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斌丞(1888~1947) 名丕功,字斌丞,县城城隍庙湾人。一生追求救国之道,是著名教育家、政治家,爱国主义者,“彻底的民主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最忠实的朋友”①。幼年曾读旧学,辛亥革命前后就读于绥德中学堂、三原宏道学堂、国立北京高等师范等校。求学期间,博览古今,注重新学,阅读进步书刊,结交爱国进步师友,胸膺丰满,视野大开。1917年高师毕业,深谙陕北受地方军阀黑暗统治,遂以教育救国为已任,应聘为榆林中学校长。在校内,团结师生,推进德、智、体并重的办学方针,对新文化潮流、马列主义学说兼收并蓄,提倡学术自由、思想自由,为国家造就人才。延请共产党员魏野畴、李子洲和进步人士王森然等执教,多方筹集经费扩建校舍,购买图书仪器,改善教学条件。培养出刘志丹、谢子长等一大批革命志士。他无私奉献,克勤克俭,自俸月薪50元,而给优秀教师却支付月薪130元。其时虽身处一隅,对地方教育事业关心备至,热忱支持创办陕西省绥德第四师范、延安第四中学、米脂三民二中等校,奔走呼号,竭尽全力,“十年办学,功绩卓著”。 他受大革命影响,不满榆林镇守使井岳秀的军阀统治,1927年辞职赴西安、武汉、南京、上海等地考察政治,主动接触共产党人及苏联顾问,政治观念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及“四.一二”蒋介石血腥镇压革命的暴行,对国内政治有了清晰认识:“中国革命的前途取决于人民大众的崛起,而人民大众的崛起,完全依赖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从此自觉“站在长线上”②,诚挚拥护共产党,至终信守不渝。1929年,河北省主席徐永昌邀他做官,以“道不同,不相为谋”拒绝。1930年杨虎城主持陕西军政,他应邀由北平回陕任省政府和潼关行营高级参议,从此成为杨虎城的重要决策人物,常以“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古训激励杨部励精图治。针对国民党蒋介石丧权辱国,独裁专政,消灭异己等祸国殃民政策,倡仪西北大联合,包括共产党领导下的力量和反蒋的地方势力的大联合。提出“陕甘一体,回汉一家,打通新疆,联合苏联,南北团结,反蒋救国”的主张,并不避艰险为此奔波。1931年三度赴甘肃协助杨部经营开发西北,卓有建树。每次入甘肃都带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安置于地方军政实力部门。在担任甘肃省宣慰使署秘书长期间,秘密援助刘志丹、谢子长等共产党人在陕甘边的革命活动,资送枪支弹药、衣物经费。蒋介石解除孙蔚如甘肃宣慰使职务时,对杜封官许愿一再挽留,他义无返顾,拂袖而去。1933年国民党“剿共”气焰愈甚,蒋迫令杨驻甘所部调往汉中参加“围剿”红军。斌丞根据共产党1933年1月宣告的团结抗日政策,及时提出联共抗日大计,竭力促成杨部与川陕边红四方面军达成互不侵犯协定,粉碎蒋介石企图让红军与杨部两败俱伤的阴谋。1935年冬,毛泽东致函杜斌丞,赞扬“先生不忘情于革命,甚感事也。先生为西北领袖人物,投袂而起,挺身而出,是在今日。”杜受到党中央的尊敬和直接支持,为倡导西北大联合、西北军与红军合作抗日大力活动。他以“联合则生,分裂则亡”的远见卓识为东北军与西北军的团结作了极大努力。1936年8月毛泽东再次致信说:“先生一言兴邦,甚望加速推动之力,西北各部亦望大力斡旋。救西北救华北救中国之伟大事业,愿与先生共勉之。”对他的威望和作用,给予高度评价。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杜以陕西省政府秘书长兼政治设计委员身分,参加红军、东北军、西北军联合办公厅工作,积极推行张杨八项救国主张。协助中共代表周恩来联系地方社会人士,为执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策做出贡献。1937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告成,他以担任省政府要职之便,多方支持红军编成的十八集团军驻西安办事处的工作,掩护资送许多革命同志及沦陷区来陕青年奔赴延安和敌后根据地参加革命。 1938年秋蒋介石令其嫡系蒋鼎文取代孙蔚如陕西省主席职务后,他辞去省府秘书长职务。以省政府委员名义,尽力在地方教育、水利事业以及开辟垦区、安置难民,支援抗战等方面发挥作用。1939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蒋介石假抗日真反共的面目毕露,西安特务机关日益横行,他极为愤慨,断然拒绝加入国民党,两次撕毁送来的党员登记表,1940年秋宣布与国民党反动政府脱离关系。一度深居简出,精读毛泽东著作,寄希望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救国,对中国前途满怀信心。 1940年后的数年间,辗转于成都、重庆、桂林、昆明等地,结识李济琛、朱蕴山、张奚若、李公朴、闻一多、张澜、吴晗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联系团结促进民主建国运动。1944年同杨明轩筹建中国民主同盟西北总支部,次年被选为民盟中央常务委员兼西北总支主任委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次年1月在重庆召开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他以民盟顾问资格出席,利用各种公众集会场合,反对国民党进行内战的企图和扼杀民主的行为,赞扬共产党提出的民主建国纲领和主张。会后,友人出于安全考虑主张其暂不回陕,他表示陕人回陕作用更大,誓为实现民主新中国奋斗到底,不畏艰险返回西安。接受周恩来的建议,创办西安《秦风·工商日报》联合版,作为民盟西北总支部的机关报,广泛开展民主运动。他的行为引起蒋介石的畏惧和仇视,下令特务密布其寓所周围,出入跟踪盯梢监视。他身陷逆境,泰然处之,常告诫亲友“革命难免牺牲,绝不能为恐怖吓倒!”得悉李公朴、闻一多于1946年7月在昆明被杀害,愤怒声讨蒋介石罪行,为实现民主政治仗义执言。 1947年3月20日蒋军进犯陕甘宁边区的第二天,杜斌丞在西安被捕。他在法庭上严词驳斥国民党非法迫害及所加罪名,并历数国民党背信弃义,撕毁1945年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破坏团结建国,一味摧残民主,实行独裁,发动新的反共内战等种种罪行。在狱中以理感化说服看守人员,与监外取得联系,指导民盟工作。同年秋获悉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威逼潼关,激情赋诗庆贺胜利,传信难友坚持斗争迎接未来。料敌必将下毒手,在狱中留下遗言:“个人生死已置度外,彼独裁暴力虽能夺我革命者生命,绝不能阻挠人类历史奔向光明,终必为民主潮流所消灭也。惟望人民共起自救,早获解放自由,则可瞑目矣!”大义凛然,气贯长虹。1947年10月7日,斌丞于西安玉祥门外就义。 杜斌丞殉国后,毛泽东主席亲挽“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周恩来副主席赞扬他是鲁迅式的共产党员。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挽诗敬献烈士:“告慰先生应瞑目,千章红叶满睛皋。”1948年3月,在米脂创立斌丞图书馆。1983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拨款重建馆舍并立石撰刻其业绩,以志不磨。
①毛泽东对杜斌丞的评语,见甘泗祺、张德生挽词。原件存米脂斌丞图书馆。 ②1927年杜斌丞曾比喻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为长线,国民党为短线。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