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战火的洗礼、帝国的兴起、王朝的更迭,记录人类文明进程的诸多载体被相继摧毁。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确认的具有科学、审美、文化价值的自然景观与人类历史遗存定义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这样任何一项世界遗产在遭受到天灾、人祸之时,都可以得到全人类力量的协助。然而,在反复多变的历史进程中,葡萄酒却和人类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文化的传承紧密的交织在了一起,甚至有很多的葡萄酒产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在此我就为大家盘点一下这些见证历史变迁的葡萄酒产区。
圣爱美容区(Saint-Emilion,法国)
入选时间:1999年
入选理由:从罗马时代起,圣爱美容就一直出产高质量的葡萄酒,至今大概有2000年的历史。葡萄栽培技术最早由罗马人引入到阿基坦地区这块肥沃的土地,并在中世纪得到了发展。圣爱美容位于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朝圣之路,因地理位置优越而受益匪浅,从11世纪开始,这里便修建了大量教堂、修道院和济贫院。在12世纪英国统治期间,这里得到了"司法管辖区域"的特殊地位,大量的葡萄种植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而且在乡镇和村庄里还有许多优美的历史古迹。
瓦豪(Wachau,奥地利)
入选时间:2000年
入选理由:瓦豪河谷的葡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凯尔特人时代。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中世纪的时候,瓦豪地区的葡萄种植陷入低谷,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得以恢复。那时,瓦豪地区有31个修道院拥有自己的葡萄园,其中许多修道院还有自己的酿酒作坊。约瑟夫二世1784年颁布了一条重要的法令,允许葡萄种植者自己酿造葡萄酒,这对后世影响重大,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在瓦豪河谷的斜坡梯田上种植的葡萄酿造出了优质瓦豪干白葡萄酒,是真正的奥地利特色。
上杜罗河(Alto Douro,葡萄牙)
入选时间:2001年
入选理由:上杜罗(Alto Douro),即杜罗河上游山区,位于葡萄牙北部,当地生产的葡萄酒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杜罗河上游山区,地势起伏很大,有许多葡萄园是从悬崖峭壁上开垦出来的,一层层狭窄的梯田上只能种植两三行葡萄树,酒厂就在山顶的一块块平地上,它们连同村落的宅舍、小礼拜堂和乡间道路,构成了一道表现传统欧洲葡萄酒产地的文化景观。18世纪以来,其出产的波特酒更是驰名世界。
莱茵河中上游河谷(Upper Middle Rhine Valley,德国)
入选时间:2001年
入选理由:延绵65公里的莱茵河中游河谷,与河畔的古堡、历史小城、葡萄园一起生动地描述了一段人类与变迁的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的漫长历史。几个世纪来,这里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演绎的许多传奇,对作家、艺术家和作曲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托卡伊(Tokaji,匈牙利)
入选时间:2002年
入选理由:托卡伊(Tokaji)自12世纪从意大利引入葡萄栽培技术后,当地的葡萄种植区已发展到26个村庄,面积共有13425公顷。托卡伊酿制的葡萄酒,是由著名的高劳伊家族于1502年创造的,比法国著名的苏玳葡萄酒还早两个世纪。托卡伊生产的以"ASZU"为代表的葡萄酒是欧洲许多皇家与贵族们的最喜爱。法国路易十四曾赞誉其为:"王者之(葡萄)酒,(葡萄)酒之王者"。"ASZU"也深受伏尔泰、歌德、拉伯雷、罗西尼和舒伯特等著名作家、音乐家的青睐。
皮库岛(Pico,葡萄牙)
入选时间:2004年
入选理由:皮库岛(Pico)是葡萄牙亚述尔群岛中的第二大岛。岛上拥有19世纪建造的教堂、酒窖和港口。岛上农民的生产活动,除制酪业和养牛外,尤以栽种葡萄与酿造葡萄酒最为闻名。田野上到处是大片大片的葡萄园。皮库岛酿造葡萄酒的传统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他们酿造过许多获奖的葡萄酒,尤其深受俄国沙皇的青睐。皮克岛传统的葡萄酒文化,是欧洲酿酒技术发展的历史见证之一。
拉沃(Lavaux,瑞士)
入选时间:2007年
入选理由:拉沃位于风光秀丽的日内瓦湖畔,当地的梯田式葡萄园面积为898公顷,缓冲地带面积为1368公顷,葡萄园的垦殖与优质葡萄酒的酿造始于11世纪。拉沃现存的最古老的经营葡萄酒的家族企业始建于1552 年,葡萄园中尚留有大量的房屋、磨坊和堡垒遗迹,许多景观都反映了酿酒方式在不同时期的演变。
皮埃蒙特(Piedmont,意大利)
入选时间:2014年
入选理由:皮埃蒙特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区域总面积为10000公顷,其中包括29个独立城镇和村庄。该地区之所以能被葡萄酒生产历史和文化史所记载,主要原因在于它集合了独特建筑风格,悠久文化历史和葡萄园风景于一体的建筑物和自然风景区,被誉为人类与自然的互动杰作。
葡萄酒与历史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葡萄酒产区连同它所代表的那段历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外,我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对于任何国家来讲,都具有以史为镜的作用,古语曰:"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编辑:秦人
|