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麟徵(1905~1980) 原名志道,字雨东,户县真花硙人。幼年就读于户县苍溪小学,毕业后考入省立第三中学,以家寒辍学。经于右仁介绍,入黄埔军校一期受训。毕业后,任黄埔教导一团少尉排长。 民国十四年(1925)五月,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战役中受伤。由于作战勇敢,善于指挥战斗,自民国十五年(1926)迄二十一年(1932),从少校营长升至陆军第二十五师师长。 民国二十一年(1932)三月,日军进犯我热河和察哈尔境,关率部增防,与敌第八师团一部,激战于长城古北口,浴血奋战,卒挫敌锋。国民党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勋章一枚。其后,他又奉命参与围剿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为蒋介石卖国投降效力。 民国二十六年(1937),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关麟徵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军军长。翌年春,日军为打通津浦线,疯狂向鲁南进犯,欲夺取台儿庄后占领徐州。这时,关部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统率下,在台儿庄外围一个侧翼对日寇展开了猛烈攻击,激战半个月,歼敌万余。此后不久,升任第三十二军团军团长。 民国二十七年(1938)九月,关任第十五集团军副司令、代总司令,驻军湖南。此时,日本侵略军以十万多兵力进攻长沙,关以诱敌深入,四面设伏和分兵合击等战术,指挥所辖六个军二十余万人,与日本侵略军激战于汨罗江南和长沙以北地区,取得了胜利。是役当时被誉为抗日战争中的湘北大捷。关从此被任命为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 民国三十年(1941)日军鲸吞越南,关部第十五集团军改为第九集团军,被调滇越边境负责防务。嗣后,国民党政府在昆明成立陆军总司令部,把西南驻军整编为四个方面军,关任第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并被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关麟徵曾被任命为东北九省保安司令(未就职)、云南警备区总司令。在任职云南警备区总司令期间,曾参与镇压“一二·一”(1945年12月1日)昆明学生运动。“一二·一”流血惨案发生后,国内人民要求惩办元凶,国民党为了缓和全国人民的反对情绪,解除了关麟徵云南警备区总司令的职务。 民国三十五年(1946)七月,关任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同年十一月被选为国民党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代表。民国三十六年(1947),升任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48年任陆军副总司令兼军校校长,后升任陆军总司令。 1949年秋,全国解放之际,关麟徵离开大陆,辞去陆军总司令职务,与家人寄居香港。1980年8月1日在香港病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曾发去唁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