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刘文卿 刘文卿(1885—1952),名育英,定边武峁子乡旗杆山人。其父满才,清同治时,潜石洞沟,娶妻王氏,生7子,文卿为老四。 文卿幼年上村学,稍长入县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陕西省高等学堂就读,由于右任、井勿幕介绍,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西安辛亥起义后,军政府差遣定边哥老会首郑思诚(亦名郑庠)返里,委以统领,集众举义,推翻清朝在定边的县制。因郑生性暴戾,恐其施政威猛伤民,次年初复派文卿回定,并沿清制委以安边理事同知职,一则地方当政,一则节制郑之妄为。时有安边吉逢昌商号老板,山西籍常某,暗议贬渎哥老会,郑知道后立即下令斩首,文卿力阻免难。安边东滩恶霸付俊、高士鬼儿,辛亥前曾以盗驴一事活埋过一个哥老会徒,革命后抓获审讯。时安边巡警局局长刘广润在堂,没说好话,被付俊之子付龙刺杀。刘文卿涉险相助广润母鸣冤,凶手终被绞杀。 刘文卿在任3年中,所见惟军阀混战,兵燹滋扰,匪盗劫掠,民不聊生,独不见民国所带来的光明。于是,意志消沉,民国4年(1915)卸职为民,决计不问政事,碌碌终生。旧日同悫挚友屡有相邀不从,后来就连杨虎城的来函,也只一看了之,不予作答。只有地方纠纷,有求助者,均不以政治论,说情劝慰,息事宁人。 他弃政后,热心于地方办学,以造福桑梓,寄希望于后来者。清光绪末年,他曾与绅商刘广润等捐资,在安边兴办小学一所,取名“育英小学”,(后转为高等小学堂,即今安边小学之起源)。文卿“深感治学必得良师”,民国5年(1916),请西安同窗程振翰执教,并为程建房、置田,俾其久留不去。他以原有家资和郑思诚馈赠之大烟土折变,邀请乡绅韩信诚、李伯义等资助,办起了安边工校,招收寒门子弟半工半读。后又得高桂滋相助,学校不断增加科班,十衾年培养出织毯、制革等手工艺师数百。同时还兴办安边女子小学,意在解放妇女,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民国11年(1922),杨虎城部安边驻军团副管匡子邀请刘文卿,共同兴办安边平民夜校,专收各类工匠学徒、商号店员,免费学习。民国17年(1928),陕甘大旱,赤地千里,饿殍塞道。刘文卿以积存的田租,主持安边教养所,招饥民子女就读就食。逾年岁丰,该校解散,学童有力上学者,男童转入高小或工校,女童转入女校。这些学校的毕业生,有的欲到外地深造,刘文卿利用他辛亥革命时在西安的关系,资助王子元、高增级、陈俊山、刘振声、刘秀如、朱丕英等到山西夏县中学或榆林中学读书。因文卿有此数举,乡民敬仰,尊称他为“文圣人”。 民国22年(1933),刘文卿以张鸿儒父子盘据三边,荼毒百姓,肆虐城乡,只身赴榆请命,求将他调离得准。于是,文卿暂居榆林,受聘任陕北地方实业银行董事会董事。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榆林“陕北笞界抗敌后援会”救济股股长,动员榆林各界爱国人士,集资在榆林莲花池畔勒石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民国28年(1939)冬,刘文卿携家眷归里,协助民国定边县政府从事抗日救亡工作。 民国34年(1945),安边解放,陕甘宁边区置安边县,刘文卿被委任安边县县长。翌年春,安边县组成以文卿为团长的十几人参观团,赴延安参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贺龙等领导人接见,并分别设宴欢迎。后又当选为边区政府参议员。同年四月,陕甘宁边区在延安召开第三次参议会,他被选为边区政府委员。在共产党领导下,他身为县长,但对共产党的一些政策却耿耿于怀。一次,安边县政府讨论关于土改和减租减息的法令,委员们一致举手拥护,惟独他这个刘县长不举手。他曾对一些人说:“共产党叫我当县长.等于罚苦役。” 民国36年(1947)春,宁夏马鸿逵部占据定边,刘文卿未随解放军撤离,在农村逗留数日后返回安边,出任国民党安边清乡善后委员会主任委员。不久,人民解放军复来,农历五月初九安边城防委员会集议弃守之策,文卿力主守城。13日,解放军已挺进砖井,安边东西两关百余间民房被城防委员会付之一炬。是夜安边解放,刘文卿逃往榆林。是年秋,安边再次失陷,刘文卿返回,出任民国定边县宪政协进会主任委员。 民国38年(1949)8月,定边全县光复,刘文卿被捕获,押解延安。1952年3月8日,延安人民法院依其叛变革命罪判处死刑立决。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