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何爽,曼棠、河上、董丰,清水村人。民国18年(1929)赴北平求学,接受革命思想,不久,由辅仁大学肄业回乡。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高德辉办起两所农民夜校,自拟校门对联: “新青年快进来,老腐败滚出去。” 1932年2月,任中共韩城县委巡视员,6月接应刘志丹、黄子文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来韩城。10月,中共韩城中心县委成立,薛和昉任书记,领导韩城、郃阳、澄城一带农民抗粮、抗款、抗高利贷等。1933年2月,调任中共陕西省委技术科长。因叛徒出卖被捕,不久获释。1935年,薛和昉卖掉家中棉花及250两大烟土,连同油坊租金,一并交给组织,购买枪支。又与薛纪录等在清水村秘密造枪,先后造出10多支十子连手枪。翌年春,中国工农红军陕西东府游击队成立,薛和昉任政委。组织了高家坡暴动。“番地事变”中,游击队受挫,薛和昉奉命赴苏区,任陕甘宁边区关中专署主任秘书,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等职。 1946年秋,薛和昉任西北局土改工作团团长,到绥德农村调查研究,实施土地改革。绥德巨富安子卿主动献地、献房,但少数人仍给他戴纸帽游街,薛和昉闻讯即予以制止,并给群众作报告,讲解党的政策。 1948年4月,白水县解放,薛和昉任县长。率全县人民全力支前。1952年春,他调任西北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3年后,任中央文委办公厅副主任、中央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国务院秘书厅副主任等职。1958年被诬为反党集团干将。 1959年和三年困难时期,甘肃缺粮,人民难得温饱。中央决定派干部加强对甘肃的领导。薛和昉主动报名,经组织同意,举家迁兰州,任甘肃省委农工部副部长。他坚决贯彻省委决策,在农村实行“三包、四定、五到田”责任制,下农村蹲点调查,推广临夏经验。全省76个县,薛和昉亲自去过的有58个,仅两年,农业生产就得以恢复。 1965年,他任兰州市园林局局长。为使城市迅速绿化,提出“以杨为纲,多行密植”的具体规划。随之买苗木,建苗圃,搞调查,办技校,成立园林科研所,聘请专家讲课。他还亲临现场指导,一年完成“五一三”上水工程,两年之内,南北两山、三县、六区面貌蔚然改观。 “文化大革命”中,薛和昉被关进“牛棚”,屡遭批斗、毒打,6颗牙齿被打掉,2只耳膜被打穿,1根肋骨被打断。但薛和昉对党坚信不移,仍安慰同房的同志挺起腰杆。1979年2月他平反后回到韩城,登烈士陵园,赋诗道:“四十三年前,韩原红旗飞。巍山默祝捷,芝川笑助威。彼时青年走,今日白头归。祖国形势好,远处更煌辉。”他把补发给自己的工资拿出,给故乡清水村添置一块舞台幕布,赠给烈士遗属和贫困亲友共七八千元。同年秋,任甘肃中医学院副院长。他为了补上“文化大革命”白白流失十几年的光阴,更加勤奋工作,作对联“久债未还难入睡,干完工作再休息”自勉。为建校多方奔走,以至深夜摔倒在楼梯上,也不停止工作。学校煤气罐不足,先给同志配发,自己烧煤球。上北京办事,外出不坐小车,坐公共汽车。 1983年1月,患高血压病。住医院期间神志昏迷,然稍有清醒,即询问学校工作,并嘱托其他负责同志:“不要给我们党丢人。!”在旁的同志潸然泪下。终年74岁。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