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字秋陔,新筑乡西王村人。毕业于日本振武学校,在日本留学期间,接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积极从事反清活动。1905年11月2日颁布“清国留日学生取缔规则十三条”。把中国留学生视同亡国者,对其爱国行动进行种种限制,激起广大留日学生的极大愤慨,他们停课罢学以示抗议。武学界留学生公推白毓庚为代表,面见清朝廷驻日公使杨枢,要求收回成命。杨拒绝学生代表正义要求,白毓庚怒不可遏当即打了杨枢几个耳光。消息传开,大长革命学生志气,孙中山得知后,十分赞同白毓庚胆识和大无畏精神,特命3名同盟会员介绍白毓庚加入同盟会。1906年秋,同盟会陕西分会在东京成立,白毓庚受孙中山先生派遣,回到陕西,在新军中从事秘密活动。因陕西情况有变,根据孙中山的指示,白毓庚又去日本转从言论界着手,从事革命宣传。他同席梧轩合编了《战时国际公法答案》,又与杜伯同、景梅九、茹东亭等同志一起创办《夏声》、《关陇》、《普话》、《洞庭波》等报刊。其后不长时间,白毓庚奉孙中山之命,再次回陕投身西安陆军小学,主持兵教训练,并秘密从事革命活动。被西安府尹昌龄发觉,被捕下狱,后经亲友多方设法救援,始得脱险。宣统三年(1911)9月初,追随陕西革命党(同盟会)领袖张凤翙将军,在西安树起革命旗帜,声援武昌起义,并与之遥相呼应。张凤翙调白去西府阻击凤翔西来的清军,战斗中,白沉着果断,身先士卒,英勇奋战,清军被前后截击,进退维谷,于是双方协议停战。辛亥革命后,一度解甲归田,张凤翙当时主持陕政,得知这一情况,遂委任白毓庚为军装局长兼省府谘议。后于右任率领的靖国军兴起,他又担任了第五路司令高峰五的参谋长,当时陕西连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白毓庚为此曾亲往洛阳,面见吴佩孚,备陈民情。1926年,由于刘镇华率镇嵩军围困西安8个月,白毓庚时任杨虎城将军的筹款委员,为了数十万军民的生命,他竭诚努力,周密运筹,做出重要贡献。后调任西安警备司令部参议。1933年因病溘然长逝。
白毓庚遗像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