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同(1928—1996),城关镇北兴村人。原籍河南伊川县彭坡镇槐庄村,民国10年(1921)他8岁时,家乡遭灾,父亲蔡有禄用担挑着他和妹妹,带着全家七口人离家逃命,沿门乞讨,流浪于洛阳、陕州、咸阳、洛川等地,最后落脚在眉县城北一个破窑洞里。 金同从十几岁开始,就给富农家拉长工,后来被迫卖『壮丁。在河南浦塘口抗击日军侵略者的战斗中,手部受伤,先后经几处后方医院治疗,伤好后退伍回家。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先后在四川、贵州两省的六个县参加剿匪战斗。 1950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4月,在贵阳报名参加抗美援朝。7月初,随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第187师559团警侦连侦察小组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和保卫开城作战。特别是1952年在朝鲜铁原以西阿谷里伏击战中,英勇顽强,奋力杀敌,立下战功。11月29日下午,他带侦察小组的两名战士,随部队进入阵地。30日,战斗从中午到天黑,打得异常激烈,两名战友先后倒下了。关键时刻,他独自抢占一个山头,主动吸引敌人,利用有利制高点,打退了敌人一次次冲锋。他的头部、右臂、左膝、胸部和腹部5处受伤,左腕被打断,肠子流出一部分,仍孤身奋战,一人击毙敌兵14人,并掩护伏击部队安全转移,而他却因伤势过重,昏倒在阵地,被朝鲜一位老大娘和两名大嫂救入草房,用降落伞布把他的肠子装入腹腔。驻在附近的朝鲜人民军第32炮兵团闻讯,派员赶来用担架将他救护转移送回原部队,首长和战友纷纷前来探望,指导员郭树发问道:“金同,我给你请功,你有什么话要留下吗?”金同不顾重伤的疼痛,果断地答道:“我死了,能对得起人民,你和同志们拿起武器,继续战斗;我回国治疗,若死不了,一定二次入朝战斗。”由于伤势太重,当晚被送到朝鲜首都平壤医院,后来被送回祖国,在东北兴城陆军医院治疗。 由于他在朝鲜阿谷里战斗中战功卓著,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为蔡金同记一等功,授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英雄钢铁战士”的光荣称号。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西北总分会,印了宣传他英雄事迹的小册子。中共眉县县委和县人民政府,为蔡金同召开庆功大会,会议由何彦斌县长主持,西北抗美援朝总分会和省抗美援朝分会代表顾亢、中共眉县县委书记魏建鳌先后讲话,介绍蔡金同英勇杀敌的英雄事迹,号召全县人民在“学习蔡金同运动”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金同从朝鲜回国,在兴城治疗十余个月,伤基本治愈后,调长春市速成识字班学习文化48天,学会生字3300余个。接着,他给朝鲜前线原部队寄信,坚决要求归队。1952年9月,蔡金同二次出国,重返前线,在西线接连参加过几次战斗。1953年5月下旬,他回北京,相继参加全国第二次青年代表大会和共青团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会后,他第三次入朝。 1953年6月朝鲜停战后,蔡金同随部队回国,驻扎于河北省邢台16年。1955年6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部队移驻内蒙古,先驻集宁,后驻包头。1970年他升任副营长,调山西省祁县“支左”。1975年任团副参谋长。1980年升任副团长。1984年,他在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时,原军长秦基伟、傅崇碧和师长徐信等老首长,都当面向他问好,将军们还记着这位“钢铁战士蔡金同”,没有忘记他为中朝人民立下的战功。1984年蔡金同经北京军区批准,以正团级从驻山西祁县的部队离休。1996年1月15因病在太原与世长辞,终年68岁。归葬于祁县东部。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