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酒通常也叫做黄酒,它是陕北人正月里迎接秧歌、接待乡亲邻居时的重要饮料。有一首非常著名的陕北民歌中曾经唱道:“热腾腾的米酒端上炕,快把咱亲人迎进来。”
就像蒸馍馍要有酵子一样,做米酒也要有酒曲。
盛夏期间,黄土高原热得像蒸笼,这时候做酒曲最好,发酵来得快。将新麦子粒儿在石磨上拉成飘着清香的麦仁,用余温尚存的开水将麦仁糁子和成软饼状,包入新摘的南瓜叶中,更裹以厚厚的新鲜麦秸,置之热炕头。发酵一夜后,再将已颇有酒香味的该发酵物剥去麦秸,藏之通风背阳之阴凉处晾为干饼,则此已和南瓜叶片紧密粘连在一起之麦仁饼,即为米酒酒曲。
冬天里,寒风吹来之时,高原上的庄稼早已收割完毕,一入腊月十八,人们就开始预备过年茶饭了。这时候,陕北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一坛米酒。做米酒可以用黄米,亦可用小米。将小米或黄米用开水浸泡一夜捞至锅中蒸熟后,舀入一大小适宜的酒坛中,加酒曲置之热炕头发酵一夜后,再将酒坛移至屋内靠近门口通风处存起来。如此,这存放在门口酒坛中的米酒便可以随时饮用了。
正月里,吃罢油水很大的年茶饭后,陕北人很喜欢到邻居家串门,打打扑克、下下象棋,或者拉一拉闲话,大半天的功夫差不多就过去了。这时,好客的主人说不能让客人空拉话,总想设法儿招待一招待。可拿什么招待客人呢?大家肚子里都满满实实,对山珍海味也不稀罕,但聪明的主人们有办法,他知道乡亲们拉话都拉渴了,都很想喝一碗滚烫的黄米酒。于是,一碗碗有着黄萝卜丝佐食的米酒,就端在客人们面前了,客人们自然是满心欢喜地接受了主人的这番好意。这样,满屋子主客之间的亲情就更厚了,也更酽了,此其一。
其二,陕北人正月里都喜欢闹秧歌,而村子里每接待一回秧歌班的人,便都要由村里人带领着,让闹秧歌的队伍到全村各家各户去转院。这时候,院主人就必须在家里预备一大锅热腾腾的甜米酒,让看秧歌的乡亲和闹秧歌的人们尽情喝。否则,就要算失礼了,要遭到村里人的笑话,还会把赖名誉随着闹秧歌的客人传到村外去,使自己脸上没光彩。当然,这样的事情是很少发生的。因为,厚道的陕北人,谁家连大正月里要喝的米酒也不预备呢?正月里不喝米酒的人,哪还叫什么陕北人!
其三,那米酒的味道也实在太令人魂牵梦绕了,甘甜清醇,香味扑鼻,消食润神,醒目爽口,陕北人正月里的好茶饭一顿接一顿,是最需要用米酒这样富有特色的饮料来进一步舒坦一下的。况且,那早已装进酒坛中的米酒醅,用丝罗将稀释以后的酒醅滤一遍,加清水在锅中烧开,这就是那热腾腾的米酒了,你想喝只管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