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屾 杨屾(1698~1794),字双山,本县桑镇双山村人。年轻时从师于关中著名学者李颙(李二曲)先生,学业有成,即返归故里。他才华超众,学识渊博,厌恶世俗,淡于功名。应童子试时,考官搜身“夹带”,杨双山愤然拒绝,说:“国家开科取士之盛事,以待后生以礼,岂能搜身辱我人格!”说罢便拂袖而去,自此不再应举。 杨屾在家乡办学,广收学生,不分门第,免交学费,亲自传授,尤注重农桑。他说:“食出于耕,衣出于桑”。把粮食和养蚕作为教学内容之一,并引导学生亲自实践。他在自己园里,种植桑树。从南方买来蚕种,亲自试验养蚕。结果试验成功。他积13年之经验,编写《豳风广义》,共分三卷,图文并茂。书中列举北方可兴蚕桑的六条证据,关中大力发展蚕桑的四条理由。评述种桑、养蚕置具、缫丝、织丝等方法,对园林、畜牧亦有叙述,分类备载鸡、羊、猪、鸭的饲养方法。该书旨在发展生产,解决兴平以至关中农民的温饱问题。为便于阅读记忆,附以插图,配以歌谣。《种桑歌》说:“种桑好,种桑好,要务蚕桑莫了草。无论墙下与田边,处处裁种不宜少。”《上簇歌》写道:“蚕上簇时透体明,吐丝结茧自经营。老蚕畏寒室宜暖,时添炭火如烘笼。”并建议政府,奖励种桑养蚕,使兴平及关中一带桑蚕丝织业空前发展。使他的家乡成为名符其实的桑镇。他还总结关中一带耕作、育苗、移栽、施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并著有《知本提纲》、《修齐直指》、《蚕政摘要》等书,受到清宣宗的手谕褒奖。书中的方法在道光年间被陕西巡抚加以推广,对关中蚕桑、畜牧业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中国农业史》(初稿)和《农业史话》都对该书给予很高的评价。书中提到的“一岁数收”(即间作套种)和“酿造十法”(即肥料十方面的分类)受到农学界的赞赏。 杨双山多才多艺,他还通韵律,精医理,善养生。著有《医论》、《医学四刍》、《医学称赞》以及《经验备急录碑》,供乡人备急使用。杨双山不仅是我国清代一位著名的农桑学家、教育家,而且还是一位具有民主思想萌芽的思想家,主张“广教化,兴实业”;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妇女缠脚,提出“戒烟”。 杨山山死后,当地群众在他的家乡修建了“双山祠”,并把村子、学校以他名子命名,以示纪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