菜,养猪、鸡,磨面,捻毛线,织毛衣,除部队自给外,还将节余产品销售后,为每人缝棉大衣一件。这种作法,1941年11月曾受到中共陕西省委表扬。 民国三十二年(1943) 11月,叛徒告密,敌人将他押解虢镇第九军军部,除夕被解送宝鸡专员公署,由专员温崇信和第九军军长韩锡侯亲自审讯,这晚,大雪纷飞,王拖着沉重的脚镣,在敌人面前毫无惧色。翌晨(即春节),只喝了一顿包谷囚饭。他鼓励同狱难友:“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酸、甜、苦、辣、咸都得尝一尝,要坚决沉着,不要丧志。” 在敌人各种严刑面前,王乐天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始终保持党的机密。用文天祥《正气歌》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来勉励自己和同狱难友。利用法庭答辩和写诉状的机会揭露国民党县长马绍中及其同伙的种种罪恶。每当同志和亲友去看望时,他总是坦然的说:“我一生没有做对不起人民的事,你们不要为我操心,要把正义的事业进行到底。” 民国三十三年(1944)3月22日,是王乐天同志遇害的日子。临刑前他镇静自若,嘱托同狱战友:“不要悲伤,不要胆怯,要坚持斗争到底,革命终将最后胜利。”敌人在没有任何证据和供词的情况下,竟采用暗杀手段,在宝鸡市西关外高家坡下,残杀了这位坚强的中共麟游县委书记。共产党员刘耀庭在敌人狱中闻讯后,悲痛万千,遂密送挽联“壮志未酬身先死,孰料渭水哭忠魂。” 1944年10月18日,中共关中地委书记张德生对乐天英勇就义作了表彰。解放后中共麟游县委及县人民政府为他立碑纪念。甄瑞林教授赋诗褒扬:“乌云暗暗无天日,大众追随革命来,石破天惊秦陇震,英雄血染斗鸡台。”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