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能唱秦腔是我的幸运 在“陕西李梅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的揭牌仪式上,李梅曾经说到:“我们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以秦腔为代表的陕西地方戏曲,是中华民族戏曲百花园中的瑰宝。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的一方热土,得到了陕西地方戏曲的熏陶和滋润,并且从事了这样的一种职业,献身于这样的一种事业,对我们的生命来说,真是三生有幸。陕西的戏曲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的去为之奉献,在我们的前头,走着我们熟知的和更多无名的前辈,我们有幸赶上了这样的好时代,就应该更多的承担一份责任。这不是大话,而是我和我们共同的心里话。” 梅花香自苦寒来。李梅的今天也不是轻易走过来的。11岁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员训练班之初,学艺七年,主攻花旦兼刀马旦,硬是练出一身文武兼备的扎实功夫,唱念做打俱臻上乘。12岁初次登台,13岁站在了舞台中央,14岁主演《杨七娘》,跃上了戏曲艺术征程的第一级台阶。其后,秦腔《鬼怨》及全本《西湖遗恨》,把她的表演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而1994年主演的眉户现代戏《留下真情》,更助她登上了中国戏剧“梅花奖”的领奖台,成为陕西第三位获此殊荣的青年戏曲演员。有评论者把李梅这三出代表剧目视作她表演艺术的三级跳,颇有道理。而“一跃龙门”,却也并非易事。基于:勤学苦练——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有一部艰难创业史,一部流汗、流血、流泪的艰苦奋斗史,李梅自在其中。 在她从艺三十年新闻发布会上李梅感慨万千:“我一直很庆幸自己是个秦腔演员,30年漫长的岁月,我付出了,努力了,也赢得了许多荣誉,许多好评,性情早已淡然、平静了。我一定要牢记职责,站稳脚跟,戒除浮躁,潜心努力,以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的姿态,为秦腔、为百姓做更多的事情,为民族艺术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屹立高峰的李梅,总会回视脚后长长的身影,身影构出了她辛劳与勤奋,执著于顿悟的图案,且绚丽多彩。李梅用坚实的步子温良的性格,在戏曲艺术的海洋里采摘朵朵浪花,然后把浪花排成一序,串联出对秦腔最深沉的爱恋。 三十年艺术追求,终于有了唱腔的甜、脆、清、悠,香泽千里;三十年不懈努力,终于有了表演的柔、巧、逸、凝,舒畅万分;三十年情深意浓,终于有了梅艳芳菲,气质自华。 “冰雪磨炼后,忽放几枝新。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清代诗人沈钦圻的诗竟似乎是为李梅度身定做。期盼李梅以傲视冰雪的气概,不断创造新的成就,率新一代戏曲艺术人才,开创陕西戏曲的春天。上一页 [1] [2] [3]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