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郝树才(1904~1986),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忠诚战士。原籍清涧县郝家崖沟村,6岁时随家迁居延长县交口镇谭石原村。自小家里贫穷,没上过学,养成吃苦耐劳、宽厚诚实的性格。1935年5月,刘志丹率领陕北工农红军解放延长。同年8月,郝树才甩掉手中的揽工羊鞭,参加陕北工农红军,被编入红二十五军二五O团机枪连。1935年冬,在崂山战役中,郝树才和4名战友一起,用手榴弹炸毁敌一一0师指挥部。经七十五师司令部批准,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并奖赏银洋8元。1936年6月,郝树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肩杠机枪,冲锋陷阵,先后参加陕北、陕甘宁边区第三次反“围剿”、东征、西征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直罗镇、榆林桥、兑九峪、平型关等战役、战斗中,3次负伤,荣立4次特等功、1次大功,两次被评为特等战斗英雄。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边区军民缺衣少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提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号召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保障机关、部队供给,改善人民生活。当时,郝树才在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任排长,他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置身于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郝树才主动提出和延安县的吴满有进行比赛。这次比赛受到团部的高度重视,团首长号召全团向郝树才看齐,要求大家开展更大规模的竞赛,掀起大生产运动的新高潮。郝树才为了赛出成绩,为自己特制了一把重9斤、宽1尺的老镢,比普通老镢宽3寸重3斤。开荒比赛在甘泉县清泉沟进行,郝树才光着上身赤着脚,只穿一条短裤,抡起老镢拼命地掏,凭着超人的臂力、娴熟的技巧和顽强的毅力,一天开荒4.23亩,创造了全军开荒的最高纪录。从此,郝树才声名大震,促使边区的劳动竞赛活动空前高涨。劳动竞赛中,群众的一犋牛一天才耕2亩多荒地,老百姓风趣地说:“两头牛也抵不上半个郝树才,真把牛都让他气死啦!”于是,大家都亲切地把郝树才唤作“气死牛”。郝树才在大生产运动中,多次被评为劳动英雄,两次出席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被授予“特等劳动模范”称号。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中央领导接见了他。1955年,郝树才积极响应党大办农业的号召,自愿复员当农民。郝树才回到谭石原,看到刚刚成立的农业合作社还十分贫穷,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仅有的2000元复员费和残废金贡献给集体,为社里买牲口、羊子。他担任党支部书记20多年,始终保持战争年代的热情和拼命精神。为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他带领社员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用当年部队开展劳动竞赛的方法组织生产。竞赛中,他年过花甲不服老,身为功臣不自傲,言传身教,带头完成定额任务。在任务相同的情况下,他总是把架子车让给别人,自己用筐子挑,62岁的郝树才一次挑土不下75公斤,连年轻小伙子都比不过他。郝树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始终保持着勤劳、朴实的美德。他曾多次出席过县、地、省、西北军区、全国先进人物、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他无数次应邀到省内外的学校、机关、工厂、部队,作发扬延安精神的报告,为宣传延安精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79年,年过七旬的郝树才辞去党支部书记职务。这时,儿孙们劝他在家里闲心养老,组织上也要安排他住在城里安度晚年。但他没有听从,孑然一身,搬到离村10里的窑子湾。在那里,他不仅管好原有的树木,还新栽了800余棵果树。郝树才用自己的余热继续为集体奉献,用辛勤的劳动继续为发展集体经济出力,1984~1985两年就为村里增加收入2000多元。郝树才在部队里战斗生活了20个春秋,在战斗中屡建奇功,多次被评为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曾担任过班长、排长、团部生产队长、省军区管理科科长等职。在复员后的30多年中,又同样做出优异成绩,多次当选为延长县党代会、人代会代表,当选为中共延长县委员会委员、中共延安地委委员、陕西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第六届人大及党代会代表、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出席了全国五届人大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会议。国务院、民政部、西北军政委员会、西北铁路局、陕西省人民政府、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和甘肃省军区、江西省人民政府等单位,先后给郝树才颁发“人民功臣”、“劳动模范”等奖章和纪念章。1986年5月29日,郝树才患病,抢救无效逝世,终年83岁。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