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杜聿明(1904~1981) 字光亭,吕家人。幼随在榆中任教的父亲杜良奎居榆林,1920~1923年入榆林中学。受时局影响,萌生投笔从戎愿望。1924年春到北京,6月与马思恭、杜聿鑫等11人南下广州,经于右任推荐,考入黄埔军校为第一期三队学员。在校加入国民党。1925年结业,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陈中初露头角。以后卷入新军阀战争,在国民党军队中沉浮辗转,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军长,直至中将司令。1933年以副师长身分参与指挥长城古北口抗日。1937年组建训练国民党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1939年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歼日寇4000余人,击毙敌旅团长1人。1942年以副司令率远征军赴缅甸与日军交战。后其部相继扩编为200师、新11军、第5军。1945年就任东北保安司令,忠实执行蒋介石指令,11月间率部进攻解放区,挑起内战,与人民解放军较量。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历时50多天,所属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被歼,颓丧返回南京。11月初,淮海战役开始,蒋介石委任杜聿明为“剿总”副司令,前往徐州战场,指挥5个美式装备机械化兵团50万人马。1949年1月9日,所率各部全军覆没,在河南永城县陈官庄被俘。他认为自己身为“战犯”,绝无出路,寻机自杀未遂;起初对共产党猜忌重重,满怀敌意,以至身患痼疾不求医治。战犯管理所以宽大为怀,争取感召,改造教育,促其自省的政策,对他采取人道主义态度,尊重人格,医病治疾,使其多年的胃溃疡、肾、肺结核均得治愈。经过长期启发帮助,他对共产党逐步理解、认识,到信赖和心悦诚服。1956年起,他由抚顺转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开始投入自觉的政治、历史、哲学学习。1957年,政府决定让他们接触新社会,和师友程潜、张治中、邵力子等人会见,组织参观北京、天津、东北等地厂矿、农村。新旧对比的事实赋于他新的信仰和灵魂,确认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他请求订购《人民画报》等刊物,寄给在美国的夫人、女儿、女婿,宣传新中国建设成就。1958年,主动申请去秦城农场劳动锻炼,领导缝纫组和参与果园生产,用汗水洗心革面。经过10年学习改造,思想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1959年12月4日,经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建议,杜聿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特赦人员回到社会。他怀着对党和人民政府的由衷感激,决心以有生之年报效国家。周恩来总理多次接见,更添温暖。1961年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专员,先后撰写了许多重要文史资料。1963年,经政府协助,妻子曹秀清从美国回归团聚。次年参观大江南北和西北数省,尤为新中国飞速发展感慨。此后为祖国统一做了大量工作。1964年当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78年,当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第五届政协常务委员。1981年5月7日病逝,临终仍遑念台湾同胞,期望祖国民族早日统一。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