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宁(公元588~665) 字仲谧,宣道子,于义孙。唐朝元老重臣。隋炀帝末年,为冠氏县(今河南邓县西北)长。山东战乱,弃官归里。唐高祖入关,授银青光禄大夫,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与殷开山等人一起为行军元帅李世民参赞军谋。武德四年(公元621)李世民为天策上将时,任天策府从事中郎,是名噪一时的秦府十八学士之一。贞观三年(公元629)升中书侍郎,太子左庶子。忠君爱国,犯颜切谏,终于使太宗停止了不合时宜的世封刺史的诏令。太子承乾贪恋声色,傲慢残忍,数有过恶,志宁编撰《谏苑》二十卷对其进行规劝。太子怒,暗差刺客二人潜往杀之。刺客见志宁在母丧期间,寝苫枕块,遂不忍杀。李治为太子,继拜太子左庶子,迁升侍中。高宗即位后,又加光禄大夫,晋封燕国公。永徽二年(公元651)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六年(公元655),高宗召集长孙无忌、李勣、褚遂良、于志宁等,欲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志宁中立不言,武则天恨之。显庆四年(公元659)逐出朝廷,出任荣州、华州刺史。麟德二年(公元665)病世。葬万寿乡(今属三原县)。 志宁以犯颜切谏而出名,主张亲君子,远小人,克俭节用;反对宦官专权和分封制。参与唐代许多律令典籍的修撰。永徽元年(公元650)与李淳风合撰《隋书志》,三年(公元652)与长孙无忌编成《留本司行格》,四年(公元653)与李勣等人修定《律疏》三十卷。逐出朝廷前,又与李勣等人修定唐《本草》四十五篇。还亲著《五经疏义》一书,对后世经学研究有很大影响。《新唐书》有传。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