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楚雄(1927~1946年) 毛楚雄是毛泽东主席的侄儿,毛泽覃烈士的独生子。1927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小点门松桂园,取名“楚雄”是希望像楚天的雄鹰,永远翱翔在祖国的蓝天,栖息在人们的心底。楚雄不满6个月就随母亲周文楠进了国民党监狱。母亲在狱中患病,便由孤苦的外婆带出求医抚养。为防反动派对这棵幼苗的摧残,外婆将楚雄由毛姓改为姓周。 [CHAAD] 1930年夏天,彭德怀率红军攻打长沙,母亲被救出狱。仓促回到家里,只看了已3岁的小楚雄一眼,便匆匆随部队到苏区去了。11月14日,伯妈杨开慧在长沙英勇就义。1935年时任红军独立师师长的父亲毛泽覃在闽赣苏区的一次战斗中,为掩护同志突围而壮烈牺牲。沉痛的打击,刺伤了这颗幼小的心灵,从小立志要“继父志,报父仇”。1935年,7岁的楚雄开始在松桂园小学读书。 1937年10月,在韶山搞地下工作的堂哥打听到小楚雄的下落,即向驻长沙八路军办事处徐特立汇报,徐特立指示:“今后要好好照顾他们”,又派王凌波到松桂园看望。11月,日寇轰炸长沙,组织派堂哥毛特夫和堂叔毛泽连将楚雄婆孙接回韶山冲。从此,小楚雄又改周姓为毛姓。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得知楚雄回到了韶山后,很高兴,立即写信叫楚雄到延安,并寄20元钱(光洋)做路费。但因多方原因未去。楚雄回到韶山冲继续在毛氏宗祠初小和韶山私立第三小学读书。1940年湖南省工委任作民派王南秋专程到韶山接毛楚雄到长沙八路军办事处,拟送延安,因外婆不忍心孙子离开身边又未接走。在此期间,李富春等领导人常到韶山看望楚雄婆孙。 革命家庭的熏陶,党组织的关怀和培养,楚雄逐步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立下宏伟的志愿,在一篇作文中写道:“少年时代,要努力求知,不可空抛一点光阴。”在学校里认真听讲,用心做作业;回到家里,坐在灶边帮外婆烧火时看书,上山放牛也常看书。毛氏宗祠图书馆里的《毛泽东传》、《西行漫记》、《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他爱不释手,读了一遍又一遍。由于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语文全班第一,算术也在90分以上,尤其是作文,思路敏锐,文字精练,语言生动,驰名全校。老师常在作文上用红笔圈了又圈,批作范文,在同学中传阅。 1942年“皖南事变”后,韶山与延安联系中断,没有生活来源,14岁的楚雄被迫失学,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放牛、种菜、插秧、割禾……,同外婆相依为命。上山打柴,不戴斗笠,不穿草鞋,一双赤脚,很能吃苦。 1945年8月(农历),在组织的安排下,楚雄告别了朝夕相处的外婆,告别了养育他的韶山冲,到湖南湘阴县白鹤洞参加我三五九旅。9月后,随部队南下广东,北上湖北。参军后,同志们知道他是毛主席的侄儿,给予了热情的照顾,可他从不自恃特殊,不但不接受照顾,反而更严格地要求自己。1946年6月29日,楚雄参加了中原突围,随部队从湖北宣化店出发,紧急行军,打仗20余天,7月中旬到河南浙川见到王震。楚雄长得眉目清秀,英姿勃勃,身材虽瘦而匀称,下巴上有颗黑痣,很像毛主席。同志们常风趣地说:“没见过毛主席的,你看看他。”王震热情地握住楚雄的手,高兴地说:“小毛跟我走!”他就随三五九旅继续西征。1946年8月随中原解放军谈判代表张文津途经宁陕去西安,在江口被胡宗南部下扣留后惨遭杀害。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