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魏学曾 字惟贯,号确庵,明泾阳(今本县)人。嘉靖癸丑年(1553)进士。授职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郎中。任职户部期间,某权臣打算为商人冒领草料军粮数万斤,户部尚书已经允许,他坚持不予发付。后在宣府(今河北省宣化县)督察粮饷时,遇到敌骑迫近城池,守城军将不知如何抵御,他立即穿上铠甲,登上城墙指挥作战,敌军溃逃。后被升为光禄寺少卿,不久再拜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今辽宁省一带,都指挥使司治所在今辽宁省辽阳市)。当时辽东戍卒黄勇叛乱,危害一方,朝廷悬赏重金捉拿,但始终不能抓到。他到任后,故意不过问黄勇事,有人问他,他回答说,黄勇本是我军中士卒,以前对他处置不当,所以他外逃了,我将要安抚他并重用他,为什么要悬赏抓捕?黄勇听到消息后,带了几个人进城见魏学曾,当即被扣押。因平叛有功,被晋俸两级。不久又晋升右副都御史。后来以有疾为由请辞,又被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又转任吏部左侍郎。当时主持阁政的高拱兼摄吏部尚书,阁务繁忙,无暇顾及部务,所以吏部大小事务均倚重魏学曾。他罢斥请托,几年里每件事情都办得很妥当。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即位后,因高拱与张居正不和,张居正策动罢免了高拱,朝臣大为震动,不敢挫其锋芒,人人自危,惟独他慷慨陈词:“上践祚甫数日,首逐一顾命大臣,草诏出何人手?不可不明示百官。”众人对他肃然起敬,但他也和张居正结下嫌怨。刚刚被晋升为南都察院右都御史,即因受劾而被罢去新职,以侍郎身份归乡。直到张居正一派失势后,才被重新起用为户部侍郎,未到任又被改任右都御史,令其督察仓场事务。不久又升职南户部尚书,上表请求退职。后来,西北边境受侵扰,诏令选派大帅领军平定,朝臣公推魏学曾,遂被起用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陕西、延、宁、甘肃(今陕西、甘肃、宁夏一带)军务。他到达固原(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敌寇聚众数万蜂拥而至,但三战皆被他打垮,俘获不可胜数。皇帝嘉许他的勋功,晋升他为太子少保,荫庇一子,世袭锦衣千户,赏赐颇多。边事稍稍平息,宁夏哱拜父子又起兵叛乱,烧杀掠抢,据城作乱,境内形势紧张。他分析敌情后认为,叛军已占据坚城,负隅顽抗,现在如果大张旗鼓率军攻城,对方守备更牢固,想很快拿下是不可能的。于是发出檄文,佯装招抚,作为缓兵之计,暗地却通知各镇征兵筹饷,积极备战。他亲领大犟驻扎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策应部队驻扎花马、鸣沙等要害之地,使敌不能渡河谋取关塞。同时又分派兵力拿下47个城堡,以充分孤立敌军。军队饷粮齐备后,率军逼至城下,全部包围城池,敌将哱云中箭而死,敌军士气大沮。但由于城防坚固,仍未能攻克。攻城办法只能采取引水灌城,但灌城容易伤及士民,有不利的一面。于是他决定待水已灌城冉修缮堤坝阻水。引水灌城后,城外积水八九尺,城墙崩坍在即,城内恐惧不安。他认为此时分化离间敌人的时机已经成熟,命令向城内射去箭书,想用这封书信引起城内诸将互相猜疑,从而自相残杀。城中百姓也受计而行,密为内应。果然,哱氏与其同党互相杀戮,城门大开,军队顺利入城,哱氏全家自焚而死,宁夏从此平定。早些时候,由于朝廷上下急欲破城,认为魏学曾观望怯战,玩寇不进,诏命逮捕查办他,诏书刚下不久,即传来捷报,于是朝官纷纷上书为他辩白,连对他颇有嫌怨、多次控告他的监军梅国桢也上书说:“逮学曾之命,发自臣疏,窃自悔恨,学曾不早雪,臣将受万世讥。”但他始终不发一言为自己辩冤,后来皇帝恢复了他的原职。自此他致仕归乡家居。回乡后生活俭约,勤于著述,多以资财接济乡邻亲友中贫困者,曾编纂《泾阳县志》《辽阳奏议》和诗、文若干卷。数年后去世,谥为“恭襄”。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