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乔占忠 旬邑县职田乡上墙村人。1937年8月参加革命,10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历任区长、区委书记、县长等职。1951年任柞水县土改工作队队长,1963~1965年任柞水县县长。 占忠参加革命后,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矢志不渝地为人民服务。所经之处,人民莫不怀念。1951年担任柞水土改工作队队长时,发现柞水县城西无河堤,又了解到清代和民国时期,屡遭水患,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经他建议,由县政府作出决定修筑护城堤。动工后,占忠每天利用工余时间同民工一起抬石砌堤。他砌的堤,按石头形状合缝垒成,外形整齐,坚固结实,民工都称他为“砌堤的老把式”。 1964年占忠任柞水县长期间,甘肃遭受严重自然灾害,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召开专员、县长会议,动员各县大力支援。当时凤镇区储有350多万公斤粮食。要把这些粮食调到甘肃支援灾区人民,运输是头条难题。占忠带领粮食、工交部门的同志和技术人员,到凤镇日夜勘测经山阳的简易公路,又动员1万多名劳力,日夜抢修。他忍渴挨饿,同民工一起搬石、填滩,手上起了厚茧坚持不离工地。仅一月零八天时间,35公里的简易公路按时完工,350多万公斤粮食按规定日期运往甘肃。 下梁乡的出龙岩、詹家湾、夜珠坪等四村临乾佑河,1953年和1957年两次遭受严重水灾,千多亩良田变为乱石滩,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群众生活极为困难。1963年5月,占忠得知这一情况后,到现场作了观察。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此长夜不眠。他多次在下梁召集老农座谈,了解历史状况;又动员水利工程人员进行勘测。最后确定以自力更生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治河造田。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洪期前完成2.5公里的河堤,占忠按各村劳力多少、强弱,划编成开山取石、运石修堤、清理地基等专业组,实行定任务、定质量、定工分的“三定”责任制。他自己身先士卒,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而且做到上工早、下工迟。当时无机械设备,工效低下。在垫土时,黄土来源较远,难以保证1964年春安苗下种。占忠及时召开县政府行政会议研究,给部分投资,雇用10辆马车,又买回1000米钢轨,30辆架子车,架设了高空运输线。仅10个月时间就垫起土层厚50厘米的1400亩基本农田,而且当年就有收益。以后每当收获季节,群众车拉担挑着麦捆和玉米棒子往回走的时候,都念念不忘地说:“乔县长为我们子孙后代办了一件好事。” 占忠在柞水担任县长的三年里,每走一处都教育干部群众,控制水土流失,严禁乱砍滥伐。对乾佑、金井、社川三河曾提出过综合治理的办法。他下乡反对迎送,多次拒吃“招待饭”。他没有县长的架子,不论干部、群众广泛接触,促膝谈心。他在三联队(今城关行政村)和群众一块挑过大粪;在凤镇和群众一块下田插秧;在营盘和群众一块背粪上山。凡是到过的地方,人民称他是“关心群众的好县长”。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