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王树勋 王树勋(1908—1936),洛阳乡田厢村人,乳名满全,又名万全,别名立三,化名创业。为富县最早的中共党员和富县第一支革命武装创始人。 1928年,王树勋在鄜县单级师范毕业后,就读于延安陕西省立第四中学(简称延安四中)。在校秘密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和中共延安党组织编印的《荧火》、《曙光》等革命刊物,参加了中共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独裁专政的学潮斗争以及在“渭华暴动”失败后护送刘志丹返回延安重新组建武装力量的革命活动。1929年王树勋经延安四中高年级同学王世泰(洛川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鄜县籍入党时间最早的中共党员,随后组建“鄜洛旅延学友会”,团结鄜县、洛川赴延安求学的学生开展中共领导下的革命活动。 1930年,延安四中校长贺鼎时贪污建校专款,致使刚刚新建的校舍未交付使用就倒塌,引起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强烈不满。国民党当局不仅芥追查新建校舍的倒塌原因和贪污案件,反而动用军警,搜查学生宿舍,逮捕进步青年,一场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政治斗争在延安四中爆发了。 随着学潮运动的深入发展,1930年冬,根据中共延安党组织“关于工作重点由城镇转向农村的决定”,王树勋改名王创业,另一名鄜县籍中共党员李文炳(钳二乡姚家原村人)改名李向阳,回到鄜县,在城郊南教场、监军台、田厢等地举办农民夜校,开展农民运动,并秘密地筹集资金,购买军械枪枝,发展武装力量。1931年秋,王创业、李向阳等人在交道、牛武和菩提等地组建起一支50余人、20多条枪的革命武装,决定北上与陕北红军相会合,兵行在鄜县、甘泉、殛安三县交界地带的柏树林山地,被鄜、甘、延三县民团包围。一场激战,寡不敌众,全军覆没。王树勋受伤突围后秘密养伤于交道、菩堤等地。 1932年,王树勋伤愈后赴吴旗新寨堡以教书为名搞地下工作,里应外合,配合红军攻打新寨堡,战斗中王树勋等7人被俘。国民党军队将王树勋等人拉到沟边杀害时,王树勋扑崖逃脱,其他6人遇害。 1933年,王树勋奉命到甘肃国民党西北军内部搞兵运工作。1934年7月,被选派到杨虎城举办的西安绥靖公署步兵训练团受训学习。1935年春,受训结业,分配到国民党西北军靖宁新编十一旅一团三营任中尉连长,驻防在甘肃省靖远、会宁等地。 1936年3月25日兵运成熟,王树勋等人率国民党西北军靖宁新编十一旅一团三营官兵倒戈起义,在甘肃陇东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蒋介石下令国民党东北军何国柱率部围歼新编十一旅起义官兵。由于寡不敌众,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王树勋于1936年5月4日被捕,关押于甘肃平凉第三监狱。1936年6月17日解送兰州,英勇就义,时年28岁。 建国后,王树勋烈士遗体安葬在兰州陕西义园。1958年小县并大县,鄜县与洛川县合并后,中共洛川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在田厢村为王树勋烈士树碑纪念。王树勋的入党介绍人,原国家铁道部副部长,后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世泰撰写碑文,称王树勋为“创业将军”。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