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赵弼 字元辅,元泾阳(今本县)人。十一岁时父亲(元朝大臣)病故。元世祖忽必烈平定云南后,归驻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市),其母亲带他去见忽必烈。忽必烈看见他;很感伤悲,接纳了他,对他待遇优厚,十分关心。后被委派出使西部地区,从巴蜀(今四川一带)到碛漠(今新疆、内蒙古一带),经过不少地方,归来后,忽必烈详细盘问所到之处军政丰歉情况,鉴验赵弼的才智能力。后任符宝郎,被赐以玉带。其后又任佥书枢密院事,不久再迁嘉议大夫、同知大都留守兼少府监。在任期间,京师世家望族不敢嚣张跋扈、妄行不法。后受命宣慰荆源北道(今湖北一带)。当时西蜀地区每年须向朝廷进贡珍宝,由于道路崎岖,漫长难行,百姓深以为苦,遂主持疏浚旧漕渠渠道,引沮水(在今湖北省境内,源在湖北省保康县西南)、漳水(在今湖北省境内,源在湖北省南漳县西南)入灌,水路直通汉中,其间设置水驿两座,以节省费用,此举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受到赞扬,该运河被称为“赵公河”。元成宗初年,官居平章四川省政事。大德三年(1129),在平章政事、议陕西省事任上卒,追赠太保、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潞州忠简公。他头脑清醒,恪守规程,在皇帝身边近侍之时,当政要臣对他奉承迎合,他说:“吾日侍禁中,可交柄臣,冀进也!”识破了他们的谋算。丞相桑葛爱他的玉带,想据为已有,他回答说:“赐物非有追诏,不可授人!”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性格端正,孝敬尊长,待人有信,告假还乡时,不以地位尊贵待人。在京师任同知大都留守时,出巡不备仪仗,仅有家僮一两人随从。饮食只用官方提供的,从不滋扰百姓。家用什物都是瓷器、漆器一类,并无豪华摆设。平生不喜华服,不是宫廷筵宴决不穿用珠帽锦衣。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