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政(1920—1947),姓许,乳名庚世,原名景先,又名济中、伯卿,化名柏青。生于临潼县武屯镇耿许东堡村。父亲许友文、母亲刘桂成都是勤劳、善良的农民。小余政降生后,父母将他寄养在薛家,七岁时接回家中,又拜在德高望重、为人正直、善于从事农村启蒙教育的徐定伯膝下为义子。机灵活泼的小余政,在义父家中,很快读完了《四书》、《五经》和《唐诗三百首》。尔后,余政进入田市高级小学读书。这时,中共地下党员许权中常去好友徐定伯家,他们一起探讨革命理论和革命活动等问题,讲述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动人事迹和全国各地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形势;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出卖东三省、祸国殃民的累累罪恶。余政常常在侧倾听,有时竟听到深夜。两位的谈话,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痛恨现实、向往革命、献身人民的火种。从此,他同情穷人,尽力周济。他对讨饭的母子三人施舍了小半笼子馍和几双半新鞋、几件旧衣服。在田市高小上学时,班上有位姓丁的同学母亲突然病故了,留下年幼的弟妹无人照管,学习用品又无钱购买,只好退学。余政知道后,就把自己平时积存的一点零花钱,一双鞋和两件旧衣服给了他,又送给笔、墨、纸等用品,鼓励他说服父亲坚持学习下去。在余政帮助、鼓励下,这个同学坚持到毕业,后来走上了革命道路。在田市小学上学时,在进步教师樊德稳的影响下,他胸怀解放劳苦妇女的宏伟志向,常常利用星期天和假期,给本村妇女和邻居姐妹们教识字,有时挨家挨户教,有时把字用粉笔写在风箱、门框和锅台上,让姐妹们边干活边认字。还自己掏钱买了好些书让她们念。堂嫂李桂英回忆说:“景先兄弟为人和气,没架子,给我们姐妹教识字很耐心,谁认不会他就到谁家去补教,直到教会为止。” 1936年余政考入尧山中学。第一学期,父亲七拼八凑凑够了学费,母亲和姑妈给做了一身新棉衣和一双新棉鞋。可入学不久,他把棉鞋给了冻破脚的姚计成同学穿,棉袄给了没有妈妈的一个同学穿。解人之忧,助人穷困,是余政经常做的事。父母有时心疼地埋怨他只顾别人不顾自己,他总是对父母耐心地说:“穷苦人挨饿、受冻比我自己挨饿、受冻更难熬!”这年,余政已十八九岁了,父母几次催他回家结婚,他采取哄双亲、拖婚事的办法应付。麦收前,一日天刚亮,奶哥来校将他叫回家去。原来这一天是父母为他选定的结婚日子。他回到家时,亲朋宾客已满座,新娘花轿也已临门。在父母的央求和亲朋的劝阻下,他只得拜堂成亲。当客人欢天喜地入席之时,余政却悄然离家返回学校,组织带领同学与压制阻挠学生抗日爱国活动的校方进行斗争。“西安事变”后,尧山中学被迫改为蒲城中学,尧山刚刚兴起的抗日爱国救亡运动也被迫处于低潮。次年六月,国民党蒲城当局对尧山中学的疯狂镇压,更加激起了爱国师生的满腔愤慨。党总支紧张而秘密地发展组织开展活动,在尧山校园酝酿了一场师生抗日怒潮。 1938年抗日怒潮席卷全国,尧山的抗日风潮也风起云涌。余政积极投身于斗争之中,紧紧靠拢党组织,经张敏时介绍,于初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总支的领导下,余政坚决贯彻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和上级指示,利用学生会主席的合法身份,发动、组织师生采取演讲、办墙报、编演抗日爱国剧目、开展抗日歌咏比赛等形式,痛斥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宣传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英勇事迹,揭露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卑劣行径。他组织师生在学校街头宣传抗日,还利用晚上深入乡下宣传,使县城内外的抗日烈火愈烧愈旺,使蒲城的工、农、商、学抗日爱国活动连成一片。 随着国内抗日形势的逆转,蒲城当局和特务分子校长李浩,对日寇飞机轰炸蒲城县,炸死炸伤人民群众的滔天罪行无动于衷,对学生的爱国宣传活动却万分仇视,诬蔑为“异党骚扰”、“越轨行为”,并竭力散布恐吓言论,企图达到扑灭尧山抗日烈火的罪恶目的。此时,余政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敌人施展的分化阴谋,及时教育同学识破诡计,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奋勇前进。他在给××的信中写道: “朋友/我希望你不要心灰意冷!/要知道,/我们是处在民族千钧一发的时刻!/要安宁,/只有踏碎荆棘,赶跑豺狼!/想自卫,/只有踏平波浪恶魔!/要光荣,/只有用我们的鲜血冲掉民族的耻辱!/要知道,/敌人踩的是中华儿女的头颅!/怕的是炎黄子孙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冲啊!/冲过了湍急的漩流,/光明的世界就在前头。” 1939年初,国民党蒲城县当局和校长狼狈为奸,对尧山的地下党组织和爱国进步学生进行破坏和镇压。为了挫败敌人的阴谋,作为党总支书记的余政借日机轰炸蒲城的机会,组织学生掀起驱逐特务校长的学潮。李浩惊恐万状,与反动当局密谋勾结,逮捕九名爱国学生,连夜送往咸阳“劳动营”,又开除了三四十名进步学生。白色恐怖并没有吓倒余政,他和同学们继续坚持斗争。在一个阴云密布、秋雨连绵的夜晚,余政从抗日群众大会演讲后回宿舍不久,突然从窗口飞进一个火红的木炭棒,朦胧中他意识到这是战友让他火速逃跑的信号。他急忙起身赤着脚从后窗口跳出,迅速越墙而走。在一片激烈的追赶枪声中,他进入玉米地向耀县方向去了。从此,尧山中学的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抗日活动也暂时处于低潮。 余政离开虎口到边区找到了党缌织。不久,党组织派他回故乡临潼县开展地下活动。经交口小学教员尹省三(地下县委宣传部长)推荐,他在交口小学任教,组织关系经尹省三转交给党支部书记王徐民(交小教员)。在讲课中他常常利用有利话题向学生宣传抗日,灌输革命思想,在进步学生中发展党员,发展“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会员。在他的教育、影响下,后来有十五六名学生自愿奔赴边区参加革命,后来这些人都成了我党的基层骨干分子。两三个月后,余政被调到白杨树寨子小学任教,并负责该地由省委直接联系的党支部工作。半年后,经李定五介绍,又到宏福寺小学任教。在教学中他十分认真,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在课余把自己捏成的小泥人当做学生,一个人绘声绘色地练习试讲。对贫寒学生十分体贴,经常拿自己的津贴发给学生买笔、墨、纸张。他还耐心规劝学生学习古人刻苦攻读的精神,努力掌握文化科学知识,长大后立志推翻黑暗统治,为国家、为民族效力,建设一个新的中国。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