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西汉名儒。祖籍广川(今河北枣强),徙居茂陵(今兴平)。青年时代专心致志攻读《春秋》。景帝时被任命为博士,讲授《公羊春秋》,弟子很多,闻名京师。武帝举行贤良对策(考试),他奏三策(篇),受到武帝赞赏,被任命为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刘非是个武夫,只迷信武力统治,不重视仁义治国,任相10年,不仅无所作为,反被解职,降为中大夫。后又被任命为胶西王刘端之相,因其残暴诡诈,董恐日久获罪,称病告假回到茂陵家中,埋头著述。一生著作很多,现有《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及部分奏疏等。 由于做官受挫,久居乡里,对农民的痛苦深为同情。在早期的著作中,揭露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富人霸占山林川泽,独享其利,放纵淫侈,邑有皇帝,里有公侯,小民怎能不贫穷”,“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猪之食”等豪强横行,农民遭受残酷剥夺的现象。提出“限民名田”,“塞并兼之路”的主张,以缓和阶级矛盾。 他的政治主张是“罢除百家,独尊儒术”。他说:“春秋大一统,是天里的常规,古今的通理。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各不相同,致使思想不统一,法令多次变更,令人所难适从”。反复说明,当时尊崇的黄老思想已过时,不适应。因此建议“诸子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他鼓吹“君权神授”,宣扬“天命”、“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论调。说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囟天派生出来的。国家的兴亡是天意的体现。灾异是上天好恶的表达,人间的一切也是上天有目的地安排的。帝王是上天的代表,人们应服从帝王的统治。君主统治应该做到阴阳相兼,德刑并用,以德为主,以刑为辅。把君臣、父子、夫妻的关系与天地阴阳相比附,提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父、夫是阳;臣、子、妻是阴,阴必须服从阳的统治,从阳行事,不得反抗。以此作为最高的道德准绳,绝对不能变更,“天不变,道亦不变”。从而为封建统治者制定了整套的理论,他也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唯心论者。 这套理论,得到朝廷的大力提倡。从此,凡在对策中讲黄老刑名纵横的人一概不取,独取儒生,给官做,把儒学与仕途结合起来,把通晓儒家经典作为做官的主要条件。公卿、大夫、士吏逐渐为儒生所把持。同年办了许多学校,学校都得讲儒学。当时他的名声很大,朝廷每有重大决策,总是派使者专程来到茂陵,向他请教,所答的一部分还汇集成《春秋决狱》一书,流传于后世。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