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惠中权(1915~1968),陕西清涧县人。青年时即投身革命,民国二十三年(1934)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清涧、吴堡、甘泉等县工作。二十九年(1940)任靖边县委书记。他到靖边后,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根据本县地广人稀、沙多土少、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极低等实际情况,制定了以兴修水利、造林种草、发展畜牧和运输事业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方针。三十年(1941),组织群众割青草500多万斤,解决了牲畜过冬缺草的问题。次年在全县建起人工草园子1000多亩,种苜蓿2000亩。同时发动群众大量栽种柳树、沙柳、柠条,既解决了牲畜的饲草困难,又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当年全县繁殖的60000多只羊羔绝大部分成活,大羊和牛、驴、骡、马等大家畜的死亡率也大大降低。三十一至三十二年(1942~1943),全县共修水浇地7000多亩,在水地上进行复种和套种,亩产提高八九倍;修水漫地1000多亩,产量提高1倍以上。修水地和水漫地的经验由此在陕甘宁边区全面推广。 为了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惠中权提出了“一驮盐一匹布,一斗盐二斗麦”(一驮盐可换回一匹二蓝布,一斗盐可换回二斗小麦)的口号,发动群众运盐。三十二年(1943),全县有长脚毛驴2300头,骆驼250峰,另外从杂役用毛驴中抽出600头,组成长年运输队。又从6000头耕牛中抽出600头,利用农闲时间参加运输。全年运盐35000多驮。每驮盐净利2500元,仅运盐一项获利8750万元(边币)。同时,发动群众自筹资金,发展供销合作事业,并培养出合作事业的先进典型——田宝霖合作社。三十一年(1942),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的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表扬了靖边的工作:“特别是靖边同志这种认真努力,实事求是的精神值得各县效法。”并亲笔题写“实事求是,不尚空谈”赠惠中权。三十三年(1944),惠中权离开靖边,到毛泽东身边任秘书工作。全国解放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部长、华南垦植局党委副书记、林业部副部长等职。“文化大革命”中,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1974年6月,林业部为惠中权彻底平反。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