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忠(1110~1178) 南宋大将。原名世辅,字君锡,宋高宗改赐显忠。北宋大观四年(1110)生于青涧④一个将门之家。本为银州羌人,早已汉化。先世为唐以来世袭苏尾九族巡检;父李永奇,宋将。显忠身高7尺,相貌魁伟,武艺精绝,智勇兼备;幼时别无他好,惟以骑射为戏,布阵为乐,17岁随父从军,出入行阵。 金人进犯延安,永奇奉鄜延经略王庶之命,招募张琦出击,显忠毛遂自荐,毅然请缨。父说:“汝未涉历,行必累琦。”显忠道:“世辅年小,胆气不小,必不累琦,当与琦俱。”时有敌夜宿陶穴,显忠独缒其内,杀17人,提首2级,取马两匹,余马断其蹄腿,博得王庶赏识;被补为承信郎,当了队将,继升武翼郎,任副将。自此初有声名,开始了坎坷的戎马生涯。 鄜延沦陷后,完颜宗弼给显忠父子迫授官职,永奇痛哭说:“我宋臣也,世袭国恩,乃为彼用耶!”遂表面应许,始终不失民族气节。显忠跟随父亲,在陕北高原上组织起一支抗金队伍,寻机歼敌,图谋归宋。 绍兴七年(1137),显忠奉刘豫之命,率马军奔赴东京,行前永奇密告:“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事成,我亦不朽矣。”未几,伪齐被废,宗弼率万骑驰猎淮上。显忠令吴俊探测渡口,拟生擒宗弼,一举南归。因水底暗设竹刺,马不能渡,未成。宗弼授显忠承宣使,知同州(治今大荔)。 八年(1138)冬,显忠回鄜延视事,永奇授计说:“同州人南山,乃金人往来驿路,汝可于此擒其酋,渡洛、渭,由商⑤、虢⑥归朝。第报我知,我当以兵取延安而归。”显忠赴同州,即命黄士成持书报宋。金帅撒里曷进兵同州,显忠以计擒获。行至洛河等渡,金兵追来,显忠屡战皆胜。登上高原休息时,追兵渐多,寡不敌众,遂与撒里曷折箭为誓:不得杀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金帅被迫答应,显忠将其推堕崖下,扶老携幼,长驱而北。到鄜城县,派人急告父亲。父挈家出城迎接,至马翅谷口,全家200余人被金兵杀害。是日天昏大雪,延安人闻讯怆然涕下。 显忠“切齿疾首,恨不即死”,带26人脱走入西夏,愿借夏兵生擒撒里曷,夺陕西五路归宋,以雪家仇国恨。夏崇宗说:“尔能为立功,则不靳借兵。”时有酋豪“青面夜叉”,经常侵犯夏国,显忠率骑3000,日夜兼程,擒之以归,为夏解患,深得信任。九年二月(1139.3),显忠借夏兵20万攻打延安,夏主任命王枢和移讹为陕西招抚使,显忠为延安招抚使,出师延安,高宗赦书已到,宋金讲和,延安路归宋,显忠大哭,延安百姓泣声不绝。显忠以所部往见王、,说:“世辅已得延安府,见讲和赦书,招抚可以本部军归国。”讹不许,道:“初,经略乞兵来取陕西。今既到此,乃令我归耶?”显忠知其不可说服,便拔刀直取,讹逃走,王枢被擒。夏军大举进攻延安,显忠驰挥双刀,所向披靡,歼敌近万,获马4万匹;在延安揭榜招兵,每得1人,赐马1匹,到鄜州兵逾4万。抵河池(今甘肃徽县),投奔四川宣抚吴玠,吴盛赞其“忠义归朝,惟君第一”,赉田镇江,授告敕、金带,拜任指挥使、承宣使。转至临安(今浙江杭州),高宗抚劳再三,赐名嘉奖。 宗弼进攻河南,显忠被任命为招抚司前军都统制,同李贵共破灵璧(今属安徽);金犯合肥,其奉命与张俊克敌孔城。皇太后至临安,显忠人见,被封为保信军节度使、浙东副总管。 