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何永福 何永福(1923~1981),陕西洋县人,祖上以农为业,8岁始入私塾读书,不久转入初级小学。1938年8月高小毕业后,其父送永福往县城“福顺生”商号当学徒。因他求学心切,一年后说服家庭允其弃商求学,遂考入当时设于洋县县城的西安一中。1942年初中毕业,又考入设于城固县城的北京师大附中师范部。1944年转读洋县中学高中。翌年9月到洋县龙溪小学任教1年,后考入兰州大学历史系。在兰州大学学习期间,他刻苦勤奋,思想活跃,与另外几名陕南籍同学组织同乡会,切磋学习,交流思想,在同学中颇有影响。1949年5月毕业返乡。6月,在洋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党的地下工作。12月人民政府分配永福到洋县中学任教,担任学校党代表。 1950年9月,陕南行政公署任命永福为宁强县立初级中学校长,兼学校党支部书记。当时,这所宁强最高学府刚刚遭受战乱风雨,校舍破旧,杂草丛生,一片颓败景象。他组织全体师生自己动手,以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相结合,彻底整饬校容。经过几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到50年代中期,学校以“科学路”、“尊师路”等命名的林荫道和以“花果山”命名的起凤岗名副其实,整个学校焕然一新,宛如公园,教学环境大为改观。 他治学严谨,知人善任,鼓励部分因家庭阶级成份或政治历史关系背上思想包袱的教师放手教学,施展才华。学校教学方向明确,礼堂正面巨幅“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的横额赫然高悬,深入人心,全校教研风气、学习风气十分浓厚,教学质量稳步上升。1956年,宁强初级中学跨入全地区中学之前列,永福获陕西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出席省文教群英会,受到省政府的表彰奖励。 永福治校一贯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的正确方向,勤工俭学搞得有声有色。1958年春,全省“三勤”办学现场会在宁强一中召开,其勤工俭学产品送往西安、北京展出。是年秋,宁强一中开始招收高中班,成为完全中学,此乃永福多年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辛勤开创奠基之成果。此后,学校在质和量的方面逐年发展提高,在学风、校纪、环境等方面都有新的起色,著称于陕南教育界。 1978年,永福被汉中地委调往陕西省城固师范学校,担任党委书记。当时正值城固师范停办10年重新恢复办校之初,校舍残破,教具短缺,且受“文革”“左”倾错误的严重干扰,事务纷繁,困难重重,不亚于开办新创。永福受命于危难之时,知难而上,沉着运筹,团结全校教职员工,同心协力,修整、新建校舍,添置桌凳、图书、仪器,使教学及时走上正轨。1981年2月10日,因脑溢血病逝于故里,享年仅58岁。而其中风华正茂的28个春秋都全心全意奉献给宁强的教育事业。 永福作为宁强县解放后中学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为全县培养了近千名小学教师,为工、农、兵、商各条战线输送了8000余名初、高中毕业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新生。而今的宁强县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部门大多有他的学生供职。 他也曾遭受过不公正的待遇。“文化大革命”初期,为兰州大学“同乡会”一事,他被造反派诬为特务。因没有完全奉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认真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密切联系群众,注意发挥教师的特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给那些为政治历史或家庭株连受打击的教师提供保护,永福又被打成“牛鬼蛇神的黑后台”、“资产阶级教育路线的祖师爷”,遭到揪斗、游街等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但他正气凛然,不为暴力所屈,不随风,不逐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他是宁强县众望所归的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