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李文焕 高仲和 李文焕,原籍河南,民国9年(1920)因水灾逃难到苟池。民国29年(1940)冬,苟池收归边区政府管理后,李文焕很快翻了身,还清了多年积债,娶了儿媳妇,买了耕牛,养了羊子,成为当时响应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勤劳致富号召的典型之一,并被选为定边县和陕甘宁边区的打盐英雄。民国33年(1944)1月11日《解放日报》擐导说:“李文焕是三十一年来打盐工人的旗帜,由于有了他,如同农业生产中有了吴满有一样,才出现了高仲和式的更多的打盐英雄”。 高仲和,原籍榆林,小时曾干过烧砖、推磨、背炭、做醋、挖甘草、当小伙计等苦力活。民国31年(1941)春,逃难到盐场堡。党和政府分给他盐坝子8块,他即向苟池打盐英雄李文焕学习,并互相展开劳动竞赛。经过近两年努力,成了丰衣足食户。民国32年(1943)冬,他被选为定边县和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 李文焕热心助人,帮助赤贫户冯进才建立家业,发展生产,倍受群众称赞。高仲和更善于团结群众,他组织了30人的打盐变工队,人人增产增收。还倡导办起了拥有70万元股金的盐民消费合作社,带头入股3.2万元边币。 李、高二人不只各自努力打盐,而且合作的很好,共同研究创出了打秋盐的方法,结束了定边只能春、夏打盐的历史。高仲和还打破以往单纯靠天降雨补充淡水打盐的习惯,掘井汲取地下水灌畦产盐,大大缩短了产盐周期,提高了盐产量。 民国32年(1943)11月,他俩同时出席了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盛大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代表大会。李、高分别获陕甘宁边区特等和甲等劳动英雄称号。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