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旧县志载录旬邑人物颇多,有名人28人,孝子23人,义行39人,眉寿30人,忠义(有事迹和只有姓名而无事迹者)1841人,节妇烈女404人。其中内容有很多封建正统观念,而且许多人亦无特别事迹,本志均予舍去,除少数重要者立传外,此处只取其较为重要者,简录其事。 [宋] 范育:范样子。举进士。为泾阳县尹,因养亲归家。从师当时哲学家张载。以后因人推荐,复出作官。建议朝廷以《大学》“诚意”、“正心”治天下。奉诏去朝廷议画地界。元祐初,升光禄卿,后为户部侍郎。绍兴年间去世,赠资文阁学士。 [元] 第五居仁:博通经史,生徒满门。带领子弟务农。在田间行走,遇见偷自己桑的人,他总是避开,乡里都称赞他行为高尚,私谥“静安先生”。 萧元义:官至御史。至正十一年(1351),居官家洞,广务农桑,隐居13年以避兵。 [明] 文振:潞国公文彦博十三代孙,洪武初贡士。任监察御史时,赋性刚直,权贵“莫挠其法”。京师官员称他“铁面”。后因言被贬谪,但其志不改,3日后又上谏,皇上极怒,要杀他,他颜色不变,皇上惊奇,就免释了。后升河南按察司佥事。不久,又升云南交趾廉使。 刘泽:弘治年间,因明经任广安州判,升犍为知县。执法不阿,政事清勤,新修城池、学校。每顿饭,只青菜一样,蜀人皆称“青菜刘”。升雅州知州后单车赴任,只有一挑行李,说道:做官能效法古代廉吏,就足以激励流俗。后官至佥事。 文运熙:万历癸未(1583)进士。天资颖悟,8岁通《毛诗》,14岁入象璜,过目成诵,一视十行,有“神童”之称。初仕中书科巡十厍(中书舍人),升工部员外郎。在渐江南新关主持榷务,力剔奸弊,商贾为他建生祠。不久,升渐江绍台海防参议,没有几天就挂冠归里,广务农桑,教育子孙,以乐天年。 第五嗣先:万历戊子(1588)举人。任赞皇知县时,建学宫,崇文教,立义仓,置义冢,修滹沱水渠,很有政绩,升金花郡丞后,适逢倭寇侵扰,督兵进剿,将其消灭。因父丧告归,隐居于甘峪。 文在兹:万历辛丑(1601)进士。聪颖过人,目视数行。擅长古文辞,常写八分楷字,有银钩铁画之妙。 第五纬:万历庚子(1600)举人。以北宋张载为宗师,躬行实践。任莱阳县知县时,兹惠爱民,勤恳课士,升两淮盐运副使,琥通盐法,力绝贿赂,廉声更加突出。 文毓凤:文在中次子,万历壬子(1612)举人。授山东武城知县,兴办学校,广施教化。没有几年,因奉母回家而隐居,每日与诸弟子讲论,从不中断。著有《淼园集》等。 赵凤雏:崇祯丙子(1636)举人。授山西平陆知县,谢却安置银200两,退还驿骡40匹,自誓要做到冰清玉洁,有“操守无玷,清苦自甘”之誉。任职一年多,因病去世。灵柩回乡之日,士民拥围着棺木痛哭,富绅赙助,才得还葬。 杜可相:杜应奎子。喜骑射。因立过功,授兰州守备。剿寇屡建殊勋,升静远参将,继升宁夏左营副将。至李自成入关后,隐居不出。 [清] 文涛:文毓凤次子,顺治戊子(1648)副榜恩贡,廷试通判,改授河南布政司理,委任署理襄城县时,教士劝农,极有政声。两年后,病逝官邸,全县赙助,灵柩才得归里。 刘偁:由行伍积功至云南总兵,康熙三年(1664),随吴三桂征水西,在一次纵骑追逐溃敌时,陷大泽淤中,被射而亡。 文涛:夫妇共同耕于东山,积粮万斛,五子各积粮两千石。遇一荒年,全部施舍。此事上报朝廷,赐予寿官。 王瑞麟:刚6岁时,书馆买梨分食,别的孩子都吃了,只有他怀揣回家。父亲问他,回答说:“这是鲜物,父母应该先尝。”父患痹疾,随侍左右,用手搀扶;父想出门观望,立即背出门外,父大便着急,就双手去接。父向来喜好朱子纲目,晚上难入眠时,他就给朗诵几条,使父高兴。学官闻知,给以表彰。 郭四维:道光乙未(1835)举人。大挑一等。历任高阳、容城、枣强知县,借补冀州直隶州判、代理知州。为官清廉,士民无不心服口服。在容城任内,办理城防出力,保奏加同知衔。咸丰十一年(1861)辞官归里,掌教石门书院著有《仲方斋文集》。 申典常:道光庚子(1840)举人。先在甘肃作知县,后代理安西直隶州知州。为官遵理守法,循声卓著。咸丰十年(1861)督办甘肃全省团练,不久统领川北官兵剿办米拉沟回民起义,因此立功,被加同运衔,赏戴花翎。著有《味蔗斋诗文稿》。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