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传承人焦连生
很少有人知道,阎良其实也是“雕刻皮影之乡”。阎良皮影秉承的是东路皮影的细腻精巧风格,目前,阎良地区会皮影雕刻的艺人共有十七八位,然而专职雕刻皮影的却没有几人。焦连生是阎良皮影雕刻技艺的传承人,今年仅23岁,这在“老人帮”的非遗传承人中实属罕见。他凭着自己对皮影雕刻的热爱、执著和天赋,创作出大量精美绝伦的皮影艺术作品,“每一个皮影人物都是有灵性的”,他说。
焦连生今年只有23岁,属兔,但看他的作品,丝毫感觉不到“稚嫩”,反而会深深体会到作者对皮影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刻者”焦连生,“于2006年学习皮影雕刻,立志做刻者今生,故称自己为刻者。”小焦的名片上如此写道。
去阎良的路上,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王智主任说:现在的情况是,刻皮影开始商业化,大量的皮影雕刻走进工艺品市场,刻皮影的人很有钱,而演皮影的人却没饭吃。然而,我们在阎良区焦连生的廉租屋里,丝毫没有感受到刻皮影者的“有钱”——一张钢丝床、一张书桌、一个工作台,再无其他。焦连生每月靠刻皮影能收入一千五百元,还要交房租,买皮子、颜料,“挣得和打工差不多,但是我刻皮影不受人管,自在些。”焦连生还是个大男孩儿,话少,很腼腆。
阎良区文化局的孙斌说:“焦连生的启蒙老师吕兴亮早就已经开始了皮影商业化的道路,他买了机器,雇人‘机刻’,而自己则在外地跑生意,挣了不少钱,但是焦连生却始终坚持手刻皮影。”说着孙斌拿起两个皮影头像作对比:“机刻的虽然线条圆滑,但是很死板,人物毫无生气,而且线条旁都有激光烧黄的痕迹;而手刻的则有刀剃过的尖锐感,线条活泼,人物有灵气,手刻皮影能刻出头发丝的感觉,而机刻则完全不行。”其实,即便是没有孙斌的这番讲解,我们也能一下就分别出孰优孰劣。
一个机刻皮影人像的批发价是6.5元,同样大小的手刻皮影是15元,而机器一天能做最少一百个,手刻一天最多只能刻两三个,所以焦连生现在很少做“演戏”用的皮影,他现在做的比较多也比较挣钱的,都是他自创的贵妃头像、飞天、蟠龙、关帝、佛像等收藏价值较高的工艺品。焦连生给我们做了个小小的统计:一个30厘米高的“飞天”一天半刻完,上色两个小时,批发一个80元,而市场上卖三百多元,“大部分利润都被经营商赚去了,他们把我的皮影装框后,就能卖上价钱。”焦连生说。
阎良皮影雕刻用的是秦川牛皮。过去,学皮影雕刻要从泡制皮子、打磨皮子开始,现在分工细了,有专门的制皮人,焦连生就是直接买进制好的牛皮。选皮料很有讲究,焦连生说:“牛脖子上的皮厚、密度高,可以用来制作桌椅;后背和肚子上的皮软,透明度高,是做人物的好材料。”一平方尺牛皮12元,正常的“演出皮影”能刻一个半。
皮子买回来后,裁出要雕刻的大体形状,接着就要放在浸湿的棉布里“润皮”,润皮需要四十五分钟,“润皮的程度很重要,润过了皮子就成凉皮了,润不到就刻不透。”焦连生说。润完皮,就可以画样了,焦连生拿来一张画着“贵妃”头像的白纸,把一张皮子放在上面,皮子的透明度很好,透过皮子可以看到黑色的铅笔线条,“用钢针在皮子上把图样描下来就好。”焦连生说。
描好了样儿,接下来可不能直接雕刻,还要“推皮”,用一跟一尺长的木棒,将皮子打磨光滑,“皮子的密度不一,这样一推能让皮子的密度均匀,刻起来好下刀,也美观。”焦连生一边做示范一边说。推好皮后,就可以上刀刻了,粗粗一数,焦连生工作台上的刻刀就有21件,这还不算描样、推皮、上色的工具,以及刻板和润布。
焦连生从润布中拿出一个没有完工的“贵妃”头像,趴在工作台上,一点点儿地刻制起“贵妃”的头发丝,神情专注,又乐在其中,小焦刻皮影有瘾,“拿起刀就放不下了”。阎良皮影雕刻手法中最独特的,就是“皮动刀不动”,通过旋转皮子来雕刻各种花纹、线条,所有的刀子都是两边有刃,这样方便转皮。等到全部刻好,皮子也就基本干了,焦连生拿起一个20厘米高的“贵妃”头像说:“这是我的代表作,你看,她是微笑的,而且是双眼皮,我的‘贵妃’眼角很细,向上挑,手艺稍差的人,很容易就刻断了。”
给皮影上色的颜料必须经过特殊加工,用皮渣熬成的胶,加上矿物质颜料和水,才能给皮子上颜色。焦连生卖到外面的工艺品很少上色,他说:“皮子本身有一种自然的质感,很多收藏者都喜欢不上色的皮影雕刻品,你看,皮子现在是浅黄半透明的,再过几十年它就会变成一种灰色的,很漂亮。”
我问小焦今后有什么打算,他说:“我想一边带徒弟一边再拜师,把手艺学精,创作出更多的皮影雕刻精品。”“有没有把生意做大的打算?”“没有,我就想好好刻皮影。”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