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钧 马钧,字德衡。三国时期魏国扶风(今兴平县东南)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机械发明家。 马钧小时候,聪明过人,勤奋好学,肯动脑筋,注重实践,尤喜欢钻研机械,曾被任以博士官职。他早年生活比较贫困,久居乡间,体贴百姓繁重劳动之苦,关心生产工具的改革。 他的家乡很早就开始种桑养蚕,纺纱织绫,大多数人家都有织绫机。他发现织工们使用的那种机械,笨重繁琐,操作几十个踏具,往往手忙脚乱,耗工费时,影响质量。经他反复观察研究,日夜苦心试验,终于改制成功一种新的织绫机,效率提高了四五倍,而且图案自然,变化多样,深受人们欢迎。他还认真研究当时的灌溉工具,经反复试验,制成一种新式龙骨水车,结构轻巧灵便,儿童都能转动。直接在农田里灌溉应用,既提高灌溉效率百倍,又能灌高仰地,变旱地为水地,很快在关中地区普遍使用。马钧发明的这种水车,约在1672年左右传入西方。他的发明被列入中国传统技术展览品,在欧洲各国巡回展览。一些外国人兴致勃勃地踩动水转翻车,当场试验,并连声称赞:“中国人真了不起”。 魏明帝青龙年(233~236)间,马钧在京城担任给事中之官(皇帝左右的顾问),用差动齿轮机械构造原理制造的指南车,双轮单辕,车上立一木人,不论行车的方向怎样变动,木人始终手指南方。英国科学家兰彻斯特,在对指南车研究后,深感惊异。他还制造了“水转百戏”,以水力发动机械,只要将机关开动,木偶乐工在轮子上便立即击鼓吹箫,歌女翩翩起舞,木人在其间跳丸掷剑,沿绳倒立,叠起罗汉造型,作前后翻滚等千姿百态的动作。他还改进了诸葛亮所造的连弩(可使连续发出几十枝箭的铁制弓箭),提高效率5倍。他还试验成功攻城用的轮转式发石机。深受魏明帝和大臣们的赞赏。他们说马钧的创造乃是“国之精器,军之要用”。当时人称赞马钧是“天下之名巧”。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