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李少棠(1892.10~1969.1) 青化乡嘉会堡人。青年从军,民国2年(1913)任高桂滋部骑兵连长。历北伐战争有功,升任高部250旅500团团长。民国23年(1934)11月,高桂滋调李少棠团驻瓦窑堡。不久,李在围攻陕北工农红军中有功,升任国民党陆军250旅少将旅长。 民国26年(1937)“七七”事变,李少棠率部开赴抗日前线。在热河、绥远、张家口、山西等地对日作战。在山西中条山阻击战中,战斗十分激烈残酷,他与所部坚守阵地,几乎全军覆没,也未后退。 民国28年(1939),李少棠任17军驻西安办事处处长,和故乡士绅合力筹建西寨农场,购置荆家庄、柴黄岭等村土地3顷余,调来一个补充营驻场屯耕,种地植树。李少棠从山东引进倭巾、红玉等苹果树990株,首次在周至县栽植苹果,在农场建园15亩,亩产250余公斤。李少棠又将从河南抗日战场收容的60名孤儿组织起来,在农场建立难民小学,由王月英任教。2年后,难民小学迁往平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西寨农场基础上,扩建成陕西省果树研究所。 民国37年(1948)李少棠投资1万银元,兴办县内首座米厂,厂内大房3间,厦房4间,大车3辆,工人10余名,聘请经理1名。米厂以火力发电为动力。碾制本县生产的稻谷,日产2500公斤。销往西安。同时,兴办青化农职中学,领导太白剧社。 李少棠在抗日战争中,从反对共产党转变到支持同情共产党,成为爱国人士。李少棠所部驻平型关时,与八路军郭洪涛部来往密切,赠给八路军汽车6辆及电台、药品等物。民国28年(1939)9月,太原失守,李所在的十七军将西渡黄河休整,李代表高桂滋,与驻守宋家川渡口的徐向前将军商谈,经中共中央同意,徐向前将军当即拨给木船8艘,十七军顺利渡河。李少棠任17军驻西安办事处处长间,与赵伯平、赵寿山、杜斌丞、杨明轩等人相处融洽。民国34年(1945)1月经杨明轩介绍,李少棠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次年国共合作破裂后,李少棠仍和地下党联系,营救被捕的共产党干部和爱国人士,给地下党提供情况和药品等。1949年5月关中战役展开,李少棠派文书从西安赶到周至,携其密信给秦岭守备区补充三团团长,讲明形势,申明大义,劝其起义。西安解放后,李少棠被聘为西北军政委员会参事,与杨明轩等一起,策动驻沣峪、太乙宫、周至等地的国民党地方武装起义,为西安、周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少棠当选为陕西省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历任周至县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在反革命分子杀伤乡长而暴动的永安事件中,李少棠驻涝峪,指挥镇压反革命暴乱。1969年1月“文化大革命”中,李少棠被“造反派”揪至子长县批斗致死。1979年平反,次年1月在周至举行追悼大会,习仲勋、汪锋等中央领导送来花圈。墓在青化乡嘉会堡外。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