显忠熟悉陕西山川,上疏朝廷,积极主战,为秦桧所忌,官降奉祠,闲居台州(今浙江临海)。秦桧死后,高宗迫于人民压力,显忠等爱国将领被起用。二十九年(1159),金军再度南侵,显忠升都统制,率部淮上,在大人洲挫败小韩将军兵马5000,继战1万援兵,杀获甚重。 三十一年(1161)冬,完颜亮以60万大军,水陆并进,席卷南下,淮西军务王权不战而遁,和州(今安徽和县)失守。显忠接任其职,同宋帅虞允文合军,共夺采石大捷。接着,显忠退兵沙上,选精兵万余,一鼓作气,横渡大江,尽复淮西失地,威震中原。高宗委任其为淮西置制使、京畿等处招讨使,晋升太尉、宁国军节度使、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授5个儿子以金带。 隆兴元年(1163),孝宗登基,显忠建议出师夺取宿州(今安徽宿县)、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攻占汴京,疏通关陕,光复河东。此建策被抗战派领袖、枢密使张浚批准。四月(5~6),显忠以御前都统制兼淮西招抚使,发兵濠州,五月(6~7)渡淮,收复灵璧。他军纪严明,深得民心,江北义军纷奔其部。副使邵宏渊攻虹县(今安徽泗县)不克,显忠命灵璧降卒招降虹县金贵戚大周仁等。六月(7~8),李、邵合攻宿州,显忠授计,宏渊嫉妒不从。李独军出击,越濠登城,激烈巷战,斩首数千,攻克宿州。捷报传来,孝宗亲笔致函张浚:“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遂授显忠开府仪同三司、殿前都指挥使,妻周氏被封为国夫人。 宿州战役后,孝宗以显忠为淮西、京东、河北招讨使,邵宏渊攻虹县、宿州无功,位在李下,邵、李不和。金帅孛撒忠义以10万精兵来犯,显忠苦战不已,数十合后,金军败退。翌日,敌再次反扑,李约邵并力夹击,邵按兵不动,且蛊惑将领们说:“当此盛夏,摇扇于清凉犹不堪,况烈日中被甲苦战乎?”于是,军心大散,将士纷逃。显忠移军入城,敌乘虚复攻。李竭力抵抗,歼敌两千余。其叹息说:“若使诸军相与掎角,自城外掩击,则敌兵可尽,金帅可擒,河南之地指日可复矣。”金增援兵,李孤独无助,被迫撤退,兵败符离(宿县北),军械尽失。回见张浚,纳印待罪,降果州(今四川南充北部)团练副使,潭州(今湖南长沙)居住。 乾道元年(1165),朝廷确知符离兵败之因,复授显忠防御使、观察使、浙东副总管,赏银3万两,绢3万匹,丝绵1万两。继任威武军节度使、左金吾卫上将军,赐宅京师,居于绍兴,年赐米2000石。孝宗命画工给李绘制肖像,悬于朝中;官复太尉。淳熙四年(1177)奉诏回京,给真奉,赐内库金。五年(《宋史》作四年)七月(1178.8~9),含郁病逝,诏赠开府仪三司。嘉定二年(1209)谥忠襄。 李显忠戎马倥偬,“志复中原,中罹谗构,屡遭废黜”,为南宋中兴名将之一。殁后,清涧立祠数处,以示怀念。《宋史》有传。
④据旧县志记载,相传李显忠生于县城东300步,后移居无定河之滨。古代,河畔川口和后坪2村均曾建有忠襄祠。今东拉河一带李氏则称显忠为李家河人,是其老祖先,理由是当地曾有占地数百亩的李陵,族谱亦提及忠襄公。 ⑤⑥商,今商县。虢,今宝鸡市东。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