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荣(1893—1992),女,金渠镇河底村人。出身于书香之家,从小苦读四书五经。民国29年(1940),在西安第二实验小学任教。这年秋,因母病请假回家,不幸母故,安葬后欲回西安。县教育科长陈日章请她担任校长,主持在县城里办一所女子小学,她欣然答应,决心为桑梓服务。次年春,她与陈几次商榷,校址选在县城西街娘娘庙内(今县教师进修学校院内),经过一番修缮改造,古庙即变为一所像样的学校。随后购置教学用品,聘请教师,很快接收和招收两班女学生,后来发展到4个班,共有150多名学生、10余名教师。一所初具规模的完全女子小学,在她的操劳下诞生了。女小自创建后,由于舒荣治校有方,校风良好,学生学习积极向上,曾得到省教育厅、县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许与支持。30年(1941)秋,省教育厅长王捷三来眉,视察女小,不仅当场口头表扬,还在全县教育界大加表彰,随后继任的省教育厅长王友直也来眉视察女小,之后传令嘉奖。是年冬,舒荣接省妇女运动委员会通知去重庆受训(全省只有二人),全国参加受训的共有80余人,主持人是宋美龄,讲课的是宋庆龄、史良等当时妇女界名流。受训半年。次年春,期满回眉,一面主持女小校务,一面创办县妇女训练班。媲先拟好计划,送县政府审批,后由县政府通令各乡(镇)、保,选派1至2名精干妇女来县参加受训3个月。课程由她安排并分配给县长和科长们讲,她主讲妇女运动。3月初,训练班一开始,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是眉县历史上的首举,学员全来自农村,在当时是既稀罕又惊人的新事物,标志着妇女社会地位的空前提高。参加受训的妇女们,按训练班规定一律留短剪发头,上衣着蓝色布衫,下身穿黑色细布裙子,脚穿白色袜子和黑色带带鞋,更加引人注目。特别是该班学习以妇女运动为主的新内容,唱妇女求解放、抗日救国为主的歌曲,震动了县城,波及到全县乡村,有效地促进了妇女运动的开展,为全县抗日救国运动培养了一批骨干。训练结束时,组成了“眉县妇女后方支援抗日前线委员会”。“后援会”发动全县妇女为抗日前线将士募捐干粮和寒衣,慰问驻眉“后方医院”的伤病员,对抗日战争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眉县妇女训练班是全省首家,当年得到省政府的嘉奖,这都与王舒荣的努力分不开。 民国31年(1942),省教育厅在西安举办全省乡村教师训练所,舒荣受命辞去眉县女小校长职务,去“省训所”任教。35年(1946),王舒荣被西安市选为国民党的“全国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在南京召开的“国大代”会议,曾与宋美龄会晤。38年(1949)春,在省财政厅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舒荣因历史问题被捕押判刑,服刑时间不长被释放,政府将她安排在西安火柴厂当工人。在“文化大革命”初,她又被以历史问题遣送回原籍,接受劳动改造。1979年后落实政策时重回西安药王洞街住所。弥留之际,还为《眉县文史资料》撰写了三篇地方珍贵史料。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