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华(1921~1985) 县城北街人。1936年,在抗日救国思想影响下,积极帮助地下党做交通工作。1937年,赴陕甘宁边区,投身革命。是年,在陕北公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夏,随乌兰夫去内蒙古开展少数民族工作。曾任锡林郭勒盟委组织部长。1954年,调任中共哲里木盟委第一书记。贯彻执行由乌兰夫为首的内蒙古党委制定的“三不两利”政策,团结各族人民和上层民主人士,形成齐心协力,共同战斗,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重视调查研究,善于私察暗访,跑遍哲里木盟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在农业生产上坚持综合治理草原,提出农牧林三结合方针,修建大中型水库20多个,水渠2000多条,灌溉面积400多万亩,又组织干部群众植树、种草、科学管理农田和牧场,使风沙成龙的科尔沁沙地由黄变绿,成为北疆明珠,祖国富饶的粮仓之一。60年代初,在灾荒严重的情况下,领导哲里木盟人民艰苦奋斗,连年夺得大丰收。受到国务院表彰。“文化大革命”初,被林彪、“四人帮”一伙诬陷为反党叛国,遭受残酷迫害,非法关押长达7年之久。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重新担任哲里木盟委第一书记。一面大胆拨乱反正,清除“左”的影响,平反冤错假案,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政策,促进安定团结;一面坚持实践在“文化大革命”前制定的“四四、三三、一五”规划(即400万亩耕地、400斤亩产、300万头牲畜、300万亩草场、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十五),明确提出“让二百万哲里木盟人民尽快富裕起来”的口号,并为此做出巨大的努力。1980年,调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1983年,又调任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大气凛然、刚直不阿,廉洁自律,不谋私利,自觉维护区党委的团结和统一。为家属制定许多“清规戒律”,诸如,不许以他的名义办私事;不许用给他配备的公费电话打长途;不许随便坐公车;不许让机关工作人员代劳应该由自己干的工作。平易近人,艰苦朴素,没有官架子。工作人员称他是“不讲任何条件,不提任何要求的一位最好照顾的领导”。1985年,因病逝世,骨灰撒在他曾经战斗过的科尔沁草原。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