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刘应秋 字体元,一字霜威,号梦觉道人,祖籍山东,上推四代移居兴安。刘原为兴安名门望族,至明末清初,因兵燹与灾荒频仍,家道渐衰,加之不谙仕途经济,贫困几至家徒四壁。为避战乱,八次迁家。早年丧亲,其姊在北山避乱又双目失明。光景凄惶且科场不顺,清康熙二十三年,年过半百才考取贡生,赴京会试以进入国子监,又乏盘资竟坐失良机。年近花甲被密告为复社党,问配甘肃,因查无实据,遇赦归里。刘应秋工真草书,以古文诗词见重。好交游,善谈论,与翰林院编修金德嘉,兴安知州李翔凤、王希舜相善,足迹遍游终南汉水六有里。一生崛起流俗,穷愁著书,极写政治风俗,民生利病。其《一砚斋》收诗歌777首,文赋65篇,结为5卷,包括《残蕉叶集》、《大隐居草》、《长安旅咏》、《山居记事》、《怀新堂草》、《燕游草》、《拾遗诗文》等集,收入作者20年间的诗文作品,成稿于1696年,时年六十五岁。是当时地方社会生活的景照,一轴秦巴汉水的画卷。陕西关中诗人李雪木读卷称赞:“壮哉,刘子年七十,力挟终南汉水六百里来矣!”欣然作序。另著有《五经说》,即《草堂说春秋》、《草堂说经》、《草堂说礼》。两书皆因无资刻印,以手稿传世。还纂修《紫阳县志》、《白河县志》,襄助王希舜纂修《兴安州志》。